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曝光(组图)

admin 2005-05-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馆策展人蔡国强孙原和彭禹作品计划让乡镇青年杜文达自制飞行器与中国馆一同在威尼斯“试飞”徐震影像作品《喊》关注人的瞬间“反应”刘韡装置作品《闪亮》强调曝光的“



中国馆策展人蔡国强



孙原和彭禹作品计划让乡镇青年杜文达自制飞行器与中国馆一同在威尼斯“试飞”



徐震影像作品《喊》关注人的瞬间“反应”



刘韡装置作品《闪亮》强调曝光的“互动”性

  威尼斯双年展首个中国馆主题定为“处女花园———浮现”,策展人蔡国强个人网站公布展览计划

  新京报讯(记者周文翰)艺术圈内几个月来猜测的一件事终于曝光,旅居纽约的华人艺术家蔡国强在个人网站上公布了中国馆参加今年第51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和计划。中国馆主题定为“处女花园———浮现”(VirginGarden:Emersion),参展人包括艺术家刘韡、徐震、彭禹和孙原,以及建筑师张永和、王其亨。

  “50+70”组成中国馆团队

  去年就传出中国馆将参加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消息,但是一直没有明确的消息,即使艺术圈内人也不知道进展如何。直到上月底蔡国强工作室将部分消息发布在国外网络上,展览主题和参展艺术家名单才第一次曝光。但是到现在为止,展览主办者文化部或具体操作展览的中国馆艺术委员会还没有发布任何公开消息,让这一计划显得扑朔迷离。

  根据蔡国强工作室公布的策展规划,今年中国馆的展览专员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策展人则是蔡国强自己,助理策展人是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皮力。负责操作展览的是在文化部领导下成立的2005年中国馆艺术委员会,成员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艺术评论家王明贤以及范迪安、蔡国强。除了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年轻策展人皮力,许江、范迪安、蔡国强、王明贤都于上世纪50年代生于福建,而参展艺术家中刘韡、徐震、彭禹和孙原都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目前活跃的年轻艺术家。展览似乎可以说是“50+70”的组合,50年代出生的艺术界中坚对70年代出生的年轻艺术家的认可,重视年轻艺术家也和今年中国馆主题“处女花园———浮现”的含义一致。

  中国馆分户外室内两部分

  中国馆主题“处女花园———浮现”是受展览场地的启发,表现了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出现在这个西方主导的双年展的全新意义。今年中国馆分为户外室内两部分:其中户外部分在当代的“处女花园”中,中国馆中有华人建筑师张永和设计的竹帐篷,由传统工匠制作的竹条构成的庭园可以让观众在下面乘凉。孙原和彭禹这对年轻的艺术组合将把中国乡镇居民自己制作的碟形飞行器搬到威尼斯进行试飞。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王其亨将实施针对威尼斯的风水计划。而室内部分在军火库区的一个废弃海军仓库中,有徐震的录像装置和刘韡的灯光装置,这个部分侧重的是观众的体验,对于个人和社会针对突发因素的反应。

  蔡国强认为现在设立中国馆不仅可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和国家形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人们思考在21世纪设立一个中国国家馆是为了什么,以及中国馆应该怎样设计,从而成为21世纪的新典范,因此他们挑选艺术家本质上就是要研究国家馆的性质和这个国际竞赛舞台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中国馆或任何一个21世纪的国家馆应该有的样子。

  文化部希望建立永久中国馆

  策展方案中不无自豪地称中国的参与将是这个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结构的一个重大调整,中国馆的建立被当做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增强的一个标志。

  据悉,中国文化部和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是在2005年3月达成协议的,宣布有110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将迎来第一个官方中国馆,代表中国出现在6月开幕的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馆的场地问题一度是双方最头疼的问题,据说是通过蔡国强的联络才得以找到场地作为临时的中国馆场地。文化部还将和威尼斯双年展方面进一步协商在2007年建成一个永久性中国馆。

  事实上,在国际性双年展增多的今天,威尼斯双年展的影响力已经有所下降,而中国艺术家以个人身份参与双年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1999年的完全开放部分有将近20名中国艺术家参加,2003年更有将近30位华人艺术家参加,2003年文化部也支持范迪安为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中国馆,后因SARS爆发未能成行。

  ■参展作品详解

  刘韡作品《闪亮》强调“互动”

  刘韡的参展作品《闪亮》是一个大型灯光装置,刘韡告诉记者他主要是用摄影棚采用的1200瓦的闪光灯组成,观众刚刚进入的时候里面比较暗,但是有人用相机闪光灯拍照的话就会诱发已经设置后的所有灯光闪亮,“不仅让你手中的照片曝光过度,也会让人感觉越来越不舒服”,因此这个作品的特色是互动性和体验性。出生在北京的刘韡已经参加过去年的上海双年展、首届广州三年展等大型展览。

  徐震作品《喊》关注“反应”

  1977年出生在上海的徐震已经参加过第五届上海双年展和2001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他的参展作品《喊》是一个多媒体装置,徐震说他的这个作品主要是在地铁、商场中人流往一个方向行进的时候,突然喊一声,人们就暂时停下来寻找是谁发出声音,不同人的反应是他关注的焦点。他说自己在1998年就有了这一类型的作品,这次只是根据新的场地和邀请做调整而已。

  中国UFO反映农民勇气与梦想

  孙原和彭禹是最近几年最活跃的艺术组合,他们已经参加过2001年日本横滨三年展、2004年光州双年展等国际大型展览。他们的计划《不明飞行物UFO》是邀请安徽乡镇的设计师杜文达把他自己设计的土产碟形飞行器运到中国馆展览并进行试飞。

  杜文达是安徽萧县的一个乡镇青年,他从1999年开始自己设计制造碟形飞行器,并得到亲友的帮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设计。他从去年以来成为多篇报道的主角,但是他没有料到孙原和彭禹会把它带到威尼斯试飞。艺术家孙原透露他们是在3月份决定把杜文达的飞碟带到威尼斯参加展览的。为此他和彭禹多次到萧县找杜文达协商,因为已制作的飞碟焊接成了整体,他们不得不把它拆解开来,并海运到威尼斯。

  现在,这个6米高的飞碟的一部分零件已经运往威尼斯,孙原认为这个作品的意义不仅是飞碟,而在于杜文达制作飞碟的整个过程反映出中国农民有勇气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不像城市人那样完全从现实考虑,而是去主动实现梦想,所以我们看到有自己制作汽车、潜艇、飞机的,但是我们觉得杜文达做的更有代表性,他完全是要把一个梦想的东西变成现实”,他认为这个作品的意义是展示一个梦想在现实中实现的过程,以及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对于艺术家同样如此,不能失去想像力,不要把自己或别人固定在一个角色上”。

  到6月8日威尼斯双年展预展的时候,人们将看到杜文达的碟形飞行器首次在威尼斯试飞,而中国馆也将迎来自己的“试飞”。

  户外作品继续主打中国牌

  中国馆户外部分将有两件作品,都是把中国本土的元素用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参展的王其亨是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他以研究古代风水和建筑设计理论知名,他这次的作品是《威尼斯风水计划》,将用中国古代的风水术来分析国家馆区、双年展和威尼斯城的地形和建筑,并以计算机输出图片和视频播放展示过程和结果,这也是为将来中国馆的建筑基地勘探地形。

  张永和是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和“非常建筑室”的主持建筑师,他已经受邀今年秋天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建筑系主任。他的作品是用利竹子修建一个长52米、宽29米的户外建筑装置,把户外庭院转化成传统中国园林和当代建筑混合的流动空间,而竹子部分将由中国南方的传统竹匠制作。

  以上的两个方案中都有中国传统元素出场,延续打“中国牌”的思路。策展人蔡国强自己创作中就使用很多中国传统的元素,诸如风水、火药、龙等,他不仅用火药创作绘画,还设置大型事件艺术。他曾因为现场复制著名群雕《收租院》获得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

  ■链接

  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始于1895年,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艺术展。它被誉为“当代艺术奥运会”,与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德国卡赛尔文献展并称世界三大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

  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将于6月12日开幕,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第一次由女性策展———西班牙籍的玛利亚·德·柯芮尔(MariadeCorral)和罗莎·玛汀妮兹(RosaMartinez)把今年的双年展分为两个主题“艺术经验”与“行道无涯”,由两人分别规划。

  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规模也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已经有7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内地、香港、台湾将首次同时组团出现在威尼斯双年展国际部分展览上。台湾、香港曾以地区名义多次参加展览。今年是中国台湾艺术家第六次参加,而香港艺术家也是第三次参与这一国际艺坛盛事。虽然自1993年起,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就频频获邀参加主题展,但直到2003年我国文化部才第一次决定参加“国家馆”展览,不料因SARS不得不临时取消行程。本次中国馆将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国家馆”部分展览。

  在策展人艺术家蔡国强个人网站上公布了如下信息

  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主创组名单

  中国馆位置:军火库和处女花园之间

  展览主题:处女花园———浮现

  展览专员:范迪安

  策展人:蔡国强

  助理策展人:皮力

  艺术家:张永和、刘韡、王其亨、徐震、彭禹和孙原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