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从人居环境视角构建和谐社会

admin 2005-11-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日,由建设部、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和欧洲委员会研究总局主办,南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

  近日,由建设部、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和欧洲委员会研究总局主办,南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涌彬应邀出席了此次盛会,并就当前国际、国内人居环境发展及研究动态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注人居环境的社会性
 
  王涌彬说,作为人居环境领域的一次国际盛会,“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基本反映了当前人居环境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通过与参会学术组织及代表的广泛接触,可以感受到,当前我们亟需关注人居环境的社会性。他说:“人居环境是研究人类聚居的科学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决不能仅仅局限在房地产开发与建设领域。”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与之相关联的人口结构与人口素质、就业结构变化等社会层面问题都是人居环境研究和建设应该包含的基本内容。从此次“南宁会议”展示的研究成果及关注热点来看,人居环境的社会性已经日益凸现。而且从近年来“世界人居日”全球庆典的主题变化,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居环境理念的这种发展。上世纪80年代更多的关注住房与居住环境问题,90年代以来对抗贫困、文盲、饥饿、不安全饮用水、疾病和环境恶化等成为联合国人居署及相关学术组织密切关注的问题。 

  王涌彬指出,尽管现阶段我国很多组织和机构都在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探讨人居环境问题,但是从人居环境的视角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还很少。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公众参与、外来人口就业、防灾应急体系完善等人居环境社会层面的问题和矛盾将日益突出。前不久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上,已有不少的专家和学者指出,“绿色人居、和谐社会”不仅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住宅的功能与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的核心问题是人居环境软环境建设。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居环境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

  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
 
  王涌彬认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城市——南宁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入手,在城市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当前人居环境建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省市将取得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就列入政府执政目标之一。不少城市还将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商贸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杭州、威海等城市的人居节、人居展,亮出了自己精彩的人居名片;北京、广州等城市则明确将“宜居城市”确定为城市的发展目标。 

  他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城市发展要改变过去“GDP为王”的单一经济衡量标准,从人的需要和发展以及人与自然、资源和谐的角度去寻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建设更加适宜市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舒适城市环境,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也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的价值导向。 

  城市开发模式亟需调整
 
  从一个学术新概念发展到自觉地实践行动,从学者单方面关注和呼吁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重视。近年来,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王涌彬认为,当前这种全社会关注人居环境、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局面是可喜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关注和重视的层面。 

  他说,当前我国正在面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是在全球化及信息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完全有别于100年前的欧美城镇化。仅从城市人口来看,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人口的计算标准已经发生变化,从前按照人口比例设定的各项指标肯定要改变。同时,城市人口持续增多、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等都会影响到现有的开发模式。现阶段超短时间内的超大规模建设行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现有的开发模式是否适用于每一个城市,是否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对资源、能源以及环保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当前“由市场引导城市规划”的思想,以创新的思维迎接新千年的挑战。 

  王涌彬认为,从城市层面来看,启动节能省地型城市发展模式——紧凑新城镇理论研究,是在我国特定条件下实现节能省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而重要的工作。 

  他强调,当前正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关键阶段,大量基础性的研究一定要跟上,否则我们的发展和建设会变得盲目。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证明不适用的路子,不发达地区可能还在作为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因此,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积极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