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探寻时间和空间的平衡点(组图)

admin 2005-12-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晚,在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在地的中关村发展大厦中厅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同举行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设计项目研讨成果汇报会
  昨晚,在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在地的中关村发展大厦中厅里,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同举行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设计项目研讨成果汇报会暨展览。活动邀请了《阅读城市》的作者、著名建筑学家张钦楠先生、原颐和园总工程师、著名园林文化专家耿刘同先生,北京大学岳升阳教授和张天星博士,国际关系学院基建处处长孙鹏,及王晓川博士等嘉宾,同时还吸引了一些北林、清华等高校的专业学生前来参加。此次设计项目研讨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和李迪华老师以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James Weirick教授共同指导。

  此次研讨的设计项目为“颐和园东宫门-北宫门园墙外区域城市设计”。由13位澳大利亚新南威士大学和18位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景观设计专业研究生共同组成四个小组,按照各自不同的设计概念,通过两周时间的认真调查、分析、讨论、构思、设计、制图等环节完成设计成果。

  同学们从场地的现状出发,进行了一系列基于交通,居住,人文历史和地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每个小组拿出了一套精彩而可行的概念设计方案。由于项目处于重要的文物保护地区,位于中央党校和国际关系学院周边,对建设的限制较大,而未来轻轨的建立,必定使地块的升值潜力增大。同学们提出打破当地院校高墙对景观的垄断和隔阂,建立人行廊道和公共广场,保护和改善部分现有民居,作为对原来的脉络和肌理的延续,以充分发挥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两周的研讨期间,同学们还对地区的经济格局进行了初步的设想,提出开发商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发经营住家文化的可能。由于该地区处于雨洪蓄水区,同学们也提出采用可渗透地面来保证对地下水的收集和补充。

  与会的专家对这个两周的成果汇报会给予了很高评价,其中写了《阅读城市》一书的作者张钦楠先生,称赞同学们在设计中注重了区域“社区”的概念,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国际关系学院的孙鹏处长也表示将会在今后本校园的景观设计中会认真考虑同学们的建议和设计成果。

  会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老师分别给对方学生赠送了《“反规划”——途径》和《阅读城市》一书。通过为期两周的设计项目研讨课程,中澳两校间将建立起长期的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

  据悉该项目的研讨还将远渡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继续进行两个月时间的研究。另外,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的学生也将在北京继续该项目的设计研讨课程。让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有更多的理念碰撞。


讨论方案

讨论方案

讨论方案

成果汇报会暨展览活动现场

参观展览

汇报现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生代表小组成员汇报方案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学生代表小组成员汇报方案

听众提问

张钦楠先生点评

耿刘同先生点评论

孙鹏处长点评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James Weirick教授

James Weirick教授给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学生赠书

俞孔坚教授给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生赠书

张钦楠先生给学生的赠书签名

设计项目研讨的全体学生、指导老师及嘉宾合影留念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