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环杭州湾拟建森林生态圈抵御台风

admin 2005-12-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应用“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手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建设群落结构稳定、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遵循自然循环
  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应用“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手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建设群落结构稳定、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遵循自然循环规律的“少人工管理型”森林景观,这就是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共同完成的《浙江省环杭州湾森林生态圈建设规划草案(2005-2020年)》(简称《规划》)勾画的蓝图。记者获悉,《规划》已于日前上报浙江省政府审批。该规划将投入127.64亿元巨资,为环杭州湾沿岸城市群建起一面巨大的绿色“坚盾”。 

  据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规划处杨跃军处长透露,该《规划》现已通过浙江省林业厅审批,其中海防林工程已随今年国家沿海海防林二期工程同时启动,“通过浙江省政府审批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环杭州湾的天然“缓冲器” 
  
  环杭州湾沿岸城市群北靠上海,东向太平洋,被形象地称为浙江的“金喇叭”,区域内包括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六个城市,共46个县(市、区)。2003年环杭州湾六个设区市GDP合计达6496.95亿元,占全省的69.2%。 

  然而,发展迅速的环杭州湾城市群却不断遭受台风侵袭,几乎每一次台风,这里的城市都要受到不同程度损失。 

  据悉,环杭州湾森林生态圈将作为守护该区域城市群抵御台风的第一道绿色防线。《规划》显示,其重点布防即是环杭州湾沿岸及舟山群岛,新建内部林网达5.2万公顷,再按照平原区绿化要求,加强对3.15万公顷围海造地区域的生态恢复。 

  森林生态圈的重要性在灾难来临时愈显重要。去年印度洋海啸后,科学家发现,泰国拉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而与它相距仅70公里、没有生态林保护的地区,村庄、民宅却被夷为平地,70%居民遇难。 

  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工作人员介绍,除防御自然灾害外,该生态圈还将成为解决环杭州湾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规划》将把环杭州湾西部和西南部的山地森林建设成该地区乃至全省的“水塔”和“氧仓”。工程浩大期待民资进入 

  据杨跃军透露,环杭州湾森林生态圈建设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总投资将达127.64亿元。根据《规划》,生态圈建设第一阶段从2005年-2010年,为森林生态圈基本构建阶段;第二阶段从2011年-2020年,为完善提高阶段。 

  他表示,《规划》投资的127.64亿元超过了原预案的86.08亿元,主要原因是环杭州湾地区经济发达发展水平较高,建设成本昂贵。“《规划》中工程建设除与国家海防林建设重叠的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外,剩余部分将依靠浙江省财政和社会融资来完成,因此非常希望浙江民资进入。” 

  “《规划》一旦实施,将使该区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增强,并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带来的收益绝对超过投资。”杨跃军认为。“近自然”森林群落建设理论 

  这个新近完成的《规划》项目函盖所有环杭州湾城市群,规划范围44958平方公里,占浙江全省面积的44.2%。规划将把环杭州湾构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生态大系统。 

  较以往森林生态圈规划不同的是,环杭州湾生态圈在森林建设理论上具有较大突破。“规划该生态圈时,我们采用了‘近自然’全新森林群落建设理论。”杨跃军介绍说,这种理念将贯穿整个生态圈建设,以潜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由此回避种植外来景观大树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以解决目前森林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