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运河:串起璀璨的历史珠链

admin 2006-05-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运河的昨天,将会在不久的明天得以清晰重现。   近年来,运河拱墅段两岸共整理出40多个节点景观,经过运河文化景观带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这些地方都将再现旧时繁华鼎盛时期

  运河的昨天,将会在不久的明天得以清晰重现。

  近年来,运河拱墅段两岸共整理出40多个节点景观,经过运河文化景观带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这些地方都将再现旧时繁华鼎盛时期的风貌。

  拱墅区运河文化景观带预计2010年全部完工。 

  届时,运河拱墅段将分成三大区块,它们分别是:

  ———以拱宸桥为核心的北段,将以拱宸桥为标志,综合反映运河文化,展现民居街巷和近代杭城民族工业发展史;

  ———以小河历史地段为主的中段,将以会馆文化为核心,以“一河会五水”勾画本段景观特征;

  ———以江涨桥为纽带的南段,将综合反映沿河的特色商贸文化、宗教文化、仓储文化。

  让环境成为拱墅发展的最大资源

  拱墅区委副书记、区长俞东来访谈录

  记者:近几年来,拱墅区无论城市环境还是经济实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充分保护和挖掘文化底蕴的同时,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是靠什么赢得的?

  俞东来:可以说,近几年是拱墅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生活条件改善最显著的时期,曾经的工业老区已经蜕变为杭城北部新崛起的商贸型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就拿去年来说,全区财政总收入又取得较大增幅,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番。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一条,是找准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这就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不等不靠,齐心合力,立足于拱墅实际,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兴区、环境立区、商贸富区、工业强区”四大战略,高举高打“汽车拱墅、物流拱墅、居住拱墅、文化拱墅”四大品牌。通过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以踏实苦干的精神,赢得了拱墅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记者:拱墅近五年来经济快速发展轨迹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招商引资工作突飞猛进,而且已经走在了杭州五个老城区的前列。您认为招商引资工作对拱墅意味着什么?

  俞东来: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一级政府,理所当然地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来抓。特别是运河综合保护、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为拱墅发展商贸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乘势而上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两个转变”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紧紧抓住发展的“牛鼻子”。就拱墅而言,我认为这个“牛鼻子”就是“招商引资”。基于这样的认识,连续四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1号工程和生命线工程来抓。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下来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累计引进企业6727家,实际到位资金248.83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1656万美元。现在,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2家在拱墅落户;引进企业所创造的税收,在全区财政总收入中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不仅为拱墅经济建设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有力推进了产业布局的“迁二建三”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现在,区里的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长,产业结构成功实现了“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转变,汽车、物流、市场等区域特色也越来越明显。

  可以说,正是凭着这几年的强势招商,我们抓住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为拱墅的全面腾飞插上了翅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还将继续扎实推进,同时重点加强亲商、安商的服务工作,努力以最优的服务营造最好的环境。

  记者:除了经济的迅速崛起,这几年公众对拱墅最多的评价和肯定,莫过于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拱墅区对环境建设为何如此重视,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俞东来:一个城区的硬环境面貌如何,一靠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多建精品,二靠城市管理创新机制、提升水平。换句话说,就是高标准的城市建设与高水平的城市管理的统一体。

  这几年,拱墅区在抓硬环境建设方面,可以用“只争朝夕、大步前进”八个字来概括。在城市建设上,我们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发展机遇,坚持以文化为魂、科学规划为原则,本着多留精品少留遗憾的理念,大手笔推进以运河保护和建设为主轴的城市建设。五年来,城市综合改造累计开工435万平方米,已竣工269万平方米,并建成了信义坊、运河广场等一批全新城市建设精品力作,建成了石祥路、登云路、上塘高架等一批骨干道路,高标准完成了莫干山路、104国道入城口整治及一批主次干道的改造,还投资一个亿,对108条背街小巷实施改善和改造。经过努力,使运河拱墅段两岸的城市面貌大为改善,“水清、流畅、岸绿”成为现实,城市建设精品亮点越来越多。

  在城市管理上,我们借文明城区创建强劲东风,大胆创新机制、严格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水平,道路秩序、市场管理、街景路况、绿化水平等都取得了明显改观,杭州北大门一个崭新整体形象已经呈现。

  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变,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无形的资源。这两年拱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高歌猛进,与环境的提升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环境已经成为推进拱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记者:据了解,这两年区政府将财力增长的相当部分,都投入了教育、卫生等公共社会事业上,这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俞东来:发展是硬道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和硬环境的改善。但从长远看,区域人文环境的提升,则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城市建设既要对历史负责又要对后人负责,是百年大计的话,那么,注重一个区域的人文内涵和人才教育培养工程建设,不仅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同时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展大业,更是百年大计。作为一级政府,应当义不容辞地履行好这份责任。

  基于这样的考虑,这几年我们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一直优先将资金投入到全区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上。如在改善全区中小学校舍和教学硬环境方面,这几年每年的投入都超过了一个亿,四年下来建设和改造的校舍总量,相当于全区建国以来校舍建设的总和。目前区里现有中小学校舍和教学条件,已经全部按照高标准要求得到改善;教师队伍的住房货币化安置补贴,也已先于公务员到位。而在卫生事业发展方面,这四年仅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网络体系一项,就累计投入了近5000万元。

  目前全区教科文卫各项事业较以往都有了长足发展。区里不仅已拥有育才、文澜两所一流中学,还出现了长征中学等一大批基础教育品牌学校;而一批批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队伍的不断涌现,则充分显示了拱墅教育的勃勃生机。可以自豪地说,拱墅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强区。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不仅区里市民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那些在拱墅投资创业者的孩子也同样可以享受到第二故乡提供的优质教育。

  这几年,我们相继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省级文明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一项项桂冠,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拱墅区不断提升的人文环境。

  记者: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运河保护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拱墅人对此又怀着怎样的抱负?

  俞东来:的确如此。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事关拱墅新一轮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围绕“和谐杭州”目标,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坚定不移继续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建设“四大强区”,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步伐。

  今年的运河保护、建设将全面进入最为关键的实质性阶段。按照“一线两岸三片多点”的运河文化景观带整体规划,运河拱墅段的四十余个节点项目都将全面进入开工建设阶段。随着运河“申遗”这一重大命题浮出水面,全社会对古运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运河时代”正阔步向我们走来。所谓“时不我待、只争

  朝夕”,全体拱墅人会以更加务实的姿态,迎接这样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运河水越来越清澈,运河两岸越来越兴旺,一个经济更加发达、城乡更加协调、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正在智慧和勤劳的当代拱墅人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我们热忱欢迎各方朋友加盟运河保护建设,参与拱墅发展,共同去开创古运河新的篇章。

  千年历史记忆今日运河风情

  运河西线(自北向南):LOFT文化公园、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运河商务区、左候亭、半道春红

  运河东线(自北向南):北星公园、运河文化广场、青莎古镇、河塍广场、富义仓文化公园、御码头景点、忠亭

  其他节点(文保点):拱宸桥、香积寺石塔、珍珠泉、高家花园、洋关、珠儿潭、桑庐等。

  节点精华

  信义坊

  信义坊商街位于运河卖鱼桥畔,依余杭塘河两岸而建,东西向横贯湖墅路和莫干山路;三元楼、涨桥暮雨楼、心旷神怡轩等8幢建筑沿河而立;南北两岸通过露亭桥、草营桥、归锦桥3座特色石桥相连,形成“街中有河、河畔是街”、“一河两街三桥”的独特风景。

  乾隆舫

  乾隆舫位于运河江涨桥区域,是一个集餐饮服务、古运河文化展示、水上旅游集散码头为一体的标志性大型画舫建筑。画舫立面丰富,借用园林中的楼、阁、亭、廊以及卷棚屋面和斗拱挂落的形式,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布局均衡、线条活泼,营造出“层台耸叠,上出云霄,飞阁流逸,下临天地”的意境。

  运河广场

  运河广场位于丽水路以东,金华路以西,拱墅区政府以北,作为代表杭州城北。广场由运河博物馆、大型地下超市、沿河休闲茶楼组成。广场运河东端与拱宸桥相连。

  御码头

  历史上清朝康、乾皇帝南下杭州的登陆地,在今德胜巷附近,目前已在临近的霞湾公园近河一侧恢复重建。

  LOFT文化公园

  以LOFT49创意产业园为核心的公园,总面积达13.65公顷。此处既是杭州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杭州老工业区的所在。这里集聚了我市以创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企业,为运河文化注入了现代、创新的元素。

  北星公园

  在主体建筑北星阁的统领下,建成以码头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公园。同时通过对现有码头货运设施的改造利用,使之成为公园的景观元素,并新建茶室、水上船坊等休闲设施。

  运河商务区

  运河商务区位于京杭运河畔,东至上塘路高架,南临大关路,西以丽水路为界,北以规划紫荆路为界。将建成以商务写字楼为主的综合商务区,与运河景观有机结合,形成古老与现代建筑文化的互相协调和呼应。

  青莎古镇

  青莎古镇项目南起大关路,北至登云路。这一段的景观以青莎古镇为主体,强调传统滨水古街风貌的再现。项目引水入岸围绕成一个三面环水的亲水平台即“北新关广场”。广场北侧根据原有民居建筑的型制和造型进行原地重建,整合成传统民居院落和街巷空间特色浓郁的步行街区,此外,在主体景观的南北两侧还设置了“青莎古镇牌坊”、“运河特色雕塑之路”、“西山晚翠亭”、“青莎石韵”、“桐心缘”等景点。

  富义仓文化公园

  富义仓是运河沿岸最重要的文化遗产,真实地见证了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公园建设将以富义仓文物建筑为核心,以章庵弄、渔家台历史环境为烘托,沿河乡土绿化环境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记者吴薇 许静凯 杭州日报)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