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尊重城市的历史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

admin 2006-06-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个城市的历史深度和精神高度,大约可以从它的建筑上看出个眉目来。因而,当人们徜徉在无锡荣巷老街上看到那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店,或者徘徊在曾经机器轰鸣而今默默矗立的老
  一个城市的历史深度和精神高度,大约可以从它的建筑上看出个眉目来。因而,当人们徜徉在无锡荣巷老街上看到那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店,或者徘徊在曾经机器轰鸣而今默默矗立的老厂房之时,他们可以领略到一座老城的非凡魅力以及城市决策者可贵的人文意识和管理智慧。在无锡,人们也许并不熟悉“工业遗产”这个词儿,但他们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事实肯定耳闻目睹。这是一个城市的大幸。 

  当一座厂房或作坊不再具有经济意义的时候,是否应被当做历史的垃圾清除掉?这是一个城市在新旧交替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面前,实用与否的考虑常常显得那样苍白而又愚蠢,而真正的高明从来就是透过那些锈迹斑驳的“老东西”,看到里面所蕴藏的精神气质、价值理想、道德勇气等等内容,并将之稳妥地保存下来,善加利用。无锡的事例证明,超越功利计算的历史和文化理念,在城市的经营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显然,工业遗产保护所在意的不只是物质遗存本身,而更是附着在它们上面的那些形而上的东西。通过前者,人们可以发现、感受、回味、想象后者,而抹掉前者,后者也会因时间的冲刷而消失殆尽。 

  对工业遗产保护意义的讨论,并不因“工业遗产”一词的陌生而显得新鲜。事实上,我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强调,早已将应该如何面对工业遗产的种种理由和态度说得清清楚楚,而工业遗产保护的提出只不过是我们又一次以更近的历史距离来探讨“保存什么以及如何保存”之类的问题。实质上,我们对于工业遗产的态度也就是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所以,倘若我们因为经济利益的诱惑而将工业遗产一扫而光,无疑就是对历史的一种背叛。这种对于历史的不负责,说到底也是对自己以及后人的负责,因为我们迟早也会成为由后人来选择记忆的历史。相反,如果我们对较为切近的工业遗产能够心存敬意、谨慎从事,我们的历史和现实都会变得更为丰满。 

  在工业遗产保护一事上,要负起历史的责任并非易事。尤其在当下,一些地方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运动,已经将工业遗产保护置于岌岌可危的地步。有的城市决策者总有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大笔一挥,除旧布新。“万丈高楼平地起”,壮观倒是壮观,但是城市却因为“失忆”而成为钢筋和水泥堆积的场所。这种“推倒重来”的建设方式让我们的历史文化记忆完全失去了依靠。在最近一次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外国记者甚至如此描述,对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中国文化,“China,都拆了”。话虽有些夸张,但所指趋势着实堪忧。一个“拆”字,干净利落,效果显著,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的某些官员喜欢,惟利是图的某些房地产商人也喜欢,而至于拆的恶果与罪过,他们不去想也不屑去想。然而,城市的历史文化毕竟不是官员的,也不是房地产商人的,而属于曾经生活于此、现在生活于此以及将来生活于此的所有人乃至整个人类。因而,一切处置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必须尊重历史,必须尊重物质遗存所归属的产权,必须尊重民众的意愿。在“拆与不拆”、”如何更新”诸如此类的问题上,要做到“尊重”,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跟进。比如,设计较为合理的产权制度,保障公民权利,以便防止任意、野蛮的拆迁;建立民主的政治决策程序,形成集体的理性与智慧,以便防止长官意志的独断专行;实行科学的评估体系,以便对保护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等等。所有这些方面虽难以一蹴而就,但必须不断完善,发挥实效。 

  人们常说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越老的地方,这种“根”扎得越深。留住它保护它,需要我们虔诚而负责的态度。我们无法回避、推卸这样的责任,因为失掉“根”,我们还能知道自己是谁呢?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