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从海德堡到汉堡:城市魅力来自历史与文化

admin 2006-06-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走出车站,路过俾斯麦广场进入旧城区的豪普特街,然后到大学城广场,沿途发现城市公共建筑及其设施与大学校舍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直觉使我意识到海德堡的独特城市意象:大学在城市

  走出车站,路过俾斯麦广场进入旧城区的豪普特街,然后到大学城广场,沿途发现城市公共建筑及其设施与大学校舍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直觉使我意识到海德堡的独特城市意象:大学在城市里、城市在大学中。

  城市在遥远的起源时期只是给我们提供了极其粗糙的原型,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城市也只是集中了人类农业文明时代有限的成果。当工厂区开始吞噬曾经是市郊的原野、当汽车开始将城市马车道延伸至远方的集镇、当电梯开始将人们提升到前所未见的空中楼层、当电灯开始从黑暗中为我们突然送来异常兴奋的光明,城市似乎在历史长夜中苏醒了,城市空间与生活道具日益丰富多彩,城市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应于城市变迁,城市设计从理论至方法开始在世界范围逐步进入城市装置运行过程。

  海德堡流淌着古老的血脉

  先看看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学府之一——海德堡大学。

  落脚地是一块块深铁灰色的铺砖,地砖的质感与基调使我意识到这才是大学的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积累首先就从地面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联想到国内几所号称百年老校被糟蹋的校园环境,地面很难找到一块块百年地砖,几乎清一色旧貌变新颜,不是生硬的水泥抹面,就是刚出厂的七拼八凑人工陶瓷板。

  穿行于海德堡大学的小广场和街巷,四周都是一片片显示着当地建筑特色轮廓的剪影。

  朦胧依稀,路灯仍然在闪烁柔和的弱光。并非电力不足,或许是这座小城所追求的幽谷情调,因为海德堡大学就坐落在一条幽深的山谷。

  一条小河(内卡河)悠然穿过海德堡,正值汛期,流水静静西去。

  河岸许多古树与座椅浸在河水里,其实这也是一种水城的情调。

  一座古堡在河南半山坡俯瞰小镇,犹如海德堡的守护神。

  古堡的整体基调为深沉的土红,非常深沉的土红,不艳丽、不杂乱、不张扬、不喧嚣,只是在那里沉静地思考。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思考的建筑,或者没有值得思考的建筑,直至没有蕴涵建筑与城市艺术哲学的街道、广场,呈现于世的只是苍白的面孔。

  这就是当今许多城市所患的“文化贫血症”。

  而海德堡流淌着这座城市古老的“血液”。

  海德堡延续着海德堡大学古老的文脉。

  站在河边眺望两岸的建筑群及其城市轮廓线,尽管教堂尖塔此起彼伏,但整体韵律却如此和谐,从古堡延伸而来的土红色基调平静地渲染着海德堡的城市文化底蕴。

  海德堡大学与海德堡市的融汇与融洽格局基于历史背景。然而,现代基础设施与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以及城市自然环境之间的谐调关系完全由城市设计者予以了调节和完善——

  位于市中心区内卡河上的卡尔·狄奥多尔桥与河岸步行街、车行道系统由城市设计实现人车分流模式,滨水区交通线井然有序;

  从街面铺地材质到古老建筑群的外墙材质在整体性城市设计过程得到精心配置与保护,完整地体现出这座大学城的历史与文化素质;

  ……

  海德堡的影响力来自海德堡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来自海德堡大学。当我们将城市影响力比喻为城市软件,那么城市硬件就是城市设计所建立的城市平台。

  汉堡的底蕴来自历史

  离开海德堡,抵达向往以久的德国北方海港城市——汉堡。

  或许德国南北两座不同类型的名城——海德堡(Heidelberg)与汉堡(Hamburg)的中文译名都是以“堡”作为城市载体,所以急切希望能够去汉堡见识波罗的海之滨的城堡情景。

  可是,汉堡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城市意象的并非古堡或城堡,而是这座港口城市的“城市设计”。易北河(Elbe)从捷克横穿德国东部之后流入北海出口地带形成天然优良港湾,汉堡港正是由此而建成。

  汉堡在17世纪之前历经800余年的大主教区成长起来。可是,1842年一场无情大火焚毁了接近一半的城区,许许多多古典建筑成为一片灰烬。二次大战后,汉堡港口急速扩建导致这座城市的景观发生系列新潮变化。

  如何在城市传统断层与快速发展衔接过程中保持汉堡特色?

  汉堡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渔村时代,传说汉堡的第一代市民是那些每天挑鱼到集市贩卖的渔民。一项城市设计方案通过城市议会表决:在城市中心的主要街道醒目地段,设置当年渔民挑鱼形态的1:1雕塑群像,形态各异。一方面以此标志性景点丰富城市景观,同时,也使人由此意识与回味城市历史的故事,基于城市街头生活阅读汉堡的历史。

  尽管二次大战后汉堡城市开发进入较快成长期,尤其是随着港口吞吐量与年俱增,港口沿线及其周边一系列新社区开发计划接连实施。汉堡市政府及时针对城市开发计划推出相应城市设计方案,其中明显要点有:

  1.控制以教堂为主体视点的城市轮廓线,控制教堂周边高层建筑高度,在城市轮廓线整体比例上确定新建筑形态及高度适当比例。

  2.以汉堡港区整体性城市设计控制新老建筑之间的布局区位、尺度、形态比例、外部色彩基调与质感,所有技术侧重点以保护经典老建筑为前提。

  3.新建筑针对不同功能与性质依据城市设计推出可区别性及可识别性的风格特征。

  位于市中心区的市政厅于1886-1897年间建成,整体建筑为文艺复兴中期风格。依据城市设计,以市政厅及其广场为中心形成城市政治、历史、文化与商业核心社区板块,周边新建筑在高度、体量尺度上作出陪衬性让步,在整体风格上不作建筑元素的模仿性协调,客观体现时代进展的建筑技术及其风格记录。

  汉堡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推出的城市设计方案确定完全保护位于市中心区的内、外阿尔卑斯湖,环湖周边建筑群的整体尺度以及密度都得到控制,湖水品质未受污染,自然风景宜人……

  汉堡使我重新意识到城市与城市设计的关联性:城市底蕴来自历史、城市魅力来自文化、城市生活源于传统,城市开发及其进展来自城市设计。

  这是一个追求“品质”的时代。保障城市品质的基本途径是城市设计。海德堡与汉堡的经历更为明确与坚定了一项专业见解及其信念:城市设计在城市成长过程并非以摧枯拉朽实现旧貌变新颜,而首先是在尊重城市历史沿革基础上的“保护”。

  (作者为著名建筑设计师)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