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探访北京圆明园遗址后,4位影迷感慨——《圆明园》震撼心灵(图)

admin 2006-10-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4位影迷在饱受摧残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合影留念 记者刘同洲陈向阳文图   1860年10月,清代帝王历时150余年创建的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了浩劫,一把野蛮之火将这座世界建筑


4位影迷在饱受摧残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合影留念 记者刘同洲陈向阳文图

  1860年10月,清代帝王历时150余年创建的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了浩劫,一把野蛮之火将这座世界建筑奇葩化为灰烬。146年后,大型史诗电影《圆明园》对这座“万园之园”进行了一次影像再现,让我们在影像中回溯历史,在历史中审视,在审视中反思。2006年10月14日中午,应本报、河南奥斯卡院线邀请看《圆明园》、探圆明园的4位影迷参观完圆明园之后,满怀感慨地将如今破败的圆明园与电影中仙境般的圆明园进行了比较,大家一致认为国人应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圆明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

  绝好的历史教材

  年近六旬的吕临宣是一位历史教师,她认为《圆明园》没有局限于亭台楼阁一砖一瓦的华丽堆砌,没有拘泥于奇珍异宝的历史掌故,讲述了大清帝国由强至衰荣辱兴败的历程。圆明园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展示,它的毁灭让人在痛恨外国侵略者的同时也让人反思,让人进一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的社会法则。146年前圆明园燃起的熊熊烈火,留给中华民族的是血的教训!《圆明园》自始至终贯穿着沉重的反思,盛世危言,发人深省。《圆明园》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不仅要号召学生看,而且要让成年人看,唤醒国人的爱国心,激起国人的爱国热情,奋发图强,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炮声要震醒国人

  河南文联的张明泽是摄影艺术家,他认为《圆明园》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影片。影片多次将中国的发展与西方的发展进行对比,极其清晰地将圆明园何以遭到毁灭的原因告诉世人。自视为天下独尊的大清帝国,自建政以后一个多世纪技术踏步不进,相信依靠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世界,在群臣眼里西方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不过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儿”。这种夜郎自大的自负心态直接衍生了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在乾隆年间达到农业社会的繁荣时,西方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肆扩展殖民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法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西方的发展与东方的停滞形成强烈的反差。西方强盛了,“老毛子”不远万里跑来欺凌中国。《圆明园》中的音乐、音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洋鬼子的炮声处理得振聋发聩,就是让国人警醒!

  不要复建圆明园

  张敏是郑州大学女教师、年轻的美学博士,她从环境美学角度谈了圆明园的价值。首先,圆明园占地宽广,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建设者当初从“风水”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无意中契合了生态环境的需求,不久前人们围绕圆明园铺塑料薄膜防渗展开的争论就反映了圆明园的生态价值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次,圆明园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书法绘画艺术、装饰艺术等得到了完美展现。

  针对圆明园复建呼声和浙江横店计划投巨资仿建圆明园的消息,张敏说,复建与仿建完全没有必要,遗址就是遗址,新建的只是框架,没有文化内涵,历史永远不可能再现。

  悲剧永不能重演

  刘跃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她对《圆明园》中的园林艺术自然感慨颇多。影片从康熙皇帝修建“畅春园”与初建“圆明园”,到勤政的雍正扩建“圆明园”,再到乾隆时期的全面大修,正是大清王朝从政权确立到国富民强的历程,达到中国古代少有的盛景,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存于大清国库,繁荣昌盛是大兴土木的经济基础。中国的园林与西方的园林风格不同,西方的园林呆板单调,中国的园林精致灵动。圆明园将中西园林艺术进行了完美结合。

  影片将数字化还原的圆明园与今天真实的圆明园遗址进行交错展示,激起人们的痛惜之情。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化为灰烬,断壁残垣映射出它的富丽与苍凉。曾经盛极一时的东方博物馆已荡然无存,唯有一件件散存世间的艺术珍品见证着它的尊贵与悲痛。痛定思痛,《圆明园》化作盛世危言,让生活在和平富足年代的人们居安思危,铭记血与泪的洗礼,我们拒绝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