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好的空间设计处处应是风景

admin 2006-12-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停车场也可建成风景线   在美观与实用之间,在环保与污染之间,在压抑与释放之间,停车场的二元悖论真的无法解决吗?12月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位于深圳市沙河西路附近的阳光带海
  停车场也可建成风景线

  在美观与实用之间,在环保与污染之间,在压抑与释放之间,停车场的二元悖论真的无法解决吗?12月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位于深圳市沙河西路附近的阳光带海滨城,通过与设计师的对话,亲自见证了一个既关注生态环保,又注重人性关怀的新式停车场。

  绿荫编织的凉爽空间

  在阳光猛烈的日子里进入阳光带海滨城,最令开车人满意的就是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制停车篷。假如你赶时间,不用再费周折把车停在相对阴凉的地下车库。设在地面的“绿荫车库”,会细心呵护你的车子不被阳光炙烤。在该小区里,有大约127个这样的停车位:地面全部铺设着植草格,既能承受车体的重量,又可以保护草格中的小生命不被车轮伤害;停车篷的架子骨实际上是钢做的,但外面全部包着厚厚的木头,既能隔热,又显得质朴而天然;车篷高度错落有致,以适应不同型号的车的需要;篷顶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藤蔓上开着各种颜色的小花,显得生机盎然;木制停车篷和小区里的秋千架、休闲椅、垃圾桶等同属于一种材质、一种颜色与风格款式,让人仿佛觉得汽车的机械色彩消失了,无情的工业产品和有情的自然生命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黑暗里导入阳光空气与绿意

  进入地下停车场的入口,仿佛走上了一条森林小径,两旁绿意涌动,花香氤氲。8个通风透气的采光井,将阳光、新鲜的空气与绿色的植被导入了地下室,让黑暗与憋闷的感觉不复存在。采光井直接与地面呼吸,将对人体有害的汽车尾气和汽油蒸气排出地面,同时送入新鲜的空气。在地下车库“呼吸”不到的地方,则设计了3个大型的玻璃采光点,每一个采光点均由27块1.2平方米的玻璃组成。巨大的玻璃窗直接将阳光倾泻下来,充分愉悦了人的生理感受。这些采光设计还能节省大量的能源:不用配备那么多的空调来送风,也不用在大白日里还开着灯。

  整个地下车库的分工、布局设计得非常合理,除了设有非常明显的指引标志,还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区域,让你记忆深刻,不至于在巨大的车库里迷失方向。地下车库一共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方便早晨急急忙忙的上班族顺利离开,而不用在拥塞的出口心烦意乱。

  小区的进出口道闸是非常跳跃的黄色,非常醒目,木制的栅栏可以自由伸缩,每个进出口均有两条通道,双道闸是为临时停车服务的,方便工作人员收费;单道闸是为月卡车服务的,业主刷了卡就马上可以离开,节省时间。

  梧桐山风景区:给生态林加点“颜色”

  假设你能在绿意盎然的梧桐山里移步换景,看那漫山的苍翠中夹杂着一片接一片的花海,懒惰的你还甘愿躲在被窝里睡觉吗?听说梧桐山正在建设景观生态林,包括“风铃报春”、“梧桐茶海”、“十里杜鹃”等花海工程,12月2日,在一个周末的上午,记者决定前往一探究竟。早上10时,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定跃博士在山脚下接待了我们,并带我们一起上山参观花海工程的雏形。王博士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博士后,与植物打了20多年的交道。自从去年调到梧桐山管理处以来,王博士就开始了他的梧桐山“圆梦之旅”。

  增加景区色彩变化

  梧桐山分布着广袤的“季雨林”,有“深圳绿肺”之称,是一个以山体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在北方,春天百花齐放,夏天浓荫覆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银妆素裹,色彩变化非常明显。而梧桐山由于地处南亚热带,树木四季常青,没有明显的色彩变化与季相变化,未免显得有点单调。”王博士说。

  经过二十多年的野外考察与理论思考,王博士形成了建设景观生态林的新思路:在营造森林景观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生态效益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王博士介绍说:“今年我们在城管局的支持下,营造了一片实验林,在泰山涧海拔200多米的茅草山上,种了13个景观树种,数千棵树苗。再过几年,梧桐山上春天有黄色的风铃木、红色的凤凰木,夏天有粉色的粉花山扁豆,秋天有黄色的双翼豆、粉白的美丽异木棉,冬天有白色的深山含笑与红色的紫荆花等,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色彩变化与季相变化。”“景观生态林的建设一般在山顶山坡游客集中的节点、道路两侧、灌草丛等森林不茂盛的地方或桉树相思等人工林。当然,梧桐山95%以上的范围还是以保护自然植被为主。”王博士补充说。

  人工抚育初见成效

  漫山遍野地栽种景观树种,不但投资大,而且周期长、见效慢,通过实地考察,王博士觉得挖掘现有资源,开展风景林抚育是既省钱、又见效快的捷径。于是从今年开始,对梧桐山顶栽培的油茶及自然分布的毛棉杜鹃、吊钟花密集区进行“人工抚育”,清除缠绕在树上的藤蔓,对压制其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修枝清理,腾出其生长空间。通过施肥促进其生长,同时运用“高压技术”,培育新的树苗。经过半年时间的运作,这些景观树种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但叶厚色绿,而且花苞数量明显增加。

  王博士指着路边那丛毛棉杜鹃说,将来这里就是一道花的城墙,两边都会开满淡紫色的杜鹃花,所以我们准备将这个地方取名为“万花屏”。

  在小梧桐山停车场的观景台上,王博士执意要记者猜这下面的山谷里有多少株毛棉杜鹃,当记者猜了三遍都没有猜中时,王博士得意地告诉我:“至少有1.5万株!”他说,现在山上以开白花的油茶为主,数量有近万株,将来,风景区会把红色的山茶花嫁接在这些油茶树上面,“山茶颜色丰富,花期长,花型也比油茶好看,相信经过两三年的精心培育,这一带的景观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王博士说。

  滨海生态公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

  一边是熙熙攘攘的车辆,一边是时起时落的飞鸟,一边是现代都市文明,一边是滨海自然野趣,在深圳城市的腹地,一个全国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人与鸟的和谐共存打造着一张深圳“绿色生态”名片。2002年,为了给市民创造一个更好的亲近海洋、亲近动物场所,深圳市政府开始规划在红树林保护区建立一座海滨生态公园,这个任务交给了著名园林设计专家吴肇钊教授。

  无论是严冬还是盛夏,一到周末,红树林的海边总是人来人往,公园被一条宽阔的观景长廊分为两部分,一边是鸟类栖居的海滨湿地,一边是与滨海大道分隔的大片绿地和丛林。人们随意地趴在观景长廊上指点着远处水上来去从容的飞鸟,如果你觉得远看还不过瘾,或者可以借助步道两边架设的望远镜,或者可以走到海边铺设的亲水木制平台上近距离观察。在这里,人和鸟可以彼此欣赏,又各自优游。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曾被称为是深圳土地上的“绿色明珠”,它为一大群珍稀鸟类提供着一块宝贵的栖居地,建生态公园,第一个原则是不能让人的活动打扰鸟的生活。因此,在一开始的设计规划中,吴肇钊和他的设计团队就确定,在人工设施的修建上要尽量“做减法”。公园应考虑满足观景和景观需要,园内以休憩绿地为主,仅修建自然观察台和必要的休息、服务、管理等少量必要的人工设施,且这些设施应隐于林中或选址于远离红树林区的公园西部,以尽可能减少对红树林鸟类的干扰,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围绕着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公园在规划设计上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交流、人与自然对话的和谐气氛,把人工设施融入自然景观,有效保护和维持、改善红树林生育地的环境完整性。公园的建筑与各种设施遵循“少而精”和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原则,风格简洁大方,小到一块路牌,大到一间岗亭,都采用原木色的仿生形态。

  园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地貌特征,散置在濒临深圳湾海边的礁石有的为海水冲刷后的自然形状,有的则根植于土中与植物紧密结合,令游人感受到海滨生活的气息。园内种植的树木花草也多为原生,在引进植物品种的时候,设计师选择的多是一些诱鸟招蜂引蝶的植物,这样可以引鸟入林,让游人充分体验百鸟和鸣的自然环境。

  既然叫“生态公园”,就不能不考虑节能环保的问题。公园内景观照明在设计时考虑使用太阳能灯具,定时控制开、关,以减少用电负荷,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连公园内的厕所都是最新的纳米生态环保厕所,尽量减少游客带来的环境污染。

  大鹏半岛:政策为原生态保驾护航

  位于深圳龙岗区东部的大鹏半岛,陆域面积294.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3.22公里,森林覆盖率76%,拥有独特的山海风光及旅游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早在2003年7月,龙岗区政府就委托国际著名的咨询顾问机构麦肯锡公司,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深圳大鹏半岛区域开发策略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建议,大鹏半岛应建设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半岛,成为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地区家庭周末游和商务会议度假区。

  麦肯锡预计的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解释大鹏半岛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按照麦肯锡为大鹏半岛做的规划实施,到2015年,大鹏半岛的生态大旅游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年GDP将达到100亿元,其中,旅游业约占40%至50%,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0万至12万人。年均吸纳个人休闲450万人次,收入30亿元;商务会议20万人次,收入3亿元。

  规划后的大鹏半岛一切开发建设活动都遵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采取高质量、低密度的开发方式,以避免对半岛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在大鹏半岛,沙滩、水体、植被、山体都将得到最原生态的保护,力争片区内无裸土。现存渔村中的建筑,由于具有较强的乡土特色,得到了重新的修缮和保留。此外,片区内的新建筑,也要契合自然景观,外墙不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并采用坡屋顶设计,屋面色彩则由砖红、深灰、墨绿和海蓝等色系构成,与大海、蓝天、绿地、白云融为一体。

  大鹏半岛的开发将分动区、静区和多功能产业带三大功能区。动区的特点是时尚、动感和多元化,是市民周末游的胜地,集海鲜美食、自然景观、运动参与、特色购物于一体,并结合大鹏所城等历史建筑,建成深圳城市文化的新地标。周边以多种水上活动、珊瑚礁观赏、主题公园、海滨餐饮酒吧街及特色零售等多元化活动,营造时尚动感的休闲娱乐空间。

  静区特点是尊贵、私密,注重健康、品质和国际水准的新体验。主要由自成一体的国际度假村、高档别墅区以及500强企业公司会所构成。

  多功能产业带的特点是参与、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这一区域由观光农场、依山就势而建的生物技术科研孵化基地以及参与性强的山野情趣活动场地构成。

  规划还指出,那些有利于改善大鹏半岛环境质量、空间品质和交通条件的开发行为,将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奖励。

  创意设计之光也应照耀地下空间

  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地上空间逐渐被高楼和道路蚕食,人们的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狭小,扩张地下空间就成为一个城市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深圳,这一现象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随着停车场、商场、过街通道加快向地下转移,城市地下公共设施将愈加受到关注,因此,当深圳在打造“设计之都”时,绝对不能忽略创意之光对我们脚下空间的照耀。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认为,深圳土地紧张,扩展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目前深圳地下空间的利用基本还停留在停车的功能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他说:“就我所看到的,美国南部大城市休斯顿的地下空间开发就值得借鉴。美国休斯顿的气候在夏天和深圳比较相似,特别炎热,他们把相当部分的人流吸引到了地下。休斯顿中心区的地下,楼与楼,街与街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地下网络,由于标示清楚,其步行没有交通干扰,反而比地面方便。最有趣的一幕是吃中午饭的时候,许多西装革履的白领在地下步伐有规律地行走,我一打听,说是利用这个时候步行健身。现在深圳的土地面积已经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如果把眼光转向地下,将会使城市的生活变得立体,特别是炎热的深圳,地下的生活避免了阳光的暴晒,对市民也会带来许多方便,应该是会受到广泛欢迎的。”

  建筑师马思文曾在英国住过两年,也去过欧洲很多国家,她认为,有些欧洲城市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大,与深圳有很多可比性。她介绍:“这些城市的地下空间不是孤立的,不是仅仅作为大仓库,而是跟整个地上空间有机合一,每一个楼层地下的空间不是间隔的,而是连通在一起,其功能和美观都实现了与地上空间的统一,走在地下甚至感受不到与地上空间的区别。停车场经过设计师专业规划,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周边条件,有不同的功能设置,比如时尚居住区的停车场可能添加了前卫的色彩和标识分区,物流商业中心的停车场要方便人们携取所购物品,火车站的停车场则重视转乘火车的上班族如何更快捷地停放汽车。”马思文如此定义设计:应当使人们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得到优雅的体现。她觉得,人们对功能性空间的细节关注,也是城市发展水平提高的标志,停车场等地下空间设计得好,在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关键取决于人们在思想上重不重视,意识上到不到位,设计时是不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一个城市的设计水平要提高,并不是有几个获奖作品那么简单,更应该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看他们是不是生活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看他们的生活细节是否渗透着设计元素”。

  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黄卫东也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对公共环境细节性的要求也随之上升,开始关注可能以往并不在意的公共设施,比如停车场,这也表明人们的文明程度在前进。在欧美国家,一个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时间相对较长,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细节性问题,提前设想这个项目对周围人的影响,对整个城市的影响,经过精耕细作出来的项目能更好地贴合城市居民需求。与深圳邻近的香港,其停车场等地下设施就设计得很有秩序,各种标示系统也极为专业,虽然空间多变,人置身其中却不会走丢。他坦言,要把一个停车场设计好并不是一件难事,它反映出的是社会对设计的认同度,设计水平提高需要社会对设计行业的基本尊重,不能单纯地把设计当成画张图纸那么简单,只有当设计师的价值在社会中得到体现时,才可能有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对设计细节的关注。

  城市照明设计不等于“金蛇狂舞”

  公共照明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城市照明已决非照亮道路那么简单,市民们既希望灯光给夜晚出行带来方便,又希望路灯能点缀和美化生活。因此,怎样才能让城市照明满足众口难调的需求,已经成为设计师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黄卫东回忆:“以前城市居民更关注‘亮’的问题,以为城市照明就是灯光越亮越好,越亮越漂亮,结果浪费了大量的电力。现在饱受灯光污染之苦的市民开始意识到‘亮’太容易了,关键的是哪里亮、怎样亮的问题。”

  清华苑建筑师马思文感慨,深圳在有些方面设计得不够,有些方面又设计过度。她表示,城市灯光照明应实现照明、节能、耐用与美观的有效统一,其根本目的还是照明,但现在有的灯光设计只重视美观,反而异化了产品原有的功能。比如,有的路灯采用繁琐的造型结构,一盏路灯要安装几个灯泡,单独看起来挺好看,但实际效果不仅照不亮路面还很费电,且容易出故障,外观与周围的环境也融不到一起,结果路灯变成了蹩脚的雕塑,就像人化了太浓的妆,反而不好看了。

  “深圳在灯光夜景的营造方面,下过一些功夫,现存的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引入设计的意识,没有艺术的眼光。”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认为:“灯光夜景的营造不是简单地让全城彩灯闪烁,也不是灯柱上造成“金蛇狂舞”的效果,更不是千篇一律地将绿灯打在树枝上,绿荧荧地像恐怖电影。我的看法是,城市该亮的地方要亮,例如重要建筑物、城市节点、城市广场、景观大道等地,这些地方要亮起来。其实在利用灯光营造景观方面,有许多可能性,手法方式应该很多,例如利用灯光来造型,利用灯光体现城市的创意和想像力以及城市的趣味和幽默感等等。”

  孙振华提出:“在公共照明方面,首先要有好的设计,好的创意,好的产品。另外,不该亮的地方,就不要亮,例如住宅区等地只能是一般的夜间照明。一来要节电,二来不能扰民,造成光污染,第三,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一定要有重点,有区别,否则天天像过年,也太累了。”

  建筑师马思文建议,公众参与是提高公共设施设计水平的好方法,毕竟美观不是哪个人说了就算的事,越是公共的项目,就越需要公众与专业人士的参与。黄卫东认为,现在职业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融入市民的生活,设计文化需要积累,国外一些好的公共设施都是经过了长期的选择才实现的,我们在跑人家花了一两百年走过的路,难免会出现一些一知半解的东西,但“只要我们别停下来,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