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保护工业遗产 传承技能文化

admin 2007-12-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12月5日,记者随同参加第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部分选手参观了铸造博物馆和工人村生活馆,沈阳深厚的技能文化底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铸造博物
  12月5日,记者随同参加第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部分选手参观了铸造博物馆和工人村生活馆,沈阳深厚的技能文化底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都是今年6月18日开馆的。在占地4万平方米的铸造博物馆,一共保存了2000多件原沈阳铸造厂的设备和铸件,大到一个50多吨重的钢锭模型,小到一个螺丝,不仅原汁原味地再现了铸造厂工艺车间的原貌,展示了铸造工艺流程,更凸显了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历史脉络。
  始建于1952年9月的沈阳“工人村”,是全国最早建设的工人聚集区,“工人村”居民区最初由72幢起脊式三层住宅楼组成,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占地面积33.4万平方米,后几经建设,住户达1.48万户,总人口4.57万人。现在的工人村生活馆,不仅恢复了当时的粮站、邮局、抗大小学、幼儿园等原貌,还复原了不同年代13户家庭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人们在参观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不同年代,感受到一代又一代技能人才的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工业遗产对中国来说,是个新鲜事物。

  截至2006年8月底,《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签约国共有182个,其中有23个签约国拥有43项世界工业遗产。我国共有33项世界遗产,而其中只有一项是工业遗产——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

  最早认识到工业遗产重要性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和德国。由于这两个国家原来的重工业衰落,怎么处理这些工业遗产被提上日程。在英国,伦敦著名的泰德现代艺术馆由原定被拆除的火力发电厂改建而成,已经成为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范。在德国,闻名遐迩的鲁尔工业区,不仅把具有历史价值的机器设备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还为当地失业工人提供了再就业机会。

  怎么对待工业遗产,在中国没有先例可寻,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推动下,发展新型工业成为沈阳的首选,但怎么对待已经衰败的老工业遗迹,确实是一个问题。

  沈阳素有“东方鲁尔”美誉,在中国50多年的工业史上,我国第一台车床、第一台变压器、第一台压缩机、第一台水下机器人等500多个“中国第一”都在沈阳诞生,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技术高手。但随着一些老企业的拆迁,一些承载了沈阳这个老工业基地创业、发展的工业遗产却正在消失。

  曾经是沈阳重工业基地重要标志之一的沈阳冶炼厂的3根高达100多米的大烟囱,始建于1936年,在拆除和保留之间,人们争论了两年,但最终还是决定拆除。2004年3月23日下午,随着3根大烟囱的轰然倒下,许多老工人伤心地哭了。

  正是这3根大烟囱的消失,让很多沈阳人,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心里隐隐作痛。

  好在近年来有关部门终于认识到工业遗迹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城市名片,对沈阳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先后建设和改造了铸造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铁西人物馆、蒸汽机车博物馆、劳模纪念浮雕、沈阳工人会堂等一批蕴含着丰富工业印迹和传承工业文明的标志性建筑。

  有人说,沈阳一代又一代技术精英的涌现是必然的,因为这里积累和沉淀了100多年来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

  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让人们对沈阳这个正在发展新型工业的老工业基地肃然起敬。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