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后望书》:城市,凝聚智能的地方

admin 2008-09-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后望书》是一本从保护文化遗产加强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和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思考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城镇起源和属性做了有见地的描述:“中国
  《后望书》是一本从保护文化遗产加强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和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思考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城镇起源和属性做了有见地的描述:“中国国家的概念起源于古代城邦——一座城市便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广布在城乡,但主要凝聚和保留在城镇里。这是孕育我们智能和生命的地方。中国城镇延续绵长,历史从未间断,中国的2000多个古城镇,几乎每一城市都可以追溯到久远,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即使遭过战火焚毁、洪水的淹没,古城中仍存在不同时代的大量历史文化古迹,像涝灾过后沃土上生长出蓬勃的新一茬庄稼一样,城市的修复与重建同样是生命与文化的延续与生长。有人把建筑比做凝固的音乐,那么城市就应该是一部凝固的乐章。 ”

  作者对城市建设和规划也具有独到的眼光。他认为,把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简单地归结为“农耕时代产物”、走完了历史进程的“木构建筑”,是浅薄的;而把中国当代城市文化特色的消失,产生不出东方的经典,归之于缺少规划设计大师,则是有一定道理的。针对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城市大规模建设高潮中、中西方文化强烈碰撞中、古老与现代的对接中,未产生出大师的追问,作者对历史作了回望,指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称为中国近代建筑宗师的吕彦直、梁思成等人的崛起,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学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科学现象。他们几乎都有相同的留学经历,都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既自如应用现代建造技术,又创造性地发扬中国文化传统。

  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对资料和数据的把握颇有意思:“2006年早春,乍暖还寒。美国的《商业周刊》评出了‘中国十大建筑奇迹’。奇迹,首先在于奇,千奇百怪,已不是建筑形式的初衷。这个‘奇迹’,使得法国人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巨蛋)、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北京奥运会主会场 (鸟巢)、荷兰建筑师库哈斯设计的新中央电视台新大楼(裤子)、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建造的长城下的公社、上海金融中心大厦、北京当代MOMA等,统统入选。对此,有的人相当兴奋,有的人不以为然。 ”

  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关注,作者在引用国际媒体对中国建筑评论同时,也不无担忧地写到:“英国《观察家报》报道,一座挨一座的商场在中国拔地而起,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华丽。形形色色的国际建筑设计师来到中国的城市,参与可以自由发挥的区域设计。21世纪的中国,正在成为某些外国设计师标新立异,甚至是‘标新立怪’的试验场,是喜还是忧? ”

  而针对城市改造大潮滚滚而来,诸多有历史文化内涵建筑的迅速消失,作者不无关切地写到:“近年来,北京无数胡同和四合院的消失,一再引起国内外的关注。法国世界报曾用过一个醒目的标题,‘让上千个曼哈顿在北京开花吧’,意思是让中国到处复制曼哈顿的高楼吧。可有谁想过,各地在大建仿欧建筑的同时,真正经典的欧洲文化建筑,却在我国遭到毁坏。其实,中国近代城市建筑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已有100多年。19世纪中叶后,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随着近代交通线路和港口的修建,我国城市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种种原因,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哈尔滨等新兴城市受欧洲文化的影响较大,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特点的建筑,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还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建筑和日耳曼建筑、俄罗斯建筑等等,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这些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中外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上海城市的突出特点就是中西交融;广州建筑风格,以西关骑楼和沙面租界建筑群为代表,既保留了岭南的传统风格,同时又吸收了欧洲的风格。 ”

  最后,作者呼吁保护优秀建筑和城市风貌。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各地通过旧城“改造”,大拆大建,破坏范围之大速率之广,史无前例。市政建设的发展,建筑物的新陈代谢本身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这种大拆大建中,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文化街区,被忽略了,作者认为应该给予重视和保护。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