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十年砍柴:7亿再造江宁织造府就是有文化吗

admin 2009-01-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红楼梦》中如此写“元春省亲”:“元春入室更衣,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这位尚俭朴的贵妃娘娘说了句:“太奢华过费了。”
  《红楼梦》中如此写“元春省亲”:“元春入室更衣,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这位尚俭朴的贵妃娘娘说了句:“太奢华过费了。”

  大观园乃曹雪芹虚构的,其原型在何处,是北京还是南京,至今争论不休。我以为硬要给小说中的大观园找一个现实中的地盘,纯属某些专家吃饱了没事找事。对小说中富丽堂皇的建筑,曹公尚要借娘娘之口说其奢华。如果他九泉之下知道,现如今南京地方政府花了7亿元重建一个江宁织造府,没准会大呼:你们要搞工程,要花钱我挡不住,何必借我曹家名义呀!

  这年月,花巨款造假古董之风很是流行,最近的两起是:秦皇岛海港区港城投资5亿,改造“秦皇求仙入海处”;陕西的凤县则耗费6.5亿建月光城。去年两会期间饱受非议的山东济宁“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又要乘4万亿的东风,重新开张。所谓弘扬、光大文化,其实只是一个幌子,热衷此种项弘扬、光大文化,其实只是一个幌子,热衷此种项目的决策者,无不别有怀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照我看来,南京市重修的江宁织造府,其文化价值还不如小说中的大观园。因为人家大观园不是附会某个古人而修建的,而是明明白白为了接驾,是政治工程。

  如果按照寻常人的算法,元春銮驾回家,一共呆了不到半天,而贾府为此忙了大半年,银子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太不值得了。但到了贾府那种人家的地位,成本和收益就不是寻常人那样简单了,他们首先要算政治账。接驾工程的政治意义分析起来有这些:一是表达贾府对皇恩浩荡的感谢和忠诚,也算是一项政治投资;其二是表现贾府的赫赫权势,提升贾府的社会地位。贾府尽管累世公侯,但到了贾赦、贾政这一代,用周旺家的女婿冷子兴的话说:“如今的这荣宁二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而元春封为贤德妃,不啻为矛盾重重、江河日下的贾府注入了一针吗啡,他们希望以元春的得宠为契机,使贾府走上中兴之路。贾府利用浩大的接驾,向外部宣布:皇帝还是眷顾贾家的,从而在社会上继续维持一种“烈火烹油、繁花簇锦”的公关形象。

  修大观园和重修江宁织造府有一个共同的用处,这样的投资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拉动内需,扩大就业。还有一种不能明说的好处,管事者因为有工程,就有了为己营利的空间。《红楼梦》中贾蔷要谋到主管大观园绿化工程的差使,不得不买重礼去孝敬王熙凤。

  只用来接驾半天的大观园,最终成了宝玉和一帮姐妹们吟诗作画的地方,还算体现了一点文化价值。现在南京那个重修的织造府,既没有“接驾”的政治价值,也难有“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的韵事,唯一可言的就是花钱,关文化何事?再说啦,贾府盖大观园花的是自家的钱,重修江宁织造府花的却是纳税人的钱。

  拿文化为借口花钱,还有一个可笑之处是:搞文化需要钱,但文化不是用钱就能堆出来的。这两天央视报道了一条新闻,中国作协要花钱重点扶植一些作家一些作品。这其实和花钱修假古董一样,政府用钱是养不出名作家的,否则的话,凭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财力,恐怕早就扶植出N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了。曹公当年写《红楼梦》,那是家族衰落,自己过着饥寒交迫苦日子以后的事。如果他继续在织造府里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老爷,未必能写出《红楼梦》。 (作者系知名网评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