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警惕“城南计划”加重“单中心”城市病

admin 2009-11-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城市的发展中,任何计划都不能独善其身,皆须与大局合拍,城南计划亦然。北京城市结构调整这个大局能否成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以来,中心城内相继启动的金融街西扩、CBD东扩,仍是在老路上徘徊,继续在强化“单中心”的城市格局,并将会成为“城南计划”的竞争对手。看来,如何避免各自为政、粗放发展,如何加强市级政府的调控职能,使区级政府的积极性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大局,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11月5日,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下称城南计划)对外发布。根据这个计划,未来3年,北京将投入2900亿元,对崇文、宣武、丰台、房山和大兴5个区的基础设施、园区建设、民生工程加速发展,打造“一轴一带多园区”的城南产业发展格局。

  “下风下水”的城市南部地区发展滞后,是北京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定位,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供应不足,北京历史上形成的“北富南贫”的社会状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愈加明显。针对这一情形启动的城南计划值得称道,显示了政府部门啃城南“硬骨头”的决心。2900亿元投资规模,与北京市为举办奥运会投入的2800亿元相当,后者分7年实施,前者则要在3年内完成,且规模多出100亿元。这表明城南地区的发展,是北京继“奥运经济”之后,最为重要的建设活动。 

  当年北京市申办奥运会时,曾酝酿过将奥林匹克公园设在城市南部的方案,意在以奥运推动城南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此方案未被采纳,奥林匹克公园也将城市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北京市在“后奥运”时期出台浩大的城南计划,实为对南部地区的“反哺”。但这个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效,还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带动北京城市结构的调整。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在老城上建新城,形成“单中心”城市格局,导致就业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人们到郊区居住,到中心区上班,每日进出城交通拥堵不堪,还带来严重的污染。此种情形给北京的奥运申办,曾造成不利影响。申奥成功后,北京市启动总体规划修编,确定整体保护旧城、重点建设新城、调整城市结构的战略目标,以促进全市平衡发展,可谓对症下药。 

  在上述战略框架中,整体保护旧城与重点建设新城相辅相成,前者意味着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必须被转移出去,有了这个转移,后者才能获得最大增量。城南计划涉及的5个城区即存在结构调整问题:旧城内的崇文、宣武地区,应停止对历史街区的继续拆除,立足于保护与发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由此创造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向丰台、房山和大兴转移开发力量,为新城发展注入活力。 

  必须避免的情况是:以2900亿元投资之力,刺激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将崇文、宣武的文化资源“扫荡”成孤立的文物点或保护区,并将当地居民不断外迁,继续加重“单中心”城市弊病——但愿这是杞人忧天。只是崇文、宣武的“危改”计划并未停歇,又让人不能不忧。 
  
  在城市的发展中,任何计划都不能独善其身,皆须与大局合拍,城南计划亦然。北京城市结构调整这个大局能否成功,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以来,中心城内相继启动的金融街西扩、CBD东扩,仍是在老路上徘徊,继续在强化“单中心”的城市格局,并将会成为“城南计划”的竞争对手。看来,如何避免各自为政、粗放发展,如何加强市级政府的调控职能,使区级政府的积极性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大局,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