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世博会:城市,可以这样让生活更美好

admin 2010-05-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然而,当下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每天都在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2010年世博会首次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多城市通过自身的生动案例阐明,实现了城市与环境、城市与过去、城市与个人的综合平衡、良性互动,“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然而,当下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每天都在引发空间冲突、文化摩擦、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2010年世博会首次设立城市最佳实践区。众多城市通过自身的生动案例阐明,实现了城市与环境、城市与过去、城市与个人的综合平衡、良性互动,“城市,才会让生活更美好”。 

  “城里人也向往  脚趾踩着青草的滋味”

  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但当全世界超过一半的人口集中在城市之后,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污浊的空气、压抑的水泥丛林、喧嚣的环境……虽然很多人仍然义无反顾涌向城市,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城市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瑞士馆是上海世博会最热门的场馆。从一楼坐缆车盘旋而上,到屋顶巡游后回到地面,是游客对瑞士馆最深刻印象。瑞士馆的设计师安德列斯·布伦德勒解释这个“缆车之旅”特别的寓意:瑞士馆底层灰色调的水泥柱子代表城市空间,鲜花绿草的屋顶代表自然空间,这样居住城市的人可以随时和自然对话、沟通。他说,这个设计他还借鉴了中国的“阴阳调和”的理念,“理想之城”是和乡村、和大自然很协调地融合在一起的。

  如果说布伦德勒的设计还只是一种理念,挪威人已用他们的实践证明了城市可以和自然有机融合。15棵胶合板“大树”支撑起挪威馆,在上海世博园,这是唯一全用自然材料搭建的国家馆。自然和森林,在挪威是城市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休学一年到上海世博会服务的奥斯陆大学数学系学生艾琪告诉记者,奥斯陆的城里人都有到森林里散步的爱好,大冬天也要到森林里滑雪,那里城市离不开森林。“奥斯陆市中心开车20分钟就能进入森林了。”“城里人也想感受脚趾踩着青草的滋味。”这是一位叫赖斯的挪威人对上海世博会的寄语。

  美国馆的“主题秀”是一部无声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小姑娘“美国版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她的执着感召下,众人一起努力终于把城市废墟变成了宜居花园。而在世界很多地方,这种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世博城市实践区内有个由9个植物塘和10个植物床组成的活水公园,污水通过这些池塘里水生植物的治理,达到一级A处理标准。这其实是“微缩版”的成都府南河治理项目。府南河每天300吨污水,通过这种方式治理由浊变清,由死变活。项目因此获得国际水源最高奖和环境地域设计奖。

  在瑞典馆展厅,有一种特制的屏幕。从左侧看是“斯德哥尔摩的耻辱”,那是半个世纪前饱受污染的瑞典首都满是蓝藻的恶臭河流;从右侧看还是那条河,但已经是“斯德哥尔摩的骄傲”,这是治理后现在可以垂钓游泳的那条河。来自兰州的李景星老人看得连连点头。他说,瑞典等国家很多城市脱胎换骨的样板,中国城市也可以做,甚至做得更好。“中国人很聪明,只要真正想去做,一定能做好。”李老先生说,他已经过了古稀之年,未来城市的美好生活自己也许无法看到了,但子孙后代肯定能享受到。

  城市更新 不是简单地消灭旧城

  5月3日15:20,气温29摄氏度,上海浦西“亚洲第一温度计”顶端的LED景墙上,实测温度给中外游客温馨提醒。

  从汩汩冒烟到气象报告,超大“温度计”的前世今生,见证了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成为今天人们倡导的“城市接力”模式的生动细节。

  烟囱,是工业时代的时尚代表。1897年,南市火电厂点亮30盏电灯,开启“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的时代,大烟囱成了上海的特色符号。世博会场馆开建,电厂所在区域成了最佳城市实践区。规划者匠心独运,将大烟囱以及电厂厂房悉数保留,更使其承担起后工业时代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职能。如今的电厂厂房,全部成了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承载着各国人民对未来城市的畅想。

  一个烟囱的前世今生、一片厂区的废物利用,寓意着一座城市的升级换代,也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传承光大。

  城市要发展,但新城建设不是旧城的简单消灭。这一理念成为世博会多个国家馆、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一大馈赠。

  城市最佳实践区有个毕尔巴鄂参展案例。你也许不熟悉这个城市名字,但一定听说过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精心打造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因为这个外形古怪的博物馆,一座濒于衰败的城市重焕生机,这个被《纽约时报》称为“奇迹”,移师上海展现在中外观众面前。在工业时代的废墟上,重建一座新城,毕尔巴鄂做到了。

  推陈出新,实现古城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统一的还有苏州。 

   一下雨,绿色的苔藓从石板路缝隙中钻出来,游客一抬头看到路牌“平江路”。石板路不长,沿街店面半开半闭,游人三三两两。街旁的河道中,老人摇着桨吱嘎吱嘎地划过。这是苏州最古老的街巷,街巷的景致被搬上银幕,成了苏州古城改造样本的重要内容。

  苏州古城2500年历史,平江街区最是代表。细密的路网、小桥流水,典型的苏州“双棋盘”格局。经济发展的快节奏如何与千年古城的慢生活相协调,苏州的做法:建新城,高起点规划;修旧城,修旧如旧。苏州展区人士自豪地说,现在的苏州既有新区的摩登CBD,也有古色古香的旧瓦小巷。新区老城交相映衬,梁思成当年于北京改造未竟的设想,在苏州似乎有了踪影。

  平衡的生活 才是好的生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意味着市民应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更便捷的出行,和更惬意的休憩环境。而当下,建筑不节能、交通拥堵和快节奏生活,是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何让建筑更宜居?世博园最佳实践区内,伦敦零碳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三种核心能源,实现了建筑“零碳排放”。楼顶的“风帽”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建筑内部,并将室内空气排出,通过热交换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太阳能屋面利用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收集电能供给建筑日常使用;墙体安装江水源热泵,抽上黄浦江的水调节室内温度;连墙角的绿化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室内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因此,居住在这座建筑内,不从外界“攫取”一点碳能,同样感到冬暖夏凉,十分舒适。

  如果说“零碳馆”还处于概念设计阶段的话,远大建筑体验馆通过成熟的实用技术,实现了6倍于普通建筑的节材、5倍的节能,却只产生1%的建筑垃圾。该建筑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块楼板,都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循环再利用,一天就建成了6层楼房子。由于广泛使用了环保、节能建材,轻型钢板加泡沫抗压减冲材料制作的楼板,使建筑更轻、材料更省,抗压、抗震性更强。而20厘米墙体聚苯板和三层玻璃窗户的使用,使得建筑能耗大为降低。

  推进公共交通,无疑便于城市疏堵,但市民出行自由度降低了,城市如何能在个性化出行和公共交通间找到结合点?欧洲人想到好办法:公共自行车和公共小汽车。

  历来标榜“炫奇”的世博会上,在展示交通工具时,竟然很多国家场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自行车作主角。芬兰馆用了大片的橱窗摆放一种站着骑的新型“踏板自行车”,注明这是来自赫尔辛基的礼物;丹麦馆内设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游客们可以体会依靠自己的脚蹬从地面盘旋两次到达12米的高度,又盘旋而下回到地面的独特感觉。丹麦馆的口号是:小汽车过时了,自行车时代来临了。该馆工作人员介绍,自行车在丹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丹麦人均拥有自行车的数量是0.82辆,是我国的人均拥有量的两倍多。

  而汽车共享,是瑞士一种常见的租车方式,街头巷尾都是固定的取车点。只要办一张电子磁卡,打开车门就可开,这样的设计让汽车行驶的载客效率大大提升……

  在多个中立机构调查中,澳大利亚城市屡次入选全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名录。澳大利亚馆可容纳1000人环形剧场内,上下起伏的巨幅屏幕墙上,三位“儿童”述说着他们的梦想和对城市未来的期待,“平衡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就是说要有工作,也还要有休息,除了在城市里,有机会工作得更出色,也要有时间和家人、朋友一起休息、玩。”可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只有好的生态、居住环境,还要创造一种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让市民从容地工作、生活。

 

 

    城市地球馆以穹顶电影展示未来城市。

    黑龙江馆,辽阔纯净的风景。

    世博园区内,“低碳细节”成为许多参展方的亮点。图为印尼馆运用可再生利用的竹子作为装饰材料。

    3日傍晚,游客从充满南粤风情的广东馆外走过,光影交错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3日,观众排队等候参观热门展馆沙特阿拉伯馆。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