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澳I号出水文物近千件 预计90天内完成打捞

admin 2010-05-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五一”期间,重启打捞工作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部分出水文物第一次对媒体进行展示。自4月上旬重启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在沉船表面及外围采集到散落的完整或可复原文物近千件。
  
汕头边防支队官兵在帮忙冲洗刚从“南澳Ⅰ号”打捞出水的文物。
 
 
  “五一”期间,重启打捞工作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部分出水文物第一次对媒体进行展示。自4月上旬重启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在沉船表面及外围采集到散落的完整或可复原文物近千件。 

  当前“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主要包括民窑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在出水的文物中,20多个青花瓷盘有的绘有花卉,有的绘有仕女,有的写有福字,大多寓意福贵吉祥。打捞上来的青花瓷碗最大的直径为40至50厘米,这在当时的中国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有可能是专为出口市场制造的。“南澳Ⅰ号”出水瓷器透露了大量明代时期中国与欧洲等地海上贸易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考古价值。 

  此外,水下考古队员还发现了明朝的一摞摞铜板、铜饼、铜片和一串串铜钱,水下考古队员还在遗址当中探摸到疑似铜炮的物体。对此,有专家认为“南澳Ⅰ号”是一艘武装商船。也有专家认为,明朝明令禁止铜销往海外,“南澳Ⅰ号”存在走私铜的可能。 

  据介绍,目前“南澳Ⅰ号”的打捞已可进入船舱发掘文物,如果天气和海况允许,预计在90天内完成打捞工作。 
 
  关于“南澳Ⅰ号”船体打捞问题,考古队领队崔勇表示,本次“南澳I号”水下考古不包括船体打捞,船体打捞的任务则留待下次。目前他们已将船体打捞设想呈报国家文物局,一是用沉箱整体罩住打捞;二是将船体分拆打捞;三是将船体用特种胶水粘牢后托出水面。具体采取哪种方案,将据具体情况而定。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