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气候谈判风雨二十年

admin 2010-06-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如果把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的几年谈判算在内,气候谈判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抚今追昔。从里约热内卢到哥本哈根,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始终处于坎坷与希望的交织中。

  如果把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前的几年谈判算在内,气候谈判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

  抚今追昔。从里约热内卢到哥本哈根,全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的漫漫征程,始终处于坎坷与希望的交织中。

  里约——全球携手启程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态体系恶化。在人类生存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刻,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此次会议有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规模空前。

  此前一个月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会议期间正式开放签字,但会议未能就发达国家应提供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达成具体协议。这一会议完成了“播种任务”,而“获得好收成,还需我们的努力和奉献”,大会主席、时任巴西总统科洛尔如是说。

  的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然而其留下的资金支持额度和技术转让等具体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发达国家普遍逃避和转嫁责任,成为气候谈判路途坎坷的重要原因。

  京都——谈判步履艰难

  自1995年开始,气候谈判开始围绕《京都议定书》展开。这一谈判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激烈斗争。
  
  比如,美国在大会的事务级谈判阶段一直坚持“减排百分之零”的顽固态度。美方还先后派出两批议员来京都坐阵监督,不许本国谈判代表让步。美国代表甚至表示: “如果不规定发展中国家将来也承担减排义务,那就不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的顽固立场引起了与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和强烈不满。

  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长期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为了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在2000年之后减排温室气体的力度,本次大会特地将削减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为中心议题予以审议。

  但是,发达国家首先考虑的不是全球利益,而是自身利害关系,因此它们自己提出的减排目标都比较低。

  经过轮番激烈的讨论,最后37个发达国家不得不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承担框架性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第一承诺期(2008-2012)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并要求它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所需的资金及技术支持。然而,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缺乏政治诚意,为实现既定目标的进展十分缓慢。此外,2001年,刚开始其第一任期的美国总统布什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

  历经坎坷,《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而此时离该议定书诞生已有8年,离第一承诺期到期仅剩7年时间。

  巴厘——巴厘岛相信眼泪

  有鉴于《京都议定书》的经历,为保证在2009年就2012年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全球减排达成协议,人们将希望寄托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

  2007年12月,在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上,各方对《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进而出现联合国气候谈判“大管家”德布尔“泪洒路线图”的经典一幕。

  那是2007年巴厘岛谈判的最后一夜,在数天的彻夜谈判后,一份《巴厘岛路线图》草案摆上了桌面。除了美国以外,所有国家都已同意签署。发展中国家代表猛烈抨击美国的立场,双方僵持不下,路线图面临“胎死腹中” 的厄运。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大会主持人德布尔突然泪流滂沱、泣不成声,爆发的泪水让所有人都惊呆了。随后德布尔不得不被助手扶出了会场,背后留下一片掌声。但在一个小时后他回到会场时,不知是由于德布尔眼泪的力量,还是众意难违,美国代表改变立场,同意在文件上签字!

  最终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当前的“双轨制”谈判,分别是《公约》下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谈判。

  哥本哈根——失望与希望集合

  唇枪舌剑、合纵连横,气候谈判的场面长期以来未有变化。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依然如故。
  从2009年11月30日中国谈判代表团抵达哥本哈根算起,中国代表总共在谈判桌前苦战了21天,没有一场谈判是轻松的。在会议期间,当谈判工作组逐渐开始有条理地讨论工作组主席案文并取得进展时,突然被一份由丹麦自行拟定的案文搅局。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因这份案文三次“拍案而起”。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斥责这种“空降案文”违背大会程序规则,脱离了公约和议定书工作组案文的合法基础。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抵制,该文案终被抛弃。

  哥本哈根大会最后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它虽然不是法律性公约,但为今后的谈判打下了基础。但会议中的五大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一是谈判的基础文件,二是减排目标,三是“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四是长期目标,五是资金问题。

  2009年12月19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落下帷幕。全球气候谈判的列车将在哥本哈根站之后继续前行,希望能在未来两年内达成协议。

  回顾20年来的漫漫谈判征程,可以发现虽然全球气候谈判从未一帆风顺,但总在坚定地前行。如今,全球多数人对气候变化都有了一定了解,关于气候谈判的新闻传播功不可没。与几年前很多人把气候问题等同于气象预报相比,情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哥本哈根没有成为一个句号,而仅仅是一个逗号。各国决定,将继续沿着双轨制推动谈判。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言,“哥本哈根大会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