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汪洋出题 社科院赶考 珠三角一体化指标体系:怎么评?拿什么评?

admin 2010-06-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5月28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通过珠三角地区五个一体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而此前两天,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制订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在明后年对各市开展评价考核。由此,珠三角一体化提速更快,程度愈深。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朱名宏告诉记者,阻碍一体化的根本问题是行政壁垒,若将一体化纳入政绩考核,就能促进各地官员切实行动,不再各自为政。朱名宏建议,根据上述规划所涉领域,应细化设计具体指标,并细分到下面的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工作,逐年考核推进。
  5月28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通过珠三角地区五个一体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而此前两天,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制订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一体化的指标体系,在明后年对各市开展评价考核。由此,珠三角一体化提速更快,程度愈深。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朱名宏告诉记者,阻碍一体化的根本问题是行政壁垒,若将一体化纳入政绩考核,就能促进各地官员切实行动,不再各自为政。朱名宏建议,根据上述规划所涉领域,应细化设计具体指标,并细分到下面的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工作,逐年考核推进。 

  三大经济圈开考 

  5月28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通过珠三角地区五个一体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内容”上为珠三角一体化明确了路径。5月26日,在上述五个一体化规划通过前两天,广东省进一步明确了三大城市圈的一体化定位,并提出要通过评价指标考核来促进落实。会上,省长黄华华表示,广佛肇经济圈,要在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和增强产业整体实力的基础上,形成以广州为核心,多中心、梯度式的组合式发展格局;深莞惠经济圈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珠中江经济圈要提高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衡量经济发展成果,不仅要看珠三角地区有没有涌现一批“单打冠军”,更重要的是看整个珠三角地区有没有打造成“团体冠军”。 

  而为了促使单打独斗转变为“团体”作战,汪洋提出了新办法,即评价考核。他现场给省社科院布置任务,为评价三大经济圈的一体化制定指标体系,并在明后年进行评价。他表示,三个经济圈的一体化,谁做得好就推广谁的经验,三个经济圈都做好了珠三角一体化就更加容易整合。 

  与政绩挂钩 减少行政壁垒 

  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朱名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珠三角一体化说了多年,但仍有很多方面停留表面;而此次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官员考核,或将促进它落到实处。朱名宏告诉南都记者,阻碍一体化的根本性问题就是体制性的行政壁垒。他表示,长三角也说过要一体化,十几年前,他就听说上海崇明岛要与邻近的江苏某县一体化,但至今未成,为什么?猜想是因为一个属于上海,一个属于江苏,政绩考核范畴不同,没有动力。就具体评价指标来说,朱名宏建议,凡是涉及到一体化的领域,都应好好设计,细化为具体指标。根据珠三角纲要,珠三角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四方面来实现一体化。那么,可从这四个大的方面着手,细化到具体事项,逐年推进落实。最好能把具体指标细分到下面的具体部门,从而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例如,环保方面,广佛的固体垃圾收集掩埋时,可否就近使用对方的烧埋场?教育方面,广佛相邻地区,学校资源可否共享?等等。 

  地理论见 

  珠三角一体化的重点、机制与标志 

  如何从经济学理论上理解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推进机制?这对于《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经济一体化是指各个成员方之间通过对经济活动外部性的监管与治理成本的“一致性降低”,创造一个要素与资源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低成本流动的环境,使得这个区域内每个经济主体能获得比单一经济体时更大的利益。 

  制度成本高低对投资与要素流动产生直接影响 

  影响这种资源配置的因素可概括为三个,一是制度环境,诸如企业注册或注销的资本金与时间期限、贸易保护与资本限制以及行政壁垒等。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下,要素资源一般会从制度成本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向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流动,从而使要素主体获得更多的收益。二是资源禀赋。一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行业,是根据比较优势进行选择的。三是市场因素。一些国家或地区所形成的产业是具有地方性需求特征的。后两个因素具有“自然”的特征,这是驱使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动机所在。相对来说,制度环境是附加在这种经济性的“自然”因素基础上的,具有“人为”特征。如果一个地区的制度成本较低,那么,基于资源禀赋与市场因素的价格会更充分地反映稀缺性,从而引导投资向资源稀缺性与市场需求较大的行业转移。所以,一个地区制度成本的高低对投资与要素流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地区间产业同构程度反映经济一体化起点与结果 

  不同的投资行为与要素流动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产业专业化水平与收入水平。比如说,在一个地区制度成本较高且地区间制度成本差异较大下,经济主体往往不会大量地进行跨地区投资与要素流动。缺少了地区间的交易与要素流动,每个地区在市场需求的压力下就容易出现产业多样化特征。一方面一个地区内的许多产业不一定达到规模化,另一方面每个地区会建立“小而全”的产业体系,其结果,地区间的产业同构性就会变得突出。此外,由于缺少了要素流动,也减少了地区间通过要素流动增加收入的机会,这样,地区间的收入水平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同时,由于跨地区投资与要素流动增加,在假设没有其他机会的条件下,地区间收入水平趋于一致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增加了。因此,一个地区的产业专业化程度与收入差异程度是企业跨地区投资与要素流动的结果。 

  鉴于地区间产业同构程度与人均收入不同水平要比企业的跨地区投资与要素流动更易于观察,地区间经济一体化的实施起点与结果可以通过这两个方面反映出来,即地区间产业同构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程度。这种地区间产业同构系数的降低主要是投资与要素跨地区流动的结果。在这种投资、产品与要素流动中,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会趋于逐步均衡,这种收入的大致均衡使得地区间的资源流动逐步稳定下来,这就是地区间经济一体化实现的标志。 

  要素流动标志:各城市专业化程度提高 

  当我们区分了非经济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差异,并找出了两者间通过制度成本降低来引导要素流动的联系后,我们也就自然比较清楚地理解了珠三角地区由非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一体化的重点、机制与标志。重点是要识别当前制约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硬约束,这个硬约束是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成本的“一致性降低”。机制是随着制度成本的降低而大幅度地增加跨地区投资与要素的市场流动。标志是基于这种资源大量流动的各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间产业同构系数的下降。随着要素流动导致的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每个城市的人均收入都会有更多的增长机会。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