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2010中国市长论坛在哈尔滨落幕

admin 2010-07-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17日下午,在2010中国市长论坛的主题发言中,与会的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健康的城镇化”这一主题,分别就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等内容发表了精彩的看法。

  17日下午,在2010中国市长论坛的主题发言中,与会的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健康的城镇化”这一主题,分别就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等内容发表了精彩的看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项目主任杨富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刚等人的发言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得失,也给我省未来城市的发展带来宝贵经验。

  哈尔滨市市长、中国市长协会常务理事张效廉主持论坛。他说,根据有关研究部门的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进入拐点。经济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将随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迁。需要我们顺应大势,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乘势而为。希望通过讨论,能够在探索未来城市发展道路上带给各位市长同仁有益的借鉴和启发。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一些城市因资源而建,靠资源而兴,但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进一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亟待我们探索和努力实现。如果说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重大考验,那么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前提下,推进健康的城镇化,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来说具有更普遍、更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带动城乡统筹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强劲引擎。我们讲的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新型工业化与健康城镇化有机融合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相协调,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全面增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政府的主导,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积极参与。

  寻求生活质量和低碳之间的平衡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如果一个城市,光注意经济的活力,而不注意人民的生活,这个城市是不兴旺的。如果注意到人民的生活,不注意可持续性,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也是不健康的。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和谐城镇化、健康城镇化的重点,那就是生态城市。

  我们的生态城建设怎么才能做到生活质量和低碳之间的平衡?在交通方面,首先要编制覆盖整个地区的综合规划,将提高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作为生态城镇的整体发展目标;10分钟以内的步行即可到达公共服务机构,邻里之间的设施应该非常集聚。

  更重要的是,小汽车的能量消耗是公交车的8倍以上,占有的空间是自行车的20倍,是行人的35倍。而目前我们有许多马路的拓宽挤掉了自行车,把空间让给了污染大的机动车。

  生活质量和低碳之间要平衡,幸福指数与GDP增长之间要平衡。德国弗兰堡在1996年的时候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到2010年将城市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降低20%,通过一系列措施从交通、建筑、能源等方面来把二氧化碳降低,同时将居民的用电中核能发电从原来的60%减少到30%。一个城市制定这样的目标是非常难的。

  生态城市建设,要求我们的领导,特别是市长和规划师们要以大智慧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扩展到居住者的幸福指数、社会进步、自然景观、城市文脉、二氧化碳减排的可持续等……如果每个城市都这样做了,我们的子孙万代就可以享受非常美好的绿色生活。

  提前转型不搞“擎天柱”产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宋晓梧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突出难题有7个: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非常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很多,就业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人员生活困难;社会保障任务非常繁重,资金严重不足;社会矛盾积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棚户区的改造任务繁重。

  如何完成资源型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国外的发达国家比我们早了五、六十年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西方国家是靠设立专门机构解决这个问题的。其次,他们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把就业和社会问题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专门成立机构研究如何解决就业的问题;此外,注重对于矿工的免费转岗培训、政府出资在矿区建立高等院校、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生产力布局的时候优先在矿区布点。

  另外就是建立机制,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不能够只靠政府去补助,本身自己要有造血功能,使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起来。大庆这一点做得好。

  资源型城市搞旅游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阜新已经把露天矿改造成了国家矿山公园,淮北市因地制宜把煤炭区变成了湿地。

  通过制度调整稳定房产市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刚


  关于城市化进程当中的房地产的健康发展问题,这里有很多误解。不是人人都可以买得起房,天下没有一个国家人人都可以买得起房,更不可能大学生刚刚毕业就可以买CBD高层公寓的顶层楼。

  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如果我们的房市上绝大多数的房子都被投资性的需求所占有,老百姓的消费确实就成问题,社会就不会稳定。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投资的成本太低,第一是利率,是资金的成本;第二是税率,特别是保有税,就是房产税,拿着房子等着升值。如果任由升值的话全世界的资金都可以跑到中国投机房产。那么怎么抑制这种投资性的需求?要提高保有的成本,政府还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收税。凡是没有房产税的国家就出现一片片的黑楼。

  现在大家开始意识到制度的重要性,我们不能总是看政策的调来调去,可通过制度的调整,包括建立税收、利率一些金融政策、金融制度,来使房地产市场具有更多的内在稳定性。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