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中国水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admin 2011-05-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水利博物馆水利文物受赠仪式暨水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水利博物馆举行。水利部人事司司长刘雅鸣宣读了水利部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挂牌批文;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川、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何戍中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兼职教授俞孔坚应邀作了学术报告。

水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会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汪恕诚向捐赠方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与会领导与代表参观中国水利博物馆

汪恕诚对中国水利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寄予期望

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与浙江水利厅厅长陈川一同揭牌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水利博物馆水利文物受赠仪式暨水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水利博物馆举行。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书面讲话中强调,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步伐,守护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汪恕诚出席水利文物受赠仪式暨水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向捐赠方杨大琦先生的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对中国水利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要求与希望;水利部总工程师汪洪宣读了陈雷部长的书面讲话,并为水利部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揭牌。

  陈雷指出,在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中国水利博物馆举办水利文物受赠仪式暨水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接受杨大琦先生无偿捐赠的一批珍贵水利文物,就加强水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进行研究和交流,这是我国文博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水文化建设的一件盛事。陈雷代表水利部向为中国水利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的杨大琦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水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水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陈雷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五千年治水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水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水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创造,镌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水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先进水文化、激励和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水利改革发展伟大实践、凝聚和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强大力量,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雷强调,我们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水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步伐,守护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要切实做好水文化遗产普查。开展水文化遗产普查,摸清水文化遗产资源的家底,是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前提,是国情水情调查的组成部分,是水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合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国水利博物馆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调研工作,制订了全国水文化遗产专项普查方案,并对水文化遗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类,为开展水文化遗产普查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要积极争取文物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结合水利行业实际,全面查清水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本体特征、基本数据、保存环境和传承情况,建立全国水文化遗产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构建水利文化图谱。要建立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制订水文化遗产分级评价标准和申报程序,分期分批确定水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水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最终建成全国性的水文化遗产数据库。全国水利普查要兼顾水文化遗产普查,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配合,报送信息资料,提供工作便利。

  二要大力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水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依据水文化遗产普查结果,围绕水利改革发展战略,研究制订水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依据保护对象性质、形态、价值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保护、管理与利用的实际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同时开展对各地相关规划、建设项目的水文化遗产保护评估和论证,注重对水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保护。要积极参与“指南针计划”,切实加强古代水利工程、遗址的科学保护,在保持原真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修复、再现和展示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同时整理挖掘古代水利发明创造、工艺成果的历史和科学价值,继承和发展古代水利科学与传统河工技术。要开展水文化遗产非物质因素研究,努力寻找优秀传统水文化遗产与现实水利实践相联系的结合点,将其转化为服务于当代水利建设的文化资源,使已有的历史文化内容在当代水利实践中得到合理继承和发扬。要积极开展水利类项目申遗工作,中国水利博物馆要牵头做好适时启动大禹治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三要积极推进水文化遗产科学合理利用。保护和继承水文化遗产,其本质是要充分发挥水文化遗产的教育、启迪、激励和凝聚作用。要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水文化遗产,通过科学合理利用促进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现水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把保护、传承水文化遗产与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展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进步成就,不断激发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把保护、传承水文化遗产与传播先进水文化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水文化遗产展示展览展演,以及各类群众性节日活动和水文化遗产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增强公众水患意识和保护意识,使更多群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情怀。要把保护、传承水文化遗产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发展水文化产业,打造水文化遗产知名品牌,有条件的地方要充分发挥水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结合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发水文化遗产旅游精品。

  四要努力营造水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环境。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将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水文化建设和维护水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文物、文化等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确保水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依托中国水利博物馆,以水利部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为契机,打造国际化、开放型的水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平台,整合全国水利文博、高校和科研单位资源,发挥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志愿者力量,建立水文化遗产保护协作网络与互动机制。要加强宣传普及工作,结合“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广泛介绍水文化遗产知识,增强公众依法保护意识,营造有利于水文化遗产保护的舆论氛围。要加强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传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水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五要着力推动水利文博事业蓬勃发展。今天是 “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纽带,是提升社会公众文明素质的无声课堂。目前,全国各类水博物馆、纪念馆已达150余家,它们已成为展示水文化遗产、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各类水利文博单位要坚持“三贴近”和社会效益为首的原则,强化教育和服务功能,在不断扩大水文化遗产展示规模的同时,完善服务设施,充实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体验性和互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积极推动水文化遗产数字化和水博物馆、纪念馆数字化,发展虚拟馆藏资源。各类水利博物馆、纪念馆要变静态守候为动态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水文化鉴赏服务。要大力推进传播手段创新,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电信等大众传媒资源宣传展示水文化遗产,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水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要集中全国水利系统力量,在展品征集、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博物馆、纪念馆创造良好的办馆条件。中国水利博物馆作为我国第一座国家级水利博物馆,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中国水博”文化品牌,大力推进宣传教育、研究收藏、交流会展、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和旅游休闲等六大水文化基地建设,抓好水博览园配套建设,尽快丰富和完善博物馆综合功能,把中国水利博物馆办成具有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博物馆,办成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雷指出,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是一项光荣而崇高的事业,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努力开创水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为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水利部人事司司长刘雅鸣宣读了水利部水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挂牌批文;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川、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何戍中致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兼职教授俞孔坚应邀作了学术报告。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