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苏州成立国内首个“湿地自然学校”

admin 2012-08-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今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苏州市农委湿地保护站合作启动了“湿地1+1”项目。目前,作为该项目“重头戏”之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苏州市林学会合作建立的湿地自然学校已经率先成立,并于16日上午在苏州市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了揭牌仪式。

  苏州自然湿地众多,然而如何长效保护,面临着不小压力。据测算,目前管护湿地的成本投入每亩每年在1000元左右,而这往往靠财政拨款、专项生态补偿,以及像湿地公园这样的营运单位共同筹集。尽管如此,还有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同时,公众自觉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也不高。

   今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苏州市农委湿地保护站合作启动了“湿地1+1”项目。目前,作为该项目“重头戏”之一,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苏州市林学会合作建立的湿地自然学校已经率先成立,并于16日上午在苏州市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举办了揭牌仪式。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湿地自然学校。湿地自然学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校,是以自然湿地生态为师,以志愿者为载体的、面向大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据了解,湿地自然学校已经面向苏州及周边市民广泛招募志愿者。今后5年,“湿地自然学校”将作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的品牌进行推广。

   湿地自然学校是以自然湿地生态为师,以志愿者为载体的、面向大众进行科普教育的场所。苏州及周边市民可在湿地农村社区、湿地公园及湿地保护区内,通过动手体验来学习湿地生态及人文知识,在享受自然乐趣的同时,成为湿地的守护者。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今年3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苏州市农委启动了“湿地1+1”项目,湿地自然学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苏州太湖湿地公园作为湿地自然学校所在地,是因为该园内构建了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郁郁葱葱的湿地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候鸟迁徙的停歇地和夏候鸟繁殖地之一,也是苏州市生物多样性恢复较好的区域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建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自然学校,计划今后每年接待体验者2万人次,向50万人次的市民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其中,遵循生态理念,在动手体验中学习湿地知识,在享受自然乐趣中为保护湿地做贡献,在湿地自然环境下得到教育,是该学校的一大特色。

   湿地自然学校首批学员招募将随着学校的成立而启动。对招募来的学员,将进行专业的培训,例如关于辨识鸟类、昆虫,湿地形态的训练;学习导览技巧,学习普通话、手语简单对话。同时,将组织学员们开展湿地植树、施肥、修枝等户外工作,以及清洁湿地沿岸的垃圾,识别外来入侵品种等等,目标是让每一名学员都成为合格的“湿地保护的宣讲员”。

  湿地公园排出生态游线计划每年接待2万体验者

   配合湿地保护的科普宣传,目前,太湖湿地公园已排出了一条生态观光旅游线路,包括水八仙景区、植物方舟、芦白亭、濒危植物观察廊等,湿地志愿者将担任导游,向市民、游客们介绍沿途所见的各种动植物知识,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与急迫性。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冯育青介绍,成立湿地自然学校是一次探索,志愿者将在湿地自然学校中发挥重要作用,苏州及周边市民都有机会以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参与到湿地自然学校的服务和湿地保护工作中来。首批已有十余名核心志愿者加入,其中既有植物学博士,也有江苏省野鸟会的资深观鸟人士,还有在海外工作、具有丰富志愿者活动经验的湿地水质监测专业人员等。他们将致力于湿地自然学校项目的设计和培训,包括课程的编制、教学,培训讲解员,引导观测湿地水鸟等,并组织和培训更多志愿者在湿地公园开展巡护、宣教、动植物监测、对外宣传等管理工作。

   WWF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杨爱辉说,目前有效管护每亩湿地的成本每年在1000元左右,包括湿地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据测算,苏州每亩湿地平均每年产生的综合效益达到1万元,湿地的功能价值包括水产养殖、供水、涵养水源、水质净化、营养循环、侵蚀控制、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科教等多方面,其产生效益惠及全社会,因此需要得到全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成立。志愿者将一只鸟巢挂上树头,这将吸引更多鸟类来此栖息

 
  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将有哪些活动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自然学校成立后,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具体包括:

   自然体验导赏,由生态讲解员带领学员游览,体验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了解历史文化知识;

   自然课程教学,有水资源问答、湿地植物识别、湿地水鸟观测等;

   自然实习指导,了解关于湿地水环境监测、湿地健康报告、湿地外来植物清除、生境的修复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调查湿地资源;

   还有湿地夏令营、湿地冬令营活动等。

   世界自然基金会流域淡水项目负责人杨爱辉:“在未来五年,我们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一起,要推出“自然学校”的品牌,更多鼓励社会的参与。”

  据介绍,作为国家林业局首批试点验收、苏州首家正式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自开园以来,始终为湿地的科普教育、环境保护宣传不遗余力。对于有幸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启动的“湿地1+1”项目,更是倍感荣幸,强烈的责任感呼吁和倡导苏州市民,为共同保护湿地尽心尽力。

   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可以看到。现有的水鸟就有几十种,比如常见的就有野鸭、喜鹊、白鹭、鹈鹕、翠鸟等。园内随处可见充足的水源,丰富的食物。湿地公园为鸟儿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据说,每年迁徙过境停歇、越冬、繁衍的鸟类,其数量大得惊人,约有十万只鸟儿在此栖息。

   “湿地是鸟类选择生存的重要条件。假如没有湿地,很多鸟类都没办法生存,更别说繁殖下一代。”当然,鸟类的往来迁移,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带来了奇异的植物种子,鸟粪作为有机肥滋养着湿地的植物和水生物,想来,鸟类和湿地相互依存,俨然是一个整体。不难看出,鸟类也是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指标。

   将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鸟儿的天堂,形成天然的生态圈,为来到湿地的鸟儿提供更多的资源,减少天敌危害,这将是“湿地1+1”自然学校的宗旨。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