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万科主席王石力荐——《有心的城市》即将发布

admin 2014-10-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有心的城市》一书作者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资深景观设计师,他曾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深度关注快速成长城市的生活品质。《有心的城市》观察了各类城市公园案例,并说明优秀的城市开放空间对于目前的生活品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要认识了解全球最新的成功做法,本书是很好的起点。”


 
  “《有心的城市》一书作者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资深景观设计师,他曾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深度关注快速成长城市的生活品质。《有心的城市》观察了各类城市公园案例,并说明优秀的城市开放空间对于目前的生活品质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要认识了解全球最新的成功做法,本书是很好的起点。”
                             ---王石,万科创建人,万科主席

  【书名】: 《有心的城市》(中英文对照版)
  【作者】:潘德明 (Thomas M.Paine)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4年10月26日)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26日
  【平装】: 240页
  【开本】: 16开
  【ISBN】: ISBN 978-7-112-17151-4
  【产品尺寸】: 230mm*300mm

  本书的问世是源于中国某设计公司的创始人相信,设计公司有责任推动对重要设计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于我们现今快速城市化的时代来说。迄今为止,鲜有公司能够在推广自身作品之外,从客观的角度整体看待这些问题。2009年,本书作者托马斯•M•潘恩加入意格国际两年后,意格创始人马晓暐萌生了出版这本书的想法。潘恩加入意格时已积累了丰富的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编写经验,他热爱历史,同时,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在苹果和Adobe公司工作,促使他对新材料与技术怀有浓厚的兴趣。马先生坚信,这本专著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设计对话产生影响,并在接下来会引发一系列专著的问世。

  马晓暐(意格国际总裁/首席设计师)序

  城市是人类聚居所产生的形态,城市为高密度的人群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让他们舒适幸福地生活)。城市中的开放空间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场所,人们在此交换信息,获取知识,产生归属感。城市开放空间的品质直接影响了城市对于个人的吸引力,从而决定了城市自身的定位和属性。

  Thomas Paine 先生集数十年的(逾四十年的)景观设计与地产开发专业从业感悟,汇集成了“有心的城市”一书,通过对于城市和个人关系的细致观察,针对城市开放空间在东西方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系统化的剖析,将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的地位上升到“心”的高度,生动的再现了开放空间在城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社会公众,专业规划设计人员以及城市发展的决策者了解和改进城市开放空间品质将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东西方的城市形态除了自然地理因素和防卫需要以外,社会形态 (社会结构)是主导城市形态的根本因素。西方以宗教信仰对社会大众的控制下的城市与中国的君王统治下的世俗社会城市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人们对城市开放空间的解读也有明显的差异。早在汉代中国城市中就已经大量出现为帝王服务的皇家园林,为商人巨贾服务的私家园林以及面向社会大众的寺庙园林。佛教崇尚的超尘脱俗与道教提倡的旷达随性都助长了寄情山林道法自然之风,“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成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城市平民的共同愿望。中国传统城市里的开放空间一直以寺庙,集市,山林这三种要素构成,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在这样的开放空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类似西厢记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这类场所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到了1905年在无锡产生的中国第一个城市公园,也是将庙宇和几处私园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时期许多新式公园在各地的兴建,其基本目的是出于对国民性的改造,用运动设施来倡导市民通过健身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当时刚刚从列强手中夺回城市发展主导权,百废待兴的中国社会背景所驱动的必然结果,城市开放空间被赋予了新的定义。

  十九世纪以来美国的城市发展给城市开放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这种高强度的发展方式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被以更高的速度复制着。在社会大众对于城市开放空间到底是什么还没有完全明了的时候,成百上千百座新城市便已经建立了起来。基于对美式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美式城市形态的简单理解,这些以极短的时间规划和建立起来的城市既来不及消化西方城市规划的教训和学习优秀的经验,又没有仔细聆听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的文化传承和生活需求,在迅速改变公众生活方式的同时,大量的永久性的错误也在快速被固化下来。千城一面,交通拥堵,雾霾大面积发生,大量的人们在被城市化的同时永远的失去了故乡。未能够良好设计的城市开放空间没有将积极友善的信息传达给使用者,非人尺度的空间使一夜之间进入现代城市生活的人们更加感受到迷失和渺小。传统上以寺庙,集市,山林为主而构成组成的城市活动中心被政府广场,购物中心和大型绿地所替代,穿插着喧闹而宽阔的城市干道。似曾相识的商店里叫卖着相同的商品,城市变成了超大型的连锁商店,就在二十年前还曾存在过的故乡转瞬间成为了一种模糊的记忆。

  Thomas Paine 先生的努力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市,让我们把关注的视角重新聚焦在城市里面的关键要素,那就是生活在城市里面的每一个人。(他们在城市里生活与工作,也需要享受城市开放空间)一个城市的活力,魅力,竞争力均来自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快速到位,城市规模和形象快速成型的今天,决策者和设计师的关注点应当迅速转移到使用者的角度,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品质进行再次的梳理。西方大量的有关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经验都是在快速发展期过后的城市更新过程中所产生的,在西方进行更新的对象往往是百年以上的老街区和公园,而在中国则很可能变成要对只建好不到十年的新城。Thomas Paine 先生的研究用大量鲜活的实例验证城市公共空间的关键构成要素以及对于构建城市性格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明确而详实的操作步骤用以改善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城市已经很难再用所谓东西方的概念来进行概括了。当上海内环线内生活着数以十万计的西方人的时候,伦敦新售的近三分之一公寓的消费者则来自于中国大陆。当西方设计师设计的摩天楼在浦东建造的同时,纽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地块正转手到中国大陆来的开放商手中。我们生活在一个从快速变"小"的地球之上,各地的差异性正快速被共性所覆盖,相同的问题在各文化各地域显现,大量的经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备相互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Thomas Paine 先生的研究必将为今天大量的城市空间塑造提供极有价值的思考模板。《有心的城市》为快速城市化的当今世界,特别是为当今中国,就如何达成卓越的设计,搭建了一个宝贵的构架。
愿明天的人们在回忆起今天规划建设的城市的时候能感受到我们怀念故乡时的那种亲切和温馨。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至少还有回忆中的故乡。

  作者自述

  这本书仔细检验了人们对优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中我们已经完成的,正在进行的,以及应该被做的事情。正如序言里所说,这本书扮演的是一个提倡者的角色。什么是濒临危险的,什么是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前所未的影响的,本书都大胆提出了它的看法。它作为一本指导书,在设计过程开始,完善过程中,总平面图完成前,以及签订合同这些所有重要的方面都给出了框架。关于设计的细节,比如如何分析给排水,自然资源,人口统计,公共交通,市场可行性,经济机制,可利用资源,相关法律法规,产品研究,设施设计,经济预算,施工图,公园管理等等,就交给专有手册,指南,网站和数据库了。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把这些细节统筹在一起的大框架,没有一个景观设计师领导的富有创造力的多学科团队的投入,那么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树却无法领会它身后的森林”。

  提供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最渴望需的需求的城市开放空间一直是我们的挑战。希望这本书可以在城市应对这个挑战上有所帮助。我们可以做到没有更铺张的作品,没有不理智的赶工,没有不需要的浪费。未来的领导者将在传统古老如雅典和杭州般的城市里开启新的建设,将在150多年来遍布全球的各种公共空间中绽放新的设计,他们将用他们自己的力量,以激励我们和触动我们的方式来满足这些基本的需求。在有心的城市里,人们才会有希望。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