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设计城中城”——上海设计周开幕

admin 2015-09-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9 月 25 日,2015 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开幕了,今年的展览与宣传重心都放在 25 日至 27 日的核心活动“设计城中城”上。

  9 月 25 日,2015 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开幕了,今年的展览与宣传重心都放在 25 日至 27 日的核心活动“设计城中城”上。跟同在 9 月进行的巴黎设计周、伦敦设计节及本土的北京设计周相比,上海设计周没有那么声势浩大。而作为一个奔着国际水准去的设计周活动,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去年的评价,在今年仍然适用。

  “设计城中城”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这座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上海最常承办展会的场地之一。中央塔楼前的广场作为展区之一陈列了用工程废弃材料制作的装置,并设有造型独特的休息区;同样引起注意的还有序厅的一个艺术装置,由艺术家王小慧创作的《圆梦》。

  彩色的灯光投在穹顶上,一个镂空的红球被 8 块投影屏幕包围,据展览会刊介绍,观众将通过手机网络与装置建立起互动联系。不过,25 日白天时这个装置还在为开幕活动做调试,我们未得见其最终效果。

  入口处的这些设计引起了参观者的兴趣和好奇,而从序厅进入主要展区之后,展会现场却让人感觉有些困惑。

  本来,今年“设计城中城”以呈现跨界、多元的设计成果、趋势为思路,把主题分成时尚、科技、环保与手工艺四个板块,但展馆的规划却与这些主题不相一致。四个板块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各种不同门类的品牌混杂在一起(你或许能在两个时尚设计展位之间找到某品牌的儿童视力保护产品),展览空间很难形成统一的风格。

  而对参观者而言,如果只想看特定类别的设计,比如家具,就可能要跨楼层、多绕不少路,才能全部看完从意式到中式风格的家具。本次设计周承办单位、上海设计周投资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样规划也是无奈之举,参展商有不同面积的展位,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只能让不同类别的设计展位在场馆里交错分布。


序厅的艺术装置


广场上造型独特的休息处,十分吸引眼球


相对应的两个展位,一边是墙纸打印,一边是珠宝设计

  令人困惑的还有对展品或者说对参展方的选择。固然,“设计”无处不在,我们可能没有清晰的定义去一一界定设计的各种呈现方式;而且它还可以是个动词,描述我们如何去塑造周边环境、布置身边的事物。因此无法武断地说,A 物品是“设计”,另一个则不是。

  但看一个国际水准的设计展时,有个问题的界限却相对更清晰:这个东西是否应该/值得被收入展览中?而在今年的“设计城中城”,我们想问的是,少儿绘画比赛优胜作品理应被放在展览中吗?可以治疗脱发、延缓衰老的“神奇”食物呢?以及跟普通泰迪熊并没有什么差别的普通泰迪熊?这些疑问所指向的可能是,策展方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太明确。

  对于新上路的国际性设计展,如何保持本土文化的风度又向世界敞开,如何挖掘原创设计的潜力又不囿于“传统”窠臼,这些也都亟需关注。“设计城中城”展现了本土设计师的一些新探索,比如早前已经走红网络的“关羽版变形金刚”,当代本土首饰艺术家的作品展;但总体而言,这次展览更多还是偏向于对“文化传统”的展示,边陲小城的玉雕、手工雕版印刷工艺、旗袍、刺绣等。


变形金刚和关羽结合

  这里不得不再次引用去年对上海设计周的报道。我们曾说过并且现在依然认为,一个设计周象征着城市的活力,要办好它而非如同走走过场的跟风,就不能仅仅将之视为集中展示城市形象的名片。城市传统很重要,设计该思考它怎样能与人们身边的生活多发生联系,同时小心避免令其固化成某种文化上的刻板印象。

  而设计周则要将目标设为有更多新颖的活动形式,参展者和设计师希望有机会与大众进行更多的沟通。在这次展会中,我们采访到的一些参展商直接表示,“此次展览对推广品牌和与消费者接触没有起到太多作用,不如我们自己办的展览好。”的确,要办一个参观者与参展商同时满意的设计展和设计周,需要长年务实的努力与工作,培养出真正为本地设计师和公司提供资源和平台的能力。

  这次的“设计城中城”展览有令人遗憾的不足之处,但我们也选出了能为之感到欣喜的展厅/展区、品牌和展品。

  “时尚 ECO 北欧”展览的展区可能是整座建筑中最令人感觉舒适的区域,空气清新、温度与湿度都宜人。展厅使用垂直绿化墙,真正的绿色植物布满墙壁,地面则铺着真的干草,踏上去很松软。与去年主要展览家具不同,今年的北欧设计展重在使用环保材料的小型日用品。

  这个展览每年都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来做,今年的策展人莫娇也是同济大学的老师。莫娇告诉我们,这次展出的设计重在时尚与环保两方面,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及对人的关爱,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产品面向消费者,让他们从大件到小件的东西都能接触到北欧的设计。

时尚 ECO 展区
 

  展示自制竹子自行车的“爱能递/iEnergy ”展区也是个受欢迎的展区。在英国读能源与环境专业的两个同学厉瑞男和 Markovic Nebojsa 有共同的理念——推广环保的生活方式,他们一起开启了爱能递项目,制作可持续、环保产品。

  由于竹材前沿而传统,同时竹材与自行车都兼具时尚、环保、实用之特性,他们选择了将两者结合。厉瑞男表示,自行车是体验生活与事物的一种独特的方式,而在制作自行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并且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竹车工作坊,并慢慢形成一个成员关系紧密的小社区。


“爱能递”竹子自行车与工作坊


  一些在去年很出挑的本土品牌,今年也来了,比如用 3D 打印做出精致饰品的极致盛放,他们带来了新款灯饰,和一栋 3D 打印的上海中心大楼模型。

  “极致盛放”,3D 打印的灯饰

  今年,我们还认为“自然造物”也值得一提,同样讲传统,总监 Tee 和自然造物团队所扮演的是将可能消失的老手艺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者。严格来说,它不是一个设计(师)品牌,而是个手艺人的平台。自然造物找到木匠、铁匠和各种农家手艺人,与他们沟通自己的想法,向他们提出现在人所需求而自己却很难制作出来的中国手工艺品(特定形状的剪刀、木勺、夏布等),从而将由老手艺和传统材质再生、再现。

  而 Tee 的观念是,这些甚至都不属于设计的范畴。 “我们没有设计师,自然造物不需要设计师。像这些东西都是不需要设计的,”他先后拿起一个表面粗糙的长方形器皿和一个光滑的木碗说,“你现在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漂亮,但其实它没有什么设计的,就是一个长方形而已。它自然就很美,只是现在的人做不出来了。我们只是把每个环节都交给最擅长的人(注:指手艺人)去做而已。”


自然造物,悬挂的剪刀,各类器皿和木勺,都由手艺人制作
 

  看到好设计,还是会感到惊喜和心里一动,从而也期待一个更好的设计展。北京设计周已经逐渐走入城市的街头巷尾,或许上海也可以吸取前者的经验,让设计变得日常、鲜活,与人亲近,然后设计周、城市以及设计本身也会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