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明代古建筑“迁居”紫金港

admin 2004-02-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紫金港的西南区域,有一块面积达100亩的湿地保留地,近日,那里又在大兴土木了,来往的教师学生纷纷发问:不是说保留地吗?在建什么呢?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明代古居的新建工程。
在紫金港的西南区域,有一块面积达100亩的湿地保留地,近日,那里又在大兴土木了,来往的教师学生纷纷发问:不是说保留地吗?在建什么呢?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明代古居的新建工程。不久,这里将会出现的是原汁原味的两幢明代民居,两层,总面积800平方。它是由武义县书画院院长王卿芳个人出资购买,以武义县政府的名义赠送给浙大的。日前桩基工程已经完工,预计今年暑假之前完工。 2002年浙大校长潘云鹤、党委副书记郑造桓一行在科技扶贫结对单位武义县考察时,参观了武义芳华园,创办人王卿芳旧城改造中异地保护古建筑的办法得到学建筑出身的潘云鹤校长的大为赞赏。2003年5月,王卿芳在拆旧中发现了这两幢具有典型型态的明代民居建筑,便与浙大取得了联系。6月,浙大校办、基建部负责人和建筑系、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一行再次赴武义,验明确认了古建筑的身份,2003年底,古民居主体结构运抵紫金港,这才有了今天“老房子搬家”的故事。 据考,这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建筑,具体建造年份已不可考,但大量富有时代和地方特色的牛腿、雕花等精品保留完好,浙大设计院的专家们参照同类建筑对搬迁的“老房子”进行了复原。不久,两幢富有中华传统风格的古建筑将出现在充满自然野趣的生态园中,成为紫金港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据悉,学校计划将其开辟为教师、学生的休闲场所和专题文化展示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