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京艺术家为民国建筑建言 盲目学上海,谁还来南京?

admin 2004-05-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不久前,快报报道了南京复成新村的民国建筑走了8年规划路后,今年依然面临被拆的尴尬境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复成新村以及南京的民国建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南京一些艺
不久前,快报报道了南京复成新村的民国建筑走了8年规划路后,今年依然面临被拆的尴尬境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复成新村以及南京的民国建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南京一些艺术界人士纷纷建言,不可盲目照搬上海新天地的模式成为他们的共识。   不是拆或留,而是如何利用   南京艺术家方蕾对民国建筑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认为建筑有其自身的学术价值和建筑意义,但是目前南京在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不能将文化和经济混为一谈,缺乏必要文化内涵的项目即使可以得到经济效益,往往也是短期行为。”方蕾认为,对于过去的很多东西应该持尊重态度,她举了在北京朝阳区赫赫有名的“798”作为例子。“798”其实是过去德国人盖的一个大工厂,目前整个厂房已经废弃。由于租金便宜,一些艺术家纷纷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过去的加上现在的,给‘798’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里成为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也成为世界看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窗口。虽然最近有说法,因为北京的城市规划,这个地方有可能拆,但是北京市政府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已经专门开始讨论。其实那就是一个报废的大工厂而已,但是因为其现有的文化氛围,使这个地方焕发了青春,更何况极具代表性的南京民国建筑呢?我认为不应该停留在拆或者留的问题上,而是应该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   照搬上海新天地毫无意义   艺术家罗隶对传言拆掉民国建筑相当“感冒”。“好好的东西要拆,而长江后街建的南京高档文化街‘1912’又在拼命盖着仿民国风格的建筑,这不是很奇怪嘛!”罗隶告诉记者,他曾对长江后街的文化街非常有兴趣,希望可以在那里办一个南京艺术家的活动中心,但自从加盖新楼之后,他觉得没什么兴趣了。问及原因,他说:“原先那里特有的历史感觉吸引了我,后来加盖的新楼,让我没感觉了。虽说新东西大家都喜欢,但是文化需要积淀,新盖的建筑只能形似,却缺少了魂魄———文化。”   南京还有过要把民国建筑改造得像上海新天地一样的说法,罗隶认为,如果把民国建筑真的做得和上海新天地一样,就毫无意义,“单纯将别人的东西照搬,那是100%的失败。南京在历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南京的民国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南京现在不要追求高消费人群,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外地的消费者吸引到南京。试想,真正开发得同上海新天地一样,别人是愿意去上海,还是来南京?”   不妨改造成居家式酒店   目前复成新村一带的民国建筑的定位发展还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不过,南京已经有艺术家开始设想这块地方将来的用途。艺术家郭海平认为,如果房子不拆,直接将这里改成商业建筑比较困难,因为这里的很多房子是按照住宅设计的。他提出将这些房子全部改造成具有民国文化氛围的酒店的想法,“现在居家式酒店非常受欢迎,有文化内涵的尤其如此。这样,不仅不会破坏房子的结构,还可以给人提供对于当时人文环境的体验。老建筑能将时间留住,这就是历史的痕迹。南京可以造100家五星级酒店,但不会有一家酒店会具有民国酒店所拥有的文化内涵。而这样的酒店相信也只会在我们南京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