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蓝图初现

admin 2004-10-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有着深厚历史建筑与文化遗迹的昙华林该如何立足于现代都市?日前,在武昌区召开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论坛”上,专家、学者、作家、民间人士等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在保护中建设
  有着深厚历史建筑与文化遗迹的昙华林该如何立足于现代都市?日前,在武昌区召开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论坛”上,专家、学者、作家、民间人士等各抒己见,达成共识:在保护中建设,使街区不仅焕发往日风采,也要让居民受益。   昙华林历史街区是指东至中山路、南至粮道街、西至得胜桥和凤凰山、北至中山路的围合区域。包括昙华林、戈甲营、太平试馆、马道门、三义村、云架桥、花园山、螃蟹甲等在内的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此处聚集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其深厚的历史内涵与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武汉所仅见。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张良皋指出,历史建筑建设难、保护更难,对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就是建设,建议对昙华林地区历史建筑采取分片保护、就地保护的措施。武汉大学教授陈望衡提出,对昙华林的开发利用须遵循三项原则:历史保护原则、旅游开发原则和景观审美原则,使保护、开发、利用能和谐统一。作家方方则指出,对昙华林的开发应召开居民听证会、广泛征询当地居民的意见,“如果城市是鞋子,居民就是脚趾”,如果没有当地居民的参与、没有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再漂亮的城市建设也只是面子工程。   会上,市城市规划咨询中心展示了为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所作的的规划设计。该项设计将昙华林定位于“以优秀的历史建筑为核心,保护街区的历史形态和格局,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居住和教育的环境,居住和教育为一体的优质历史区”,将整个昙华林街区划分为核心保护、风貌协调区和建设控制区三个保护层次,相应制定了不同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建设限制,并站在历史街区融入整个武汉市城市发展的高度上,制定了街区规划道路网,同时对用地的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整个突出了“教育、居住、旅游”三者相结合的设计思路。与专家们的意见不谋而合。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