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浙江专家为西部设计第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

admin 2006-09-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鸣翠湖--主入口沙漠绿洲中的芦苇荡沙漠绿洲中的芦苇荡   继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又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在宁夏银川诞生。 9月25日,国家林业部副部长赵



鸣翠湖--主入口

沙漠绿洲中的芦苇荡

沙漠绿洲中的芦苇荡 

  继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又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在宁夏银川诞生。 9月25日,国家林业部副部长赵学敏亲赴银川,向"银川鸣翠湖生态旅游区"授牌。 

  银川鸣翠湖生态旅游区占地13000余亩,离银川市10余公里,面对黄河对岸的"宁夏金水园黄河文化旅游区",它是我国西部沙漠上唯一的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 

  "银川鸣翠湖生态旅游区(国家湿地公园)"是由我国著名环境艺术家、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朱仁民教授设计的,朱仁民是我国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外孙,杭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负责园林设计的委员。"银川鸣翠湖生态旅游区(国家湿地公园)"整个区域以湿地系统的恢复、保护为原则,带动旅游观赏业的开发,正确地处理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并以西夏文化、贺兰山大漠文化为主题,成为西部生态恢复、保护、利用的一个典范性案例,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在西部13000亩沙漠中营造出高度生态化、文脉化、艺术化的园区,着实非是一件易事。朱仁民教授历时6年往来西部四五十趟,行程8万余公里,在沙漠、冰雪中踏勘设计,从生态的恢复到园区的建筑、景观、雕塑、绿化一气呵成,硬将13000亩的沙漠改变成国内一流的、真正具有生态湿地功能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设计大气精到,生态恢复艰辛而成功。公园目前已对国内外开放。(完) 

  相关链接: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在银川挂牌成立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5日电 (记者武勇、姚润丰)25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银川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继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和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黄河流域乃至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宁夏湿地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首府银川市依靠黄河拥有大量的湿地,总面积为4.7万公顷,占全区湿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今年3月,自治区向国家林业局申报银川阅海湿地公园、银川鸣翠湖湿地公园为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在实地考察了银川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后认为,阅海湿地和鸣翠湖湿地体现了塞上江南水乡的特色,是我国西部地区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作为干旱地区存在的典型湿地生态,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湿地人文旅游资源。 

  今年6月,国家林业局批准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工作,并将其分为两个园区。其中银川阅海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北侧,总面积3万多亩,由湖泊、沼泽、草甸组成,水生植被以芦苇、蒲草为主,有植物114种、鸟类107种;鸣翠湖湿地位于银川市东侧黄河附近,面积1万余亩,正以"建设世界最大的芦苇迷宫、恢复湖光水色的江南美景"为目标,大做绿水与芦苇的生态旅游开发文章。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说,黄河流域蕴藏着重要的湿地资源,从源头到入海口,分布着大面积的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河口三角洲湿地、滨海盐沼湿地等,总面积约为280万公顷。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的成立为黄河流域各省市区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开了个好头。今后,我国将重点恢复黄河周边湿地,在荒漠湿地区建立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恢复和发挥湿地的重要储水功能,使特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得以栖息繁衍。通过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遏制湿地周边区域土地退化特别是沙漠化趋势,协调解决水源,恢复植被和湿地生态功能。(完)

  朱仁民的LOFT生活:小窗口,大世界 

  时隔半年之后,又走进了朱仁民位于杭印路49号的LOFT工作室--"潘天寿艺术沙龙",因为LOFT49与一所学校同居一个屋檐下,园内总来往穿梭着身着校服的学生,那篮球场上学生们的叫喊声好像让人与眼前的创意建筑不太联系得起来。"走在路上是觉得有些喧闹,不过在工作室,我们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朱仁民和助手们正为即将完成的湖州菱湖艺术家村而忙碌着。戴着圆片眼镜的朱仁民跟半年前没有丝毫变化,那一身行头似乎都眼熟:黄毛衣,工装裤,还有一双不知穿了多久的黄色登山鞋。 

  掀起全国水墨运动、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岛屿的"岛主",朱仁民是个凡事都想在走在别人前面的人。包括这次响应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将把整个菱湖村庄都变成一件巨型的艺术品。"让农民也知道艺术家是怎么生活的,让艺术家也看看农民的样子。"朱仁民说自己是最后一个进驻LOFT的人,"剩下个小地方给我,也一样可以做大事嘛。"原本这间500平方米的工作室已经被周迅选走用作私人的影视工作室,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让给了朱仁民。在这里,朱仁民要恢复他当年无奈被遗失的世界第一300米巨型长卷;他要为窘困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生活的免费场地。而在这里,朱仁民已经首先完成了自己的艺术旅程展,武林路女装街、新开通的"杭千高速"等多个巨大工程都是朱仁民带领着助手在这里首先完成蓝图的。又画画,又搞工程,这是他与所有人都不同的地方,但不管在什么领域,朱仁民作品中总能体现如他身板一样魁梧刚劲的一面。"从外公那里学来的不是绘画的技术,而是’气’,是精神。"朱仁民的外公潘天寿是无人不知的大画家。作为后人,朱仁民却早已将自己的身份拓展到了视觉专家、景观专家、文化学者,甚至思想家。

  磨难给了他一支书写奇迹的笔 

  朱仁民一出生仿佛就该是个画家。外公是潘天寿,舅舅是潘公凯,朱仁民也当仁不让地从小就受到外公夸奖:"仁民真能画,不容易。"然而朱仁民的生活却没有想象的让人羡慕。潘公凯在为朱仁民画展作序时留下如下文字:"朱仁民自幼耳濡目染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生活却将他抛至天涯海角,从涨网、出渔、刷漆、打铁、教书到游泳池救生员、舞台设计、美术干部,足迹踏遍了东海。" 

  "我对海的感情是独特的。"出生于浙江省玉环,但在舟山的40年海岛生活让他成了地地道道的"海之子"。当年一副300米x3米的中国画巨作《大道·海天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1978年到1987年,9年时间,我租了一个大游泳池,笤帚、拖把都用上了。"正是年轻气胜的他用手中的"笔"描绘着对大海磅礴气势的崇拜,突破了传统中国画崇尚线条的风格,朱仁民用墨汁创造了色彩。"古人要让水墨分五色,而我努力让它分出15种颜色!" 

  巨作完成,朱仁民借了篮球场组画,可没想到,意外的一跤竟然让他险些从此只能在床上度过。当一场水墨运动后知后觉地席卷全国时,朱仁民却病瘫在普陀山隐修庵中。"煎熬。"朱仁民点燃一根烟,想起自己人生最艰难的日子,平静地吐出了两个字。静养在破庙里,他并没有闲着。画一些回忆的小品,思考一些人生的问题。6年时间,当朱仁民能拄着拐棍艰难行走后,没有片刻等待,他开始下山,因为有许多奇迹等着他去书写。  

  "莲花岛主"的LOFT梦想 

  "来到杭州,我睡在流浪闻莺公园里,去了国外,我还是睡在公园里,什么苦没受过?"眼前的朱仁民像极了他身旁的一件古老的盆景,历经沧桑,却有着别人讨都讨不来的阅历和思想。那些磨难显然在朱仁民开来就是财富。 

  1996年,朱仁民买下了普陀莲花洋上的一座孤岛将它命名"莲花岛",独自一人策划、投资、规划、景观、建筑、雕塑,忙碌了10年,这里成了一件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品。朱仁民成为了国内第一位"岛主",国外媒体惊呼朱仁民是中国的"米开朗基罗"。800米长堤上那一尊尊千姿百态、各具情态的罗汉,岛上百尊观音组成的佛塔,还有岛上朱仁民特意为国内外贫困的艺术家提供的免费宿食、创作的国际艺术家工作室……即便是屋子的一堵墙,脚下的一条路,都流露着朱仁民自然、和谐的艺术思想。如今,莲花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而让他们难忘的,除了那些雕塑,还有在入口处,那块黑色花岗石碑上刻下的"永久免费观光"六字。 

  "我不是为钱,潘家’只管播种,不管收获’。"静静地坐在工作室壁炉前,朱仁民说这岛是他梦想的第一步,"让自己开心的是我能梦想成真。"在LOFT49,朱仁民的艺术沙龙同样被他自己称作第二个梦想。"为他人,我又创造了一个免费聚会、创作的场所;为自己,我要再找回当年历经心血的300米长卷!"朱仁民说话很慢条斯理,但骨子里,他始终都显露着硬汉形象。在这500平米的工作室内,朱仁民正慢慢重新创作早已遗失的300米长卷《大道·海天篇》,同时,他又和助手们悄悄"创作着"下一个巨作。"LOFT是我的一个窗口,实现着我在都市里创造一块艺术家乐土的梦想。"朱仁民计划当中的"三块乐土"如今已完成了海岛、都市两个部分,湖州菱湖艺术家村将最终实现朱仁民创造"艺术农村"的梦想。"那里有医疗机构,有图书馆,有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艺术家的资料、一批会所、艺术馆,还有供艺术家创作的场地。闵惠芬、韩美林、邢良坤等诸多艺术家都会出现在那里。"朱仁民并不是个幻想家,他如今描绘的东西正在接近实现,菱湖的农民们很快就能知道艺术家们是怎么生活的,而艺术家们也将真正与农民的思想接驳,一个艺术农村即将诞生。 

  当不了骨头当鱼刺 

  朱仁民和他的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如今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景观设计机构,这小小的LOFT工作室是否会有朝一日功成身退呢?"LOFT整体上在起着一个企业孵化的作用,在LOFT的其他创业者也在各尽其职发展着他们的文化产业。而对我而言,’潘天寿艺术沙龙’早不是为了事业,那是给他人准备的。"朱仁民捧起大茶壶灌了口水,忽然严肃起来,"杭州是做功夫文化,做深层文化的地方,可现在,很多人除了钱什么都不知道!"朱仁民最近除了跑湖州建艺术家村,剩下的时间就不断地跑舟山为了拯救莲花洋那一处美丽的海湾。"当地要发展经济,决定把12平方公里的海湾填平,但他们从来没有为自然、为后代想过!"填平之后,朱仁民的小岛也许就不能称之为岛,而他四处奔波并不是出于私心。"我是作为一个景观专家向他们提出的置疑,这样的美景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的财富。"朱仁民不再往下说,继续点燃一根烟,虽然这个海湾目前已经被填埋6平方公里,但朱仁民仍没有放弃努力,"他们有朝一日会后悔,会再挖回来的!"朱仁民望着高高挂在墙上的莲花盗800里长堤的照片,喃喃自语起来:"文化的堕落,人的堕落下,总还是有脊梁的,我算不上什么脊梁,当不了骨头,但能当一根鱼刺也算是成就……" 

  LOFT49的交响乐名叫"未完成" 

  巨大的LOFT49招牌,在初春的阳光下很惹眼。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带给人希望。朱仁民笑着说,当初大家来这里创业就是冲着这里的租金便宜。当初朱仁民来杭州创业,找到了LOFT,美国DI设计库、杭州名仕摄影机构、日本IDEA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数家公司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住户",不少人还在劝朱仁民别来了,这里的旧厂房马上就要拆迁。但LOFT里能人们用双手奏出了拱墅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强音。"杭州的文化本应南北贯通,如果说城南是艺术学习,那城北刚好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拥有古老的运河文化,我们不应该让它被人们遗忘。"如今朱仁民的设计院有150多位员工,小小的LOFT没法提供足够的场地让他不得不把公司分散在好多地方。"我很希望能有一块大场地让我好好为运河奉献。"朱仁民曾向政府提出给自己10万平方米的空间,他将让整条运河发展起来。但目前,LOFT里的艺术家们在创业的同时,还不得不为"生存"而担忧。"这里的租用合同都是一年一签,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收回。"朱仁民在国外多年,深知杭州与国外LOFT的差异,"这里在今后仍将成为市中心。"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城市发展难免将让这里成为房产商们的争夺之地,"LOFT其实不应该在这里。"走在"潘天寿艺术沙龙"门口,许多公司都仿佛处于包装规划"进行时"中。"不是进行,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回,所以大家都没有好好规划。""未完成"的LOFT是否能在运河畔生存下去,连朱仁民自己也不知道,但每一个LOFT人的创业脚步始终没有停歇,就像朱仁民说的,13年前从杭州离开,他眼看着杭州13年来的飞速发展,他以及LOFT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对于文化理念的执着让朱仁民定出了进他设计院的基本条件:对文化要明白,对人生要明白。 (时报 王未)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