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一防劳民伤财 二戒贪大求洋

admin 2007-01-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不能承受之重 唐春成作   城市日新月异,大型公共建筑也越来越多。然而,一些地方不顾财力,盲目上马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群众反映强烈。建设部、国家



  不能承受之重 唐春成作

  城市日新月异,大型公共建筑也越来越多。然而,一些地方不顾财力,盲目上马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群众反映强烈。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等5部门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

  适用、经济是方向 严控工程造价

  现象 打着塑造“城市名片”的旗号,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造大楼、盖大厦、建大堂,一味追求“超大、超高、超豪华”。例如,湖南省永兴县曾搞过一个人民大会堂项目,效仿北京人民大会堂,还为全县20余个乡镇各单设一间会议厅。
  对策 必须顾及地方财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严格控制造价。具体来说,设计方案应当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评选,如果中标方案在初步设计时不能满足控制概算的需要,主管部门应该责成建设单位重新选定设计方案。
  今后,建设大型公共建筑的原则是: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既要以人为本,确保建筑全寿命使用周期内的可靠与安全,又要注重投资效益。

  盲目国际招标不可取 重大标志性建筑要听公众意见

  现象 近年来,国内重大公共建筑中标方案公布时,很少能看到本土建筑设计师的名字。“蛋壳”、“央视塔楼”……无一不是国外建筑设计师的作品。
  对策 针对“洋风”劲吹的现状,《意见》要求进行整治规范。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组织设
  资料图片计方案招标,应立足国内组织设计方案招标,避免盲目搞国际招标。对于政府投资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标志性建筑,应直接听取公众对设计方案的意见。

  新建项目须过“节能关” 能效不达标不办竣工手续

  现象 据测算,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在30%以上。目前,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仅占北京市民用建筑总面积的5%,耗电量却接近全市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半,能耗惊人。
  对策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须过“节能关”。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投资决策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咨询机构编制内容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确保工程能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指标方面起到社会示范作用;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建立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非经营性项目推行“代建制”

  现象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成为近年来建设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目前,北京、陕西、四川、宁波、厦门等省市已经开始“代建制”试点,前不久开工建设的首都图书馆二期即采用了“代建制”模式。
  对策 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今后要加快推行“代建制”。也就是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同时,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等模式,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

  大型公共建筑

  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

  温家宝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2006年9月8日,受温家宝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并就《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进行了讨论。他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工作,突出质量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要“避免盲目搞国际招标”

  今后,国内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将鼓励建筑设计方案国内招标,避免盲目搞国际招标。
  不仅如此,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数量、规模和标准要与“国情”和“地方的财力”相适应。设计“要重视保护和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
  这是记者10日从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中获悉的。

  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公众参与程度低

  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邓晓梅博士表示,我国城市规划和公共工程决策中公众参与的程度相当低,基本上处于“非参与”或“形式性参与”的初级水平,公民参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型公共建筑专家吁遏奢风

  近几年,各地以打造“城市名片”为名,纷纷斥巨资建设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工程,如体育场馆、机场、大型剧院、会展中心等等。在奢华之风影响下,一些地方不顾实际需要,不管财政负担能力大小,一定要“超大超高”,盲目上马超高超大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仅仅因为没有国外设计师参与就重新进行招投标的闹剧。
  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出现的奢华之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资金的浪费和公共建筑耐用性、安全性的下降。一些路桥工程,在建成通车后不久就出现裂缝、沉陷等事件,就是由于一些工程把大量资金花在了如何让建筑“好看”的面子工程上,在耐用、安全性上关注不够。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