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再造卧龙 预计资金20亿给大熊猫建别墅

admin 2008-07-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土人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
  由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北京土人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震后重建规划》日前正式出炉,目前已上报给省林业厅及国家林业总局。根据规划,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将由核桃坪迁址耿达幸福沟神树坪-黄草坪-天台山区域,还将在都江堰建立大熊猫疾控中心,预计重建总资金202245万元。

  卧龙现状 植被毁损“家园”丧失

  地震后,都江堰经映秀镇到卧龙的303省道中断,卧龙的区位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保护区内,地震造成的总破坏面积达到6117公顷,地表植被损毁严重。

  据卧龙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震对野生大熊猫的生存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位于耿达-正河-研究中心区域。之前大量监测表明,耿达附近是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廊道之一,宽度约为500米,对于联系省道两侧的大熊猫栖息地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这条“熊猫走廊”里,滑坡、泥石流造成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大面积丧失,大熊猫栖息地受到巨大破坏。如何进行自然恢复和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是重塑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关键问题。

  重建栖息地 熊猫将有超级别墅

  根据规划,总面积203601公顷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无人区)、缓冲区和试验区,规划期限为2008-2015年,其中近期规划3年,远期规划5年。

  今后,卧龙大熊猫们的别墅将更宽敞,更漂亮!中心选在了耿达乡幸福沟神树坪-黄草坪-天台山区域,并将建立“3站4点”,即7个野外保护站和保护点,设置邓生保护站、木江坪保护站、三江保护站,以及三道桥、蒿子坪、鹿耳坪、耿达四个保护点,修复五一棚野外观察站,规划布设100条大熊猫野外监测样线。

  在研究中心内,包括1座占地面积650㎡的科研试验室、1座兽医院、野化培训场、后勤保障区、大熊猫保护培训与环境教育中心、恢复圈养大熊猫食用竹基地。当然,最重要的是熊猫圈舍,总建筑面积1500㎡的熊猫圈舍可以让每只大熊猫宝宝惬意地打滚:规划设置了30套饲养圈舍;繁殖圈舍20套;每3-5个圈舍组成一组,每组包括研究饲养人员工作室。

  建“数字卧龙” 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虽然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际知名的自然保护区,但从前的保护区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在灾后重建规划中,“数字卧龙”被提上了议程。根据规划,卧龙保护区将成为信息化全覆盖的区域。“数字化管理、监测已成为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负责本次规划的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李迪华教授介绍,大熊猫智能化监控系统将作为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外大熊猫研究的重要手段,对圈养大熊猫活动、产仔、野生放归等进行监测,计划采用智能DV、红外线照相机等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主要监控点将设在各个保护站、道路险要路段、栖息地等共100多个点位,可以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并在野生珍稀动物经常出没区域设立一个监控点。

  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环境等的监测,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栖息地、土地利用、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和保护区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特别是核心保护区开发建设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建疾控中心 熊猫生病专治专研

  据透露,除了规划重建卧龙自然保护区外,规划拟在都江堰设置疾控中心,作为大熊猫疾病研究和预防控制应急措施的关键工程。

  卧龙保护区管理局何晓安解释说,卧龙大熊猫迁地保护工作自1963年开展以来,已经形成了总数超过130只的人工种群,分别圈养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中心、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北京动物园、陕西省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等地。近几年,各地大熊猫都先后发生过传染病,对人工繁殖的大熊猫生存造成了威胁,但对大熊猫传染病病源、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缺乏深入研究,建立专门的大熊猫疾病防控中心已经迫在眉睫。

  都江堰交通、医疗条件都比较好。被专家们寄予厚望的疾控中心包括了40套大熊猫饲养圈舍,还包括1座研究实验室和1座兽医院、大熊猫饲养圈舍40套,一旦修成,任何一地(包括目前饲养了大熊猫的动物园等)的大熊猫发生传染性疾病,都可在第一时间转运到都江堰疾控中心,并通过全国专家委员会的会诊技术支持,开展大熊猫疾病治疗和科学研究。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