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最富有诗意的都市“留白” 21世纪宜居城市的曼妙手笔

admin 2010-11-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市民们期待已久的燕尾洲将建成什么样子?15日,燕尾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取意于金华板凳龙的人行景观桥将“龙舞”两江一洲,成为三江六岸最大的城市景观亮点。

  市民们期待已久的燕尾洲将建成什么样子?15日,燕尾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取意于金华板凳龙的人行景观桥将“龙舞”两江一洲,成为三江六岸最大的城市景观亮点。

  奉献这一独特创意的是北大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著名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俞孔坚是金华白龙桥人,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等佳作即出自其手。今年他欣然应邀为家乡出力,对燕尾洲进行景观设计。


燕尾洲湿地景观效果图


  燕尾洲地块位于东市街以西,总占地面积约75公顷。燕尾洲是金华城市中心的“一滩一洲”之一,围绕中国婺剧院建设的燕尾洲公园,是启动多湖区块的先导核心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俞孔坚倡导人与自然相和谐,尤其注重功能设施的景观性。由他创意的人行景观桥连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时分时合、时而盘亘于两江之上,时而回旋在湿地林中,兼具通行、观景和美化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一桥架“活”了整个燕尾洲。再比如建立燕尾洲头湿地保育区,引入梯田式防汛堤等,都让人耳目一新。


景观桥的设计创意取材于“板凳龙”

  翻开金华城区地图,多湖片区及其西北角的燕尾洲,就像燕尾嵌入三江汇流核心地带,与江北、江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从“六水之腰”的兰溪,到“江南邹鲁”的金华,自古有发达的航运水系支撑,八婺大地的繁荣兴盛都与水脉息息相关。燕尾洲地处三江交汇之处,既是八婺经济交流的亲历者,也是八婺文化的见证者。

  “不出城廊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江北江南城市发展早已天翻地覆,不经意间,燕尾洲已成为金华最富有诗意的都市“留白”。

  有人说,从空中俯瞰,燕尾洲和五百滩就像是镶嵌在金华三江六岸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随着中国婺剧院项目的推进、老机场易址清场完成,金华城“二次过江”,多湖区块大规模开发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燕尾洲这片城市“留白”又将发生怎样的惊艳变化呢?

  15日下午,燕尾洲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审会召开。主持设计的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然、生态与人怡然相处、和谐共生的美妙画卷。

  启动多湖区块的金钥匙

  根据金华城市功能定位,江北以金融、商贸定位;江南主打行政、商务;多湖向文化、科技、艺术发展;城市中心则围绕“一滩一洲”构筑。三个支点,一个中心,支撑起金华城市内核。一洲就是燕尾洲,有人说,从这一角度看,燕尾洲无疑是多湖的核心,是启动多湖区块的一把“金钥匙”。

  燕尾洲地块位于东市街以西,占地面积约75.14万平方米,其中防洪堤以外保留的生态林面积约12.24万平方米。目前中国婺剧院已经在建,此次主要是对中国婺剧院周边景观工程,也就是燕尾洲公园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除中国婺剧院外,目前燕尾洲已明确的具体项目还有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规划馆等。一方面,目前在建的中国婺剧院周边辅以相应的开放景观。同时,为避免单一功能模式难以聚集人气的弊端,区块还考虑规划其他公共设施和商务等服务配套设施,营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人文艺术环境。

  1990年跨江南拓,2000年举步东进,金华城市走出了千百年来的“婺北时代”。又一个十年,三江六岸,三区联动,金华中心城市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三江时代”。

  在江北江南两大区块已开发或定型的背景下,多湖片区的开发承载着21世纪提升金华城市品质的历史重任,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金华的新形象。

  “金华要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21世纪宜居城市,燕尾洲承载了提升城市功能的重担,也寄托了市民的厚望。”市规划局局长余秋荣表示,要高起点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燕尾洲作为城市景观核心的地位,将其塑造成金华城市中心的新地标,提升金华城市的品质。

  俞孔坚大师为家乡奉献力作

  主持燕尾洲景观方案设计的俞孔坚教授是从金华白龙桥走出去的著名景观设计师。

  “我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对家乡一直怀有深厚感情,这些年作品主要在外地大城市,非常希望在家乡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品。”俞孔坚说,能有机会主持设计燕尾洲,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俞孔坚曾5次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并获得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2010年由他主持设计的上海世博后滩公园,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景观设计类唯一的最高奖项———杰出设计奖。

  据规划部门透露,之所以将燕尾洲景观方案委托俞孔坚设计,既有基于其作为金华人熟悉燕尾洲特点和著名景观设计师身份的双重考虑,也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倡导的人与自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

  从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到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从天津桥园到黄岩永宁江公园、中山歧江公园等等,这些出自俞孔坚之手的作品在城市中的位置,或是自然、生态、滨水的特点,与燕尾洲公园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这些成功作品的基础上,由他负责设计燕尾洲公园,相信一定能不负重托。在15日的评审会上,俞孔坚的设计团队已拿出一个富有创意、独具特色的初步方案。

  燕尾洲头修复生态湿地



景观桥效果图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还有这么一片保护完好的次生湿地,真是太难得了!”燕尾洲公园景观设计团队在实地考察时连连赞叹,当时确定的第一设计原则就是保护。

  据了解,设计方案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环境,采取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完善和丰富场地中的食物链,从而促进湿地内生物多样性的提高,使其形成健康的、能够自我维持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核心留出一块控制游人进入的湿地保护区,是需要极大智慧和魄力的。设计团队列举了国内类似自然条件湿地过度开发反成败笔的案例。

  白鹭翩翩起舞,是在燕尾洲湿地经常可见的和谐一幕。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鸟类栖息地,是俞孔坚为燕尾洲洲头湿地设计的理想愿景。

  景观桥“舞”动双溪洲头

  一桥飞跨义乌江、武义江,人行景观桥“舞”动双溪,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一大亮点。

  根据设计构思,景观桥北与八咏公园、胜利街等相连,向南连接燕尾洲,南岸与体育公园、亚峰路相接。景观桥纵跨义乌江、武义江,南北各设三个、两个步行入口,燕尾洲设有两个步行入口。

  从空中俯瞰,景观桥就像一条时分时合、欢快舞动的板凳龙。远远望去,时而漂浮在江上,时而穿行在燕尾洲上,游人可以凭栏远眺,观赏两岸江景和洲头湿地。对湿地的保护和观赏两不误。入夜配上灯光,景观桥舞动的龙形将更加生动,并成为婺江上最亮丽的夜景。

  之所以称为“舞”动,是因为该景观步行桥设计灵感源于金华当地民俗文化中的板凳龙,形态上仿其盘旋扭转,色彩上选取红黄炽烈。

  据设计团队介绍,城市中常见的跨于水上或架于马路的各种车行、人行桥,往往被认作市政工程的一部分,过于强调其功能性,而忽略其外观,造成功能单一、形式乏味。本方案恰恰将桥作为最大的景观亮点,这也是一个破与立的典型范例。

  在俞孔坚看来,景观桥既有通行功能,更有美观效果,桥头设有观景台,而其本身就是一道最亮丽的景观。优秀景观不仅仅能修复自然,更能关照人心。纵跨两江,可以同时实现公园、步行桥与江面、城市的完美结合。

  梯田防汛堤成为一道风景



梯田防汛堤效果图

  将防汛设施与景观相结合,不能不说是该设计方案的一大特色和创举。梯田防汛堤这一闻所未闻、独具匠心的设计,将为燕尾洲增添一抹亮色。 
 
  俞孔坚曾说,中国景观设计师的祖师爷是大禹,可见成功的景观设计往往在处理洪水等生态安全问题上具有独特的智慧。根据设计构思,采用梯田层层退台的形式,把燕尾洲原有的硬质驳岸改造为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可淹没的防汛堤,并在台地上种植多年生、耐冲刷的乡土植被,使都市人能在喧嚣的生活中获得回归田园的独特体验。

  都市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逐渐忘却了田园之美, 而在生硬的水泥防洪堤的传统观念支配,堤坝难以成为城市公园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设计理念正是希望破除这种落后的意识,唤回人们内心的田园情怀。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