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让雨水排放环境重回自然状态

admin 2011-09-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山市中心城区雨水工程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出炉,规划范围包括老中心城区、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区、西区沙朗片区等,规划面积约386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雨水系统规划,还包括中心城区内河涌的“活水工程”和“揭盖工程”,目标是高标准完成雨水污水管网分流制改造,完善雨水系统规划,减少区域洪涝灾害发生;构建生态化的河涌水系,恢复水生态,改善区域水文环境;营造多样化水景观,丰富岭南水乡特色。





  《中山市中心城区雨水工程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出炉,规划范围包括老中心城区、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区、西区沙朗片区等,规划面积约386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雨水系统规划,还包括中心城区内河涌的“活水工程”和“揭盖工程”,目标是高标准完成雨水污水管网分流制改造,完善雨水系统规划,减少区域洪涝灾害发生;构建生态化的河涌水系,恢复水生态,改善区域水文环境;营造多样化水景观,丰富岭南水乡特色。

  《规划》最大亮点为引入了低冲击开发模式,以改善城市水环境。而九曲河的揭盖工程和崩山涌等内河涌的环境整治亦颇受市民关注。根据规划,九曲河揭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市城乡规划局将对其实施专项规划;对于以崩山涌为代表的内河涌,《规划》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操作方法,利用活水工程整治内河涌水环境。

    ●引入低冲击开发模式成最大亮点 小区、道路可率先实施改造

    》》》低冲击模拟自然水环境

    在城市化以前,雨水落到地面上通过地表径流和地面渗透两种方式排水,而在城市建设以后,地面渗透方式已经很少起到作用了,钢筋水泥的建筑、沥青路面让雨水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直接排入城市的排水管道,再流入江河。在这个过程中,雨水中的污染物没有通过地面渗透进行截留,直接排入江河带来的是江河污染;另一方面城市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也给一些城市带来地陷等危害;同时雨水直接通过排水口进入地下管道,对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也是一种考验,当雨水较大时,排水孔来不及泄洪,也是近年来“水浸街”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

    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采用点式雨水口收集雨水,通过管道系统尽快排入下游河道。这种方式存在多方面的缺憾,如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排入河道后污染城市河湖水体、点式雨水口收集地表雨水必然产生积水、雨水资源浪费、雨水管渠系统投资巨大等。

    低冲击开发虽然概念上比较抽象,但在具体应用中,主要还是模拟自然水文环境,增加地面渗透,让雨水环境恢复到城市化以前的系统,进而保证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据介绍,低冲击开发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推出的一种概念,其基本理念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技术措施,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从而使开发区域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通过低冲击开发建设,可实现的生态目标有:保护水质、减少径流量、延长径流集聚时间、削减洪峰、补充地下水、减少土壤侵蚀等。

    规划专家表示,低冲击模式反映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和谐统一,既强调发展又注重生态保护,其核心思想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低冲击是为了城市建设之后不影响原有自然环境,其开发技术包括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雨水花园、植物草沟及自然排水系统等。通过低冲击开发技术,可以用较少的土地资源将雨水径流的大部分用于补充地下水,变废弃雨水为资源,还能结合景观设计对面源污染进行处理,美化城市环境。

    》》》小区、道路

    可率先实践低冲击理论

    低冲击开发是中山城市规划中首次引入,将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市民的生活。据介绍,由于中山降雨季节不均匀,城市建设用地紧张,雨水利用的收集调蓄困难,此次规划结合中山市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心城区雨水主要以间接利用为主,通过增加雨水入渗和调蓄,减少城市面源对河涌的污染及城市洪涝灾害频率,达到改善区域水文环境等效果。而在雨水间接利用上,按照低冲击开发模式,不再仅从工程、资源的角度看待雨水利用,更多的从城市与生态的角度来思考,引导城市践行低冲击开发模式。

    《规划》提出,低冲击开发模式主要应用在小区绿地建设和城市道路绿地建设当中。现在的小区雨水处理主要是流入雨水口排走的形式,小区道路高于排水口,排水口位于绿地和道路之间;通过低冲击开发模式,将排水口移入绿地,从人行道径流过来的雨水通过绿地过滤后再排入排水口,一方面增加绿地的有机肥,另一方面,通过绿地截污也减少江河的污染。

    在市政道路方面,现在的道路设计是机动车道-排水口-人行道-绿地的形式,改造后将变成机动车道-绿地-排水口-绿地-人行道的模式,绿地要明显低于人行道和机动车道,起到暂时调蓄雨水、地面渗透、植物截污的作用。

    据介绍,市城乡规划局对于新建或以后兴建的居住小区将加强推广低冲击开发的应用,并有望将雨水利用等相关规划纳入审批程序。

    ●岐江河水质将可达Ⅲ类水质

    在规划展望中,通过增加岐江河水动力和水循环,结合河涌污染的整合治理,岐江河河水将可达到Ⅲ类水质。岐江将利用外江潮汐的涨落和水闸的控制,或通过河涌生态补水等措施, 增加河涌水流循环,提高河涌水体的环境容量。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涨潮时岐江河将开启西河水闸,落潮时关闭,控制河水从西河口流入。在岐江河的另一侧,涨潮时关闭东河水闸,落潮时开启,使岐江河“双向流”变为“单向流”,如此循环,达到置换岐江河水的目的。

    另外,通过增加白石涌、崩山涌、白石涌、九曲河、柏山排水渠、发疯涌、西河涌、小隐涌、八公里河、张家边涌等内河涌的水循环,结合河涌污染的整合治理,也能对岐江河的水质起到改善作用。

    ●九曲河揭盖约700米难度较大

    《规划》对市民较为关注的九曲河揭盖问题也进行探索性研究。根据《规划》,从岐江河沿着九曲河溯流而上,九曲河—柏山排水渠—崩山涌连接在一起。据介绍,九曲河——柏山排水渠——崩山涌全长约6千米,可揭盖的长度约5.3千米,近期揭盖难度较大的有0.7千米。近期比较难揭盖的路段包括中恳段、民族东路段、柏苑路部分及崩山涌的汇泉酒店段等。

    在对九曲河水质的整治上,《规划》从全局上对中心城区的河涌进行活水整治,提出从岐江取水在崩山涌和白石涌交汇处建立补水点,直接冲击崩山涌、白石涌,并为与之连通的发疯涌、柏山排水渠、九曲河等提供活水源。九曲河得到活水补给,为九曲河揭盖提供了水质保障。

    中心城区河涌揭盖对于提高城市水域面积率有很大的作用,按《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城市水域面积率的要求,中山市城市适宜水域面积率应控制在8%-12%的范围,但中心城区目前现状水域面积率仅为6.7%。随着中山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心城区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区域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对中心城区现有河涌水体进行严格保护,《规划》确定河涌保护蓝线,严禁侵占填埋区域水体,并努力增加中心城区水体面积,增加区域暴雨的调蓄和排洪能力。

    《规划》建议,现状建成区河涌水面宽度≤7米时,保持现状;而新规划的河涌,如果规划水面宽度≤7米,则将规划水面控制宽度提高到7米及以上。市城乡规划局市政科相关工程师介绍,7米以上宽度的内河涌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崩山涌将成为滨水景观带

    此次规划将中心城区水景观打造成 “一环、两圈、一带、两节点”的滨水景观风貌。一环指维护中心城区山水格局的生态环,两圈包括老城区的岭南水乡特色文化旅游主题圈和火炬开发区的现代生态科技主题圈;一带就是崩山涌滨水景观带;两节点指逢源古董玉器街和南下码头景观节点。

    崩山涌凭借此次活水工程规划,利用水泵站将岐江河作为补水水源,补水点选在白石涌和崩山涌交汇点,也就是全球通公园东北角。根据崩山涌滨水景观改造规划,从北向南将分为四段滨水主题区,即生态居住休闲区、都市水岸生活休闲区、商务酒店风情街和综合服务休闲区。据了解,崩山涌近期可揭盖河段为竹苑路——博爱五路,总长约1.6千米。崩山涌上游揭盖后,可与白石涌、柏山排水渠形成完整的水系结构,可有效改善水动力循环,完善城市水景观。

    链接》》》
    预计总投资21.41亿元

    本次规划设施及管道工程总投资约为21.41亿元,其中规划雨水管道投资约为16.83 亿元,规划雨水排涝泵站投资约3.21 亿元,水环境改善规划的活水工程投资约为1.37 亿元。

    根据《规划》,本次规划扩建雨水泵站9 座,新建总规模425 立方米/秒;规划新建雨水管渠总长度约875 千米;规划建设河涌补水泵站4 座,补水管道约13 千米,建设及改造水景观挡水水闸3座。

    通过本次规划,将完善中心城区雨水系统,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并逐步实现中心城区雨水污水的分流,实现污水收集处理目标,减少污水对河涌水质的污染,改善河涌的水环境。通过滨水空间的综合改造,打造 “两圈”和“两点”滨水空间,提升区域水文化,彰显中山“岭南水乡”的特色。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