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浦阳江的华丽转身:浙江“五水共治”从这里开始

admin 2017-12-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五水共治”是浙江的伟大创造,而浙江的“五水共治”是从治理金华浦江县的母亲河浦阳江开始的。 土人设计(Turenscape)通过水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拯救了一条被抛弃的母亲河。设计运用了生态水净化、雨洪生态管理、与水为

“五水共治”是浙江的伟大创造,而浙江的“五水共治”是从治理金华浦江县的母亲河浦阳江开始的。 土人设计(Turenscape)通过水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拯救了一条被抛弃的母亲河。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是钱塘江的重要支流,全长150公里,经诸暨、萧山后汇入钱塘江。它是浦江县城的母亲河,河流穿城而过。

浦江是“中国水晶之都”,鼎盛时期全国80%以上的水晶制品均产自浦江。尽管水晶产业曾给浦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隐藏在繁华背后的却是极度的“危险”:荡漾碧波被水晶污水吞噬,加之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落后,水质被严重污染。浦江全县出现了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和25条“黑臭河”,环境满意度调查连续6年全省倒数第一。浦阳江水质连续8年劣五类,成为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20180404_141655_000.jpg

改造前

20180404_141655_001.jpg

改造后
 

曾经拥有秀美山水的浦江如今生态危机重重,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变得满目疮痍。设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通过综合有效的生态修复策略,恢复浦阳江的往日生机。

20180404_141655_002.jpg

改造前

20180404_141655_003.jpg

改造后


浦阳江生态廊道景观项目位于浦江县域范围内,长度约17公里,总面积196公顷,宽度为20-130米。设计范围上游段从通济湖水库坝脚至翠湖,下游段从浦江第四中学至义乌溪。

设计运用了生态水净化、雨洪生态管理、与水为友的适应性设计以及最小干预的景观策略,结合硬化河堤的生态修复、改造利用农业水利设施,并融入安全便捷的慢行交通网络,将过去严重污染的河道彻底转变为最受市民喜爱的生态、生活廊道。

设计实践了通过最低成本投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能,并为河道生态修复以及河流重新回归城市生活的设计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实际经验。

20180404_141655_004.jpg


湿地净化系统构建及水生态修复策略

生态廊道范围内共有17条支流汇聚到浦阳江,规划提出利用完善的湿地净化系统截留支流水系,将支流受污染的水体通过加强型人工湿地净化后再排入浦阳江。这一以湿地为结构,发挥水体净化功效的湿地公园占地166公顷,约为生态廊道总面积的84%。

20180404_141655_005.jpg

改造前

20180404_141655_006.jpg

改造后


具有水体净化功效的湿地斑块设置在支流与浦阳江的交汇处,将原来直接排水入江的方式改变为引水入湿地,增加了水体在湿地中的净化停留时间。同时拓宽的湿地大大加强了河道应对洪水的弹性,精心设计的景观设施将生态基底点石成金,使生态廊道成功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20180404_141655_007.jpg

通过水晶产业的整治和转型,结合有效的生态净化系统构建,浦阳江目前的水质得到提升。从连续的劣Ⅴ类水达到现在的地表Ⅲ类水,并且水质逐步趋于稳定。

20180404_141655_008.jpg


与洪水相适应的海绵弹性系统策略

设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增加不同级别的滞留湿地来缓解洪水压力。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河道及周边场地的洪涝压力,另外一方面这部分蓄存的水体资源也可以在旱季补充地下水,以及作为植被浇灌和景观环境用水。

20180404_141655_009.jpg

改造前

20180404_141655_010.jpg

改造后


超过3400米的硬化河道堤岸被生态化改造,堤面被破碎并种植深根性的乔木和地被,废弃的混泥土块就地做抛石护坡,实现材料的废物再利用。迎水面的平台和栈道均选用耐水冲刷和抗腐蚀性的材料,包括彩色透水混凝土和部分石材。

20180404_141655_011.jpg

滨水栈道选用架空式构造设计,尽量减少对河道行洪功能的阻碍同时又能满足两栖类生物的栖息和自由迁移。

20180404_141655_012.jpg


低投入,低维护的景观最小干预策略

浦阳江两岸枫杨林茂密,设计采用最小投入的低干预景观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这些乡土植被,结合廊道周边用地情况以及未来使用人流的分析采用针灸式的景观介入手法,充分结合场地良好的自然风貌将人工景观巧妙地融入自然当中。

20180404_141655_013.jpg

设计长度约25公里的自行车道系统大部分利用了原有堤顶道路,以减少对堤上植被造成破坏;所有步行栈道都由设计师在现场定位完成,力求保留滩地上的每一棵枫杨,并与之呼应形成一种灵动的景观游憩体验。

20180404_141655_014.jpg

新设计的植被群落严格选取当地的乡土品种,地被则主要选择生命力旺盛并有巩固河堤功效的草本植被,以及价格低廉、易维护的撒播野花组合。

20180404_141655_015.jpg

水利遗迹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场地内现存大量水利灌溉设施,包括堰坝、灌溉泵房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引水灌溉渠和跨江渡槽等。设计保留并改造了这些水利设施,通过巧妙的设计在保留传统功能的前提下转变为宜人的游憩设施。

20180404_141655_016.jpg

改造前

20180404_141655_017.jpg

改造后

经过对渡槽的安全评估以及结构优化,设计将其与步行桥梁结合起来,并通过对凿山而建的引水渠的改造形成连续、别具一格的水利遗产体验廊道,是最小干预设计手法运用的成功体现。设计通过在原有渠道基础上架设轻巧的钢结构龙骨并铺设了宜人的防腐木铺装,通透的安全栏杆和外挑的观景平台与场地上高耸的水杉林相得益彰,形成特有的新乡土景观。

下载.jpg

通过运用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策略,项目留住了乡愁记忆,也保留了场地上的时代烙印,让人们在休闲游憩的同时感受艺术与教育的价值意义。

20180404_141655_018.jpg

13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