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智能建筑 雾里看花

admin 2001-12-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智能大厦”、“智能小区”这样的称谓,在这个已经“数字化”了的信息时代已经越来越普通、越来越常见了。上网了、宽带了、可视对讲了、远程抄表了,这样就智能了?究竟什么
    “智能大厦”、“智能小区”这样的称谓,在这个已经“数字化”了的信息时代已经越来越普通、越来越常见了。上网了、宽带了、可视对讲了、远程抄表了,这样就智能了?究竟什么样才算智能、商业语言里的智能虚不虚、能不能增值、智能有没有“弱智”的时候?

    智能大厦从根上说就是商业语言

    智能带给人们工作和生活空间的这些变化,似乎真的给人以技术无所不能的感觉。就拿比尔盖茨的家来说,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极度现代化气息的“活物”!盖茨下班回家途中便可在车内利用电脑遥控家中浴缸,自动注入适当温度的暖水,待他回家后即时享用。房子里的电脑感应器能随时因住客的喜好,调校室内温度、灯光、音响和电视系统。最特别和最奢侈的是,比尔·盖茨可以通过专门的监视系统对一棵140岁的老枫树进行24小时的全方位监控,一旦监视系统发现它有干燥的迹象,将释放适量的水来为它解渴。

    以上这些只是盖茨智能的一小部分,而为此,在这座房子里共铺设了52英里电缆,耗资5.3亿美元。这至少可以说明,智能这事,是要花钱的,而这笔钱最终是要算到使用者头上的,因此,智能这个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当商业化的,干脆地说,智能大厦从根本上说就是商业语言。

    智能不智能,没有准确概念

    国际上公认,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的城市广场是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十多年来,智能建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比美、日等发达国家晚,但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地产业的大发展而得以飞速提升。

    1998年建设部成立了“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全国性智能建筑法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也已于2000年10月1日起颁布施行。目前在全国获得智能建筑市场准入资质的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已达900多家。作为在建筑领域“提前开放”的行业,有相当一些知名的国际大公司参与到国内的市场竞争。

    然而,对待如何看待智能建筑这一问题上,有专家认为,没有一类房子叫智能的,也没有哪一种叫非智能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智能与不智能的确切的界限与概念。过去的建筑只是遮风挡雨、保暖防寒的一个掩避所,如果用21世纪对建筑的要求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和生成都应成为建筑本身的一种属性。就像建筑需要美观一样,建筑也需要智能。

    管不好,再多的“智能”也是瞎掰

    之所以不好加以界定,恐怕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智能实在是件“没边”的事。智能建筑工程有两个特点。一是“长”,智能工程要覆盖一般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从立项、设计、施工、安装,到验收甚至今后的物业管理,是全周期的介入;二是“宽”,覆盖多个行业,自动控制、网络、通讯、车辆管理、消防、保安等等。不过,评价起智能程度来,就不能以系统的多少来简单决断了。

    “重硬轻软”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远的不说,单说小区宽带入户这事,装的时候动静多大,到用的时候却是无人问津。因此,有专家认为,“很多问题并不在于技术水平的高低,即使是技术上能够解决,管理和服务跟不上也不行。”

    美国“9·11”事件,报导称当时有从90层走下来的生还者,而且在人员疏散时秩序井然,会给消防人员让路、给拉着导盲犬的盲人让路。这两件事,不经过训练绝对做不到。在去年上海召开的国际超高层建筑经营管理的研讨会上,纽约世贸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的经理艾连瑞斯介绍说,世贸中心一个月不定期进行两次消防演习,内容包括整个大楼的人员疏散、伤员救护,甚至包括在突发事件后如何对付媒体、如何抚恤家属等,可谓面面俱到。想想你所在的写字楼,可能只有10层高,可能有最先进的火灾水灾等报警系统,但有谁告诉过你一旦发生意外怎么处理吗?

    智能也有“弱智”的时候

    “智能”不是万能的。拿安防问题来说,北京市公安局技防办的专家们就表示,在智能建筑中的安防系统中,除了门禁系统能阻止“看似不对劲儿的人进来”,其他所有设施都只能报警。换句话说,“智能”没法帮你抓贼,有了贼还得保安人员上去抓。这就有一个管理和训练的问题。

    说起抓贼来,还有一个“故事”。在深圳某著名的住宅小区共有5000户居民,近一年来有1000户居民安装了家庭智能控制设备。而其中的防盗报警功能最近却让小区的保安人员不得安生。误报几乎在每时每刻发生着,最多的一次,小区保安一天接到了420起误报,查都查不过来。

    看来,智能也有“弱智”的时候。

    之所以智能会不保险,至少有一条很现实的原因:那就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关于智能设备产品的一个标准。在这个行业中,中小型企业居多,再加上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商统一定货。往往等到需要售后服务时却发现制造商已经人去楼空了。

    “智能”增值:谁能打保票

    眼下,无论是写字楼还是住宅,在销售中恐怕没有不提智能的。这已经是一个人所皆知的卖点。当然,越智能的房子就会越贵,因为它附加的价值高,只是,“智能”了就能增值吗?据英国一家公司测算的数据,一个建筑的寿命在75年,一个机电设备的寿命在15年,而电子产品的寿命是3年。当然,并非说3年后这东西就不能用了,但至少它“落后”了。可能那时候,就更需要管理来让它延长寿命了。

    再者说,“智能”里的这么多功能都不是白来的,都是业主掏钱买的。因此开发商自然是越多越好。而业主反而没有选择的余地。“事实上太多的智能没什么太大必要”。据了解,建设部也正在拟定一部“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化小区技术分类标准,”有望在明年出台。届时可能会分为两档,一档是基本配置,也就是说达到了智能要求的“及格线”;另一档是自选配置,如果有条件的话,用户可以选择添加。因为,人们所需要的智能是“现实的、合理的和可行的。”

    尽管智能建筑领域还有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毕竟它带给人们更多的便捷和舒适,而且21世纪的建筑也正在向着“人性的、智能的、生态的”这一趋势发展着。只是,智能也好、科技也好、数码也好,对于这些听上去有些玄乎的东西,还是保持一个理智、清醒的头脑比较好。

    资料:国际住宅智能化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面市,开始称之为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后,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HA,Home Automation);80年代末,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智慧屋、在欧洲称为时髦屋。日本建设省在推进智能建筑概念时,抓住用于住宅的总线技术为契机,提出了家庭总线系统概念,在1988年9月制定了HBS标准。1988年初提出对住宅区内所有住宅的信息管理采用超级家庭总线技术。1990年,日本在幕张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区,美国、新加坡也都建有基于EIA在1988年制定的智能化住宅系统及其通信标准——家庭总线的智能化住宅。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