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南门路段规划
admin
2002-06-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1.规划范围
南起规划辅路,北至护城河北,西起盘门路,东至侉庄路。长约3.4公里。
2.道路规划
道路性质:南门路现状14米宽,车行道为9米。规划南门路为城市主干路II
1.规划范围
南起规划辅路,北至护城河北,西起盘门路,东至侉庄路。长约3.4公里。
2.道路规划
道路性质:南门路现状14米宽,车行道为9米。规划南门路为城市主干路II级,规划宽度为31-34米。
道路断面及线型:南门路路幅采用双幅式横断面,其中中央分隔绿带3-6米(分隔绿带以大树为主,辅以花卉),两侧机动车道各10.5米,南侧双向非机动车道5米,机非车道采用活动分隔。南侧人行道2米,北侧人行道布置在沿河绿带中。两侧机动车道内各辟一条公共汽车及旅游观光专用道。道路线型走向在兼顾交通和两侧景观、风貌的同时,尽可能不拆或少拆近期建设的建筑和重要生产厂房。
道路标高:该道路作为沿外城河的防洪道路,除人民桥、南园桥段、路中心最低高程为3.12米(按百年一遇防洪标高设计)。
桥梁:规划范围内保留吴门桥、兴隆桥、老裕棠桥、南园大桥、觅渡古桥,新建新裕棠桥。移建新觅渡桥至觅渡古桥南,利用其它地方古桥移建东门桥和小觅渡桥,改造人民桥。
公交换乘站点和停车设施:为解决汽车穿越古城问题,发挥南门路交通分流作用,提高市民和游客的可达性。在沿线进城的主要出入口附近设有三处公交换乘站和停车场。公交停靠站按每500-600米设置一处,全线南北各5处,全部为港湾式停靠站。地下人行通道结合公交站、主要交叉路口及重要景点附近设置,全线共设6处。在地下通道两侧及出口处设置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旅游休闲服务。
3.景观规划(包括景观设计、绿化配置、驳岸设计、小品设置等)
①景区设置
以南园路、人民路为自然分界,将南门路分为西、中、东三段,设三大景区。每一景区分若干地块,设置若干景点。
西为盘门景区:盘门路至人民桥,为旅游商业区。盘门景区以盘门、吴门桥及传统街区为主体,形成盘门商市、枕河人家、兴隆广场、古桥揽水、清风杨柳等景点。
中为闲庭信步景区:人民桥至南园桥,为旅游休闲区。该景区以河道两侧绿化为主体,形成滨水码头、古纤道、亲水驳岸、历史古迹展示、蛇门遗址、城墙绿化等景点。
东为觅渡揽月景区:南园桥至觅渡桥,为生态旅游区。该景区以觅渡古桥为主体,形成长亭送别、古塔生辉、觅渡揽月、生态湿地等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生态的景观区。
②绿化配置
依据自然性与生态性原则,配置多种植物,形成以“树”为主,灌木、乔木、花卉等相结合的林地景观。
③驳岸设计
采取高路低驳岸设计多种形式,充分体现亲水性和自然性。
④公共设施
为方便使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目标,沿线增设无障碍通道等一系列设施,包括地下人行通道、公厕、垃圾收集系统、公交换乘站场、便民商店、银行存蓄网点、临水亭榭、背景音乐等。
⑤小品设置
以传统文化内涵为主题,设置标示牌、路灯、地灯、候车亭、雕塑等系列小品。
4.沿线文化内涵的挖掘
保留近代历史建筑(如新苏纶厂西北角近代工业厂房、一丝厂内原日本领事馆等),开辟旅游休闲新景点。保留孙策墓遗址(在染丝厂内),展现历史人物。增设古蛇门、古长亭、古塔、古城角楼、古纤道等内容,丰富空间形态,再现江南古城河、古运河民俗风情。
南起规划辅路,北至护城河北,西起盘门路,东至侉庄路。长约3.4公里。
2.道路规划
道路性质:南门路现状14米宽,车行道为9米。规划南门路为城市主干路II级,规划宽度为31-34米。
道路断面及线型:南门路路幅采用双幅式横断面,其中中央分隔绿带3-6米(分隔绿带以大树为主,辅以花卉),两侧机动车道各10.5米,南侧双向非机动车道5米,机非车道采用活动分隔。南侧人行道2米,北侧人行道布置在沿河绿带中。两侧机动车道内各辟一条公共汽车及旅游观光专用道。道路线型走向在兼顾交通和两侧景观、风貌的同时,尽可能不拆或少拆近期建设的建筑和重要生产厂房。
道路标高:该道路作为沿外城河的防洪道路,除人民桥、南园桥段、路中心最低高程为3.12米(按百年一遇防洪标高设计)。
桥梁:规划范围内保留吴门桥、兴隆桥、老裕棠桥、南园大桥、觅渡古桥,新建新裕棠桥。移建新觅渡桥至觅渡古桥南,利用其它地方古桥移建东门桥和小觅渡桥,改造人民桥。
公交换乘站点和停车设施:为解决汽车穿越古城问题,发挥南门路交通分流作用,提高市民和游客的可达性。在沿线进城的主要出入口附近设有三处公交换乘站和停车场。公交停靠站按每500-600米设置一处,全线南北各5处,全部为港湾式停靠站。地下人行通道结合公交站、主要交叉路口及重要景点附近设置,全线共设6处。在地下通道两侧及出口处设置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旅游休闲服务。
3.景观规划(包括景观设计、绿化配置、驳岸设计、小品设置等)
①景区设置
以南园路、人民路为自然分界,将南门路分为西、中、东三段,设三大景区。每一景区分若干地块,设置若干景点。
西为盘门景区:盘门路至人民桥,为旅游商业区。盘门景区以盘门、吴门桥及传统街区为主体,形成盘门商市、枕河人家、兴隆广场、古桥揽水、清风杨柳等景点。
中为闲庭信步景区:人民桥至南园桥,为旅游休闲区。该景区以河道两侧绿化为主体,形成滨水码头、古纤道、亲水驳岸、历史古迹展示、蛇门遗址、城墙绿化等景点。
东为觅渡揽月景区:南园桥至觅渡桥,为生态旅游区。该景区以觅渡古桥为主体,形成长亭送别、古塔生辉、觅渡揽月、生态湿地等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生态的景观区。
②绿化配置
依据自然性与生态性原则,配置多种植物,形成以“树”为主,灌木、乔木、花卉等相结合的林地景观。
③驳岸设计
采取高路低驳岸设计多种形式,充分体现亲水性和自然性。
④公共设施
为方便使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目标,沿线增设无障碍通道等一系列设施,包括地下人行通道、公厕、垃圾收集系统、公交换乘站场、便民商店、银行存蓄网点、临水亭榭、背景音乐等。
⑤小品设置
以传统文化内涵为主题,设置标示牌、路灯、地灯、候车亭、雕塑等系列小品。
4.沿线文化内涵的挖掘
保留近代历史建筑(如新苏纶厂西北角近代工业厂房、一丝厂内原日本领事馆等),开辟旅游休闲新景点。保留孙策墓遗址(在染丝厂内),展现历史人物。增设古蛇门、古长亭、古塔、古城角楼、古纤道等内容,丰富空间形态,再现江南古城河、古运河民俗风情。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