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32中异地重建 改造景观让陈家祠放异彩
admin
2004-08-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center][img]/upload/news/20048715248131.jpg[/img]陈家祠绿化广场景观也将进行改造。刘继明摄[/center] 广州市32中将搬迁至文昌北路以西龙津
[center][img]/upload/news/20048715248131.jpg[/img]陈家祠绿化广场景观也将进行改造。刘继明摄[/center]
广州市32中将搬迁至文昌北路以西龙津中路以南地块
广州市荔湾区政府副区长成潘流昨日在向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代表和广州市政协委员组成的“深度开发陈家祠”联合调研组汇报时透露,荔湾区已作出规划,将广州市32中搬迁至文昌北路以西、龙津中路以南地块以扩大陈家祠的面积。预计整项工程需投入资金1.765亿元。
场地有限 许多“宝贝”无缘与观众见面
建于1888年的广州陈家祠,是最为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群。其知名度越来越高,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参观人数就达到91万人次,位居广东省四大文化景点之首。但随着陈家祠参观人数的增长,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停车场太小,厕所太少,限制了参观人数;同时利用古建筑展览有不少局限,室内必须保持原样不能乱拆乱改,因此采光、恒温、空调、照明等都成问题。
在昨日的调研中,记者还了解到,陈家祠内有18000多件文物,其中一级(国宝级)文物就占广东省一级文物的1/8。但是,由于展览场地有限,不能搞大型的文物展览,许多馆藏的珍品难以展出,现代化多媒体的展示也很难在古祠内进行,这和陈家祠作为广东最具文化品味和参观人数最多的文化景点地位极不相适应。
代表建议 东门扩大2~3米搬迁32中
上述问题,引起了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和民盟广州市委员会以及多名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关注。据悉,荔湾区今年共收到有关陈家祠开发建设的省政协委员提案1份,市政协委员提案2份,市人大代表建议1份。
这些提案和建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陈家祠现有的大门建于上世纪80年代,非常窄小,难以适应旅游大巴的通过,也给参观人士进出带来安全隐患。应尽快扩大陈家祠东面的大门,将现有的东门扩大2~3米。
东门旁边严重影响陈家祠景观的几间民房也要早日征用和拆除。进一步扩大陈家祠的停车场,以保护陈家祠的主体建筑不受汽车尾气的影响和让陈家祠大门正面有一个较好的开放环境。
尽快解决好陈家祠后院5000平方米凌乱的居民楼的征地拆迁资金,筹建仿古式的陈列大楼,扩大展览的面积,使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许多珍品早日和广大市民见面。
据了解,陈家祠的大门原来面向中山七路,后来由于其正面建了32中,使陈家祠的出入大门只好开在东面。为此,委员和代表们还建议将广州市32中早日搬迁,进一步扩大停车场和绿地,使陈家祠面积扩大到3.5万平方米左右(这只是恢复了陈家祠当年建祠时的面积),这样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开放环境和更大的接待能力。
政府措施 广州市32中异地重建
昨日,荔湾区在调研中表示,目前广州市32中周边中学学位非常紧张,无法解决该中学1600多位学生的分流安置问题,若需扩征陈家祠用地,32中必须异地重建。
根据荔湾区的规划布局,现广州市32中只能搬迁至荔湾区文昌北路以西、龙津中路以南地块。新校保留现有办学规模(教学班30个、学生1500人),按有关标准,新校征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预计整项工程需投入资金1.765亿元。但由于搬迁所需资金比较大,荔湾区表示在财政上有点困难。
参与调研的广州市规划局和广州市计委表示,将从规划上和资金上对搬迁广州市32中给予大力支持。
改造绿化广场景观
调研中,荔湾区还透露,目前正在制定陈家祠扩征前周边环境的整治规划,内容包括在康王路、中山七路陈家祠广场的入口设置牌坊;在目前陈家祠广场南端(即原黄家祠所在地)设置标志物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商店;整饰地铁出入口,使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等。陈家祠后院三层旧民居的整饰,也将纳入该项整治规划。
对于视察中委员和代表们提到的陈家祠绿化广场虽然景观效果较好,但与陈家祠富于岭南特色文化的建筑不太协调的问题,荔湾区表示,将在近期实施的陈家祠周边环境升级、改造工程中,逐步对其进行改造。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