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北京小区规划首现街区式布局

admin 2002-05-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期,位于北京亚奥核心区的嘉铭桐城在社区规划中首推街区式景观布局,欲将其最具特色的300米梧桐林荫大道开发成特色街区。开发商有意将该街区建造成亚奥大社区的亮点,成为
    近期,位于北京亚奥核心区的嘉铭桐城在社区规划中首推街区式景观布局,欲将其最具特色的300米梧桐林荫大道开发成特色街区。开发商有意将该街区建造成亚奥大社区的亮点,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进而打破传统住宅小区封闭管理的模式,形成与城市功能相融通的新格局。业内专家认为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旧有思维和生活模式的突破。

    与此同时,嘉铭桐城在沿街建筑开发建设上,充分尊重历史和环境,特意留存能反映工业时代特色的部分旧厂房进行改造并赋予新功能,使街区景观在新时代新变化中还能折射逝去岁月的辉煌历史。街区式布局的定位和尊重建筑的做法赢得业内一致好评。

    纵观北京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整个城市实际上是被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大院高墙分割,过去几十年来,城市是在院落的扩充和发展中“成长”, 成为北京城市规划的一个特质。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到故宫、北海、颐和园等皇家之地,小到四合院,无不是高墙林立的院落格局。围墙“圈”划出的领域感和安逸感固化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在这种思维影响下,高墙圈合的社区在北京过去的几十开发建设中被不断复制,几乎所有的机关大院、医院、公园、军区大院、大专院校及其宿舍区都用围墙将社区与城市隔离开来。据说,北京目前有50%的用地为大院拥有。如今,越来越多成规模的新居住区又在复写新一轮“圈墙”规划。

    街区式住宅是美国城市化的产物,尤其在商业发达的城市中最具活力。具有城市土地利用率高,与街道的结合性强,交通便利,城市景观丰富,与商业和各种城市活动结合紧密等优点。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新一代街区式小区正在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它摒弃了住宅和商业混杂的街区形式,向人们提供安静的纯居住环境,只保留咖啡馆、鲜花店、书店等少许商业,从而形成了人们在宁静的街道上安坐,慢饮咖啡看报的抒情画面。

    5月24日,嘉铭桐城开发商召开了“面向未来的街区住宅模式论坛”,邀请了“海归派”为主的业界权威专家和学者对以其街区住宅的开发思路进行更为深入的学术性探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维敏在首肯项目做法的同时,从人的行为方式阐述了不同社区对人结交朋友的影响。他指出,在一个混杂的邻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人们结交朋友的数量低于开放式住区,但在交通混杂的大社区里,交友数量又下降了。如果把街区作为小区本身重要的形象要素,“品格”远重于风格” ,街区的形象定位相当关键。

    建设部居住所总建筑师开彦认为,传统住宅小区的模式在交通系统上形成了人车出入的障碍,人为地造成交通拥堵,违背了以人为本原则。与之相比,开放式社区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和城市整体面貌的改善,但前提是要对街区式社区在交通组织进行合理规划,其安防保障和管理手段也要有得力措施。

    曾参与该项目一期设计的著名建筑师刘嘉峰认为,嘉铭桐城处于北京绿化隔离带的边缘,位居城乡结合区位,容积率较低,具备了做街区的条件。他认为发展商最高成就就是能把握每块地的特点,除考虑居住功能外,还应适度营造一定量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街区式住宅正好可将这几样东西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互动双赢的做法。

    一些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专家和艺术家也参加了研讨。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在他的感受中,城市是一个很自由、抽象且均制的状态,就是一步迈出家门,可以朝任何方向走去,几乎没有障碍。他认为围合状态,不能成就现代都市。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经济贸易处的建筑师虞河岳则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嘉铭桐城将旧有建筑保留再利用的做法符合当前先进国家推行的生态环保的潮流。在欧洲生活多年的清华大学教授薛钟灵也对嘉铭桐城此举表示赞赏。

    据悉,作为嘉铭桐城街区规划的“靓点工程”的梧桐大道,已于近期开工,将于9月建成。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