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扬城良好水环境成“金字招牌” 显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admin 2005-05-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今日扬州网消息:扬州襟(长)江枕淮(河),中含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现市域6638平方公里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一。近年来,扬州精心打造水环境,再现了碧水绕城郭
  今日扬州网消息:扬州襟(长)江枕淮(河),中含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现市域6638平方公里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一。近年来,扬州精心打造水环境,再现了碧水绕城郭的美景——
  扬州是一座滨水城市,近几年通过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再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亲水乐水的优美图画,显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良好的水环境已经成为扬州的一块“金字招牌”。

  江河之水催生数度辉煌

  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江河之水孕育了扬州的文明,见证了扬州的繁荣。

  水托起了扬州数度繁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从而奠定了扬州的水运基础。隋代,隋炀帝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南延北扩,全线开凿大运河,最终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扬州扼守着长江、运河两条水运大动脉的交汇之处,成为全国水运枢纽。运河在扬州城内沟通邗沟、漕河、小秦淮河、二道河、宋夹城河等河道,北接茱萸湾、邵伯湖、凤凰岛,南经瓜洲汇入长江。到唐代,扬州成为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世界上对外开放的四大港埠之一。唐末至宋、元、明代,扬州虽数遭兵火之灾,但因水运、漕港运的掌门地位,经济鼎盛、富可敌国,在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有6个,而扬州列北京、江宁(南京)之后位居第三。

  水孕育了名城文化。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顺水沿江纷至沓来,在扬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戏曲、雕版印刷及园林建筑艺术等,清代形成的扬州画派、扬州学派等更名扬四海,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水塑就了城市形态。扬州由于城外大河贯通,城内河道纵横,于是便呈现滨水而建、房舍临水而筑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特色,展现出“千户人家尽枕河、万户商埠向水开”和“邻里漾船过,车马少于船”的水城风情。“扬州以园林胜”,而扬州园林最大的特点便是与水交融,几乎是无水不建园,园林必依水。园中或春水一池,或涓涓细流,与假山、亭台、林木相映成趣,呈现出北雄南秀融一体的独特风格。

  综合治水助力持续发展

  水是扬州的灵气所在,也是扬州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但打造一个集观光、水利、运输为一体的水环境并不容易。扬州坚持规划先行、疏导并举、多元投入、综合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扬州昔日碧水荡漾的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少数河道甚至已断流,成为污水沟。城市水环境的恶化,不仅直接威胁到古运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制约了城市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严峻的现实使扬州人认识到:水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扬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水环境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推进;加强城市水环境建设和整治,是“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关键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综合治理水环境。扬州一是先后实施了淮河入江水道治理、引江河改造和长江干堤加固等城市外围水利和城市防洪体系工程。二是投资10多亿元整治城市水环境。近几年实施了古运河综合整治工程、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古运河—邗沟—瘦西湖”水上游览线基础设施项目、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等。对市区20多条河道进行了系统整治。目前,市区瘦西湖水系的河道整治率为100%;古运河城区段已全部整治;整治后的沿山河既解决了城市西区防洪排涝的难题,增加了水体空间,同时也改善了西部新区的环境。三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截流工程。日处理能力18万吨的汤汪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5万吨的港口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后,市区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85%以上。通过引清水、截污流、疏河道、砌驳岸、建绿化等系列措施,城市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展开了“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为我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水和谐构建个性魅力

  在水环境治理中,扬州注重延伸水环境的内涵,拓展水环境的功能,达到人与水、自然和文化的和谐,形成具有个性魅力的城市水环境。

  注重生态系统。在城市水环境整治中,为了充分发挥水环境的生态效能,既注意尊重自然所具有的多样性,又注重保障和创造满足自然条件的良好的水循环,同时又使水和绿洲形成网络,避免生态体系的互相孤立存在。如在唐河整治时,利用自然石料和水生植物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河岸的高水位淹没处增加了大量的生态绿化区,保障鱼和动物的生息环境,在确保河流的防洪、水资源利用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在整治水环境的过程中,扬州充分运用“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对于二道河等处在居民新村附近的内河,规划设计首先考虑为附近城市居民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在漕河风光带公共绿地空间中,临水安排了大量的铺装广场,设置了较舒适的座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了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了舒适的休闲健身空间环境。

  重视突出亲水特征。充分展现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河道整治中运用的又一治水理念。大量水岸服务设施的设置,如曲艺广场、水上廊桥、观景廊架、亲水平台、河滨散步道、自行车道、护岸、栈桥、微型泊船码头、河滨主题公园等等,借此形成因水成街、因水成路、因水成市、因水成景、因水成园的构架,体现拓展水岸艺术空间的景观构想,让市民、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

  大力彰显文化内涵。一是以“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为原则,保护和整合唐城、宋城、明清古城等古城遗址和历史河道;二是通过利用主干道与水域景观廊道交叉的空间节点,设置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茶室、亭廊、小品、雕塑,尤其建造一些历史景观桥。结合各河道的水域特色及其所蕴含的人文艺术与文化内涵,塑造浓郁细腻的都会水系概念,突显扬州高品位水岸空间印象;三是以精心的空间概念规划、空间机能设计,大量运用扬州市树、市花编织出春、夏、秋、冬四季的韵味;四是建设扬州城市水环境展览馆,对扬州水文化的发端和演变等进行集中展示,使之成为水上扬州、文化扬州的缩影。

  积极满足景观要求。让扬州城内的水环境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以拓展旅游城市内涵、促进旅游业发展。水环境的景观性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自然地貌景观,在对河道进行整治时,既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又对一些历史遗留和演替形成的著名的地貌适当经过加工整理,再生利用;二是造型景观或意念景观,通过设计思维创立理念,运用多种园林植物、园林景观小品和构筑物,及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彰显扬州文化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展现一幅幅优美的诗画胜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