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市文化离不开生态建设

admin 2005-07-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朝着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领域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令人瞩目的是文化产业与生态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文化产业已成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正朝着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领域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令人瞩目的是文化产业与生态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并成为各国和地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城市文化的创新之路

  文化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其多样性、渗透性和共融性的特征,使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市场,以及文化与生态、文化与城市建设相互渗透与共融。这就决定了作为产业形态的文化不仅具有精神属性,同时还具有经济的重要内容,不仅具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

  城市,特别是大都市作为文化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平台,必须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无论在城市规划建设、产业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协调等方面,还是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都要充分重视各方面的和谐,使之成为一个相融促进的共同体。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正由单一的经济目标指向,走向生态化、非物质化、知识化、服务化的阶段,通过与现代化的综合发展相融为一,走向科学、和谐与跨越,走出创新的生态经济、文化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之路。

  城市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生态资源的人文类型;包括人与历史关系中人文资源的文化类型;人与城市关系中区域资源的都市类型;人与产业关系中知识资源的科技类型;还有未来价值取向的文明类型与发展模式。一句话,城市文化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以人为价值核心的文明结晶与追求目标,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群体习俗与器物、制度,还包括知识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媒介基础设施、符号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文化含量、文化承载、文化传载与文化容量。

  城市离不开“绿色”

  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生机的城市,有生态基础设施与有绿色生活的城市,要有树、有花、有山、有水、有鸟儿,而不是清一色的水泥钢筋。现在某些城市的示范社区、康居工程建设项目,从生态角度看,绿化还不够,这里既有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也有技术、规划、设计问题,还有经济、资本、利益问题。可以说,没有绿色生态的城市,是一个苍白而机械的城市,很难是一个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和谐的文明城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要求出发,生态经济和文化产业经济是发展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有机部分。

  生态经济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的环境经济与文化经济,包括生态技术、环保技术与文化技术汇聚的知识经济及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一方面,生态经济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绿色GDP,进入城市化的资源整合与资本平台;另一方面,生态技术以绿色生活、健康产业的形式,在都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文化产业中起着文化产业战略资源与文化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作用,对于从生态资源到生态服务,从环境平台到资本平台,从科技生产力到环境生产力及文化生产力的转化与跨越,都起着根本性的战略作用与新经济、新资本的整合作用。

  生态经济与城市文化互动互融

  每一种生态、资源与环境,都孕育着一种文化与文明,成为城市的自然符号与文化依据。一个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建设,首要的理念是体现人本主义。城市建设的一切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城市孕育一种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与人文信念,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梦想与活力的人文家园、心灵港湾。

  与此同时,必须从地方实际出发,创造自己的特色。我们很难想象,广阔无际的北方草原与江南水乡的城市会具有完全相同的生态环境文化。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文明起源和生态类型,城市的建筑与社区也应有不同的风格与文化内涵,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套用某种模式。21世纪的人类,应在城市中寻找生态文明,在生态中缔造物质文明。这就是生态经济与城市文化的互动互融。

  生态与经济互动互融,首先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因生态基础设施的完备,而产生了城市的人文魅力,在城市文化的发展中,又汇聚起产业资本与文化产业,进而产生了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与万商云集的经济活力。生态活力孕育了文化活力,造就了经济活力,经济活力又进一步为城市充实了文化活力和生态活力。生态经济与城市文化呈现出互动互融的发展。

  在近年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态经济与城市文化得以不断融合。都市的转型与产业的重构,非物质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跨越,终将成为走向经济飞跃与文化提升的知识财富之魂。(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