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成都城市扩张终结“摊大饼”

admin 2005-09-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成都建环城公园阻隔城市无序盲目扩张   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城区扩张模式领全国之先   一下子增添10个环城郊野公园,这在成都城市建设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它对成都来
  成都建环城公园阻隔城市无序盲目扩张

  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城区扩张模式领全国之先

  一下子增添10个环城郊野公园,这在成都城市建设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它对成都来说,更重要的是标志着一个巨大的变革:郊野公园将在城市中心城区周边形成一大片绿色“篱笆”,阻拦城区向外一圈圈蔓延———从秦朝开始就是一圈一圈发展的成都城区,“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至此终结!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主任翁大伟在近日召开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咨询会上表示,这些公园的建成意味着成都中心城区扩张不再“摊大饼”了。

  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郑小明认为,当城市人口超过400万的城市继续“摊大饼”,就会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成都中心城区的人口已近400万,现在提出新的城市扩张模式,应该说是恰到好处的时机,体现了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对城市自由蔓延和盲目扩张模式的一定程度的干预。

  “这几大公园的形成,可以说是个标志,在中心城区内,城市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张‘大饼’,这说明成都的非建设用地规划已部分变成现实。”一位专业人士说,成都开始尝试的另一种城市扩张模式,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直接影响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城市生活。”

  自古“摊大饼”今拆“大饼摊”
  
  成都通过设置非城市建设用地阻隔城市无序盲目扩张,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带着孩子到北湖看锦鲤戏水归来的田小红对北湖的景色赞叹不已,说终于又多了个踏青游玩的好去处了。很多市民对成都一下子增添10个环城郊野公园(本报曾作报道)欣喜不已。

  一下子增加10大公园,这在成都城市建设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个巨大的变革,这些郊野公园在城市中心城区周边形成一大片绿色“篱笆”,阻拦城区向外一圈一圈蔓延———从秦朝开始就是一圈一圈发展的成都城区,“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至此正式终结。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主任翁大伟在近日召开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咨询会上表示,这些公园的建成意味着成都中心城区扩张不再“摊大饼”了。

  这10大公园只是成都规划的中心城内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中的一部分。展开成都市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规划图,其中的绿带和楔形绿地面积更大,绿色撕开了城区连绵成片的“大饼”。

  “成都有不少专家一直在呼吁停止‘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之路,”一位建设专家告诉记者,从成都市向东向南的规划开始,成都开始摆脱“摊大饼”之路,城东新区、城南新区的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可是,随着北部新城、西部(青羊)新区、武侯新区的规划和概念的相继提出,人们一直很担心成都的城市空间格局是不是也要变成北京一直到六环甚至七环那样的超级“大饼”形态。

  “这几大公园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标志,在中心城区内,城市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张‘大饼’。这说明成都的非建设用地规划已经部分变成现实。”这位专业人士说,控制城市扩张,成都开始尝试另外一种城市扩张模式。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对成都未来的影响将极其深远,“直接影响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城市生活。”

  “实际上,‘摊大饼’已经给成都人带来了麻烦,成都曾经有个两个诨名———‘堵城’和‘尘都’都与此有关,”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位专家昨日告诉记者,随着人口的增多,机动车迅速增长,成都中心城一度陷入交通拥堵的困境,大量的车流都要经过市中心汇集。

  “摊大饼”使城区周边的建筑密密麻麻蔓延,城市中心区就形成了一片静风区,空气流通缓慢,灰尘滞留在空中的时间也就特别长。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也与“摊大饼”不无关系。“摊大饼”往往造成更大的城市污染。同时还带来城市建设的盲目和无序,城市周边有的才建没多久又要拆的房子就是这样形成的。此外,由于“摊大饼”的城市只有一个市中心,市民就业上班、购物等往往就往那惟一的“市中心”挤,加剧了交通的拥挤。

  图片说明

  1.北郊风景林地(内含熊猫公园、北湖公园);2.上府河生态保护区;3.清水河生态保护区(内含青羊绿舟公园、两河森林公园);4.西郊生态开敞区(内含江安河公园,包括永康森林公园、西郊艺术公园、绿化观光公园三大子公园);5.三圣生态开敞区(内含五朵金花);6.十陵景区(即十陵公园);7.金沙遗址公园;8.新益州公园;9.滨河公园

  成都自古环形扩张
  
  据市规划局办公室副主任黄钦沛介绍,成都自成为一个城市以来,就是一圈一圈扩张的。成都的建设始于周朝末年,城市格局从秦朝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圈”。从秦朝的一套城墙,到唐代的两重城,再到明清的三重城的套城,成都城市空间格局扩张历程一直呈圈层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空间结构突破古城范围快速扩张。城市布局以旧城为基础,向四周紧凑发展,道路网采用环状加放射的布置形式。随着城市不断扩张,钢筋水泥森林逐渐顺着内环、一环、二环、三环向外蔓延,形成单中心同心圆的圈层结构,成为典型的“摊大饼”。比北京、西安、天津等城市的“大饼”摊得更圆。
  
  让成都人免受“城市病”之累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总规划师郑小明认为成都告别“摊大饼”时机恰到好处

  成都商报:告别“摊大饼”对成都城市未来发展有什么意义?

  郑小明:我们通过非城市建设用地的设置,进行规划控制,改变了未来城市扩张形态,体现了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对城市自由蔓延和盲目扩张模式的一定程度的干预,从而避免整个城市沿着各个方向匀质、均质地“摊大饼”式扩张,使城市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成都城市扩张的模式从此有一个本质的改变。

  成都商报:如何看待城市扩张“摊大饼”?

  郑小明:要一分为二地看,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一般说来,100万人的城市,甚至极端一点的研究例子指出,100万至400万人的城市,“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是最经济、成本最低,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它对环境、交通等的影响并不见得有致命性的打击和影响。但是,人口超过400万以上的城市继续“摊大饼”的话,就会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病”。成都中心城区的人口已经接近400万了,现在提出新的城市扩张的模式,应该说时机很好。能够避免有些城市在人口超过400万之后继续“摊大饼”式扩张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城市发展的遗憾。

  成都商报:有人担心,越过外环路以后仍然可能再“摊大饼”,因为人口继续在高速聚集。

  郑小明:今后,按照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扩张模式将在外环路以外南北展开,采用轴向式、走廊式发展的城市扩张形态,并连接卫星城。外环路外同样控制各个方向连片发展,以便更好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相互交融的问题。

  成都商报:怎么确保规划中确定的绿色区域在实际中不会被钢筋水泥森林侵占?

  郑小明:市规划局将对19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实行满覆盖的规划建设管理。任何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规划来形成,规划之外的建设项目必须要通过市规划委员会的特别审查,否则侵入的钢筋水泥森林将是违法建筑而被拆掉。

  成都商报:绿色区域内的农民未来命运将会有怎样的改变?

  郑小明:根据统计,中心城区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还有约11万农民。规划确定,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传统农业的退出和生态休闲产业的进入为特色来同步解决农村地区的空间资源整合、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安居乐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统一的解决,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特点。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