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专家深圳论道:城市应走景观生态之路

admin 2006-01-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日,由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中国国家委员会LUCC工作组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万泽集团有
  近日,由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IGBP中国国家委员会LUCC工作组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万泽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城市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召开,这也是首次以“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为主题的学术盛会。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城市景观生态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景观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据专家介绍,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城市化在给人类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热岛效应、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并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近20年来几乎每天都有约166平方公里的自然空间在发展中消失。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矛盾日渐凸现。 

  “生态城市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其关键要素是自然、绿色、开放空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容量和效率。”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郗凤明说。 

  “就波罗的海沿岸地区29个大型城市的研究表明,城市生命支持系统的面积至少为此城市面积的500~1000倍。因此,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说。 

  对于应如何建设生态城市,郗凤明认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目标是城市土地的持续利用、城市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以及城市生态功能区中引入生态思维、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而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结构、动态和功能研究是进行生态城市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生态城市建设及其部分指标的体现可以通过景观格局优化实现。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而过程也会创造、改变和维持空间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琼指出,景观格局的优化在实际中有重要意义。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可为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性依据。它使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指标体系领域,同时可以落实在空间单元,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空间信息的支持。目前它已成为国内外学者解决城市生态危机、摆脱城市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之一。 

  “城市可被视作以人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单元,建筑景观为基质,生态斑块镶嵌其中。它是一种紧密汇聚型的空间结构,高密度、高流量、多功能,景观变化快速和不稳定。城市景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组织和谐的土地利用;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并发挥景观的视觉与文化多样性,以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建设为中心,实现人居环境、生活质量与城市文化的相互促进与提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曾辉说。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笃宁认为,拥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走生态城市之路,其基本理念是居住环境亲近自然,经济结构走循环经济之路,社会组织要体现人文关怀。生态城市应该是一座生态意义上的健康城市,其核心意义为生命、美与公平。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