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房子好了村子乱了 问诊农村“规划滞后病”

admin 2006-03-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乡村公路修到哪儿,农户的房屋就追着盖到哪儿;村庄里的房屋建筑横七竖八;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房屋想怎么盖就怎么盖;……造成农村地区这种布局混乱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农

  乡村公路修到哪儿,农户的房屋就追着盖到哪儿;村庄里的房屋建筑横七竖八;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房屋想怎么盖就怎么盖;……造成农村地区这种布局混乱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农村乡镇普遍患上了“规划滞后病”。

  房子美了 问题来了 

  在农村,随便问一位农民攒了钱之后干什么,得到的答案多半都是“盖房子”。盖房子已经成为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要办的一件大事,也是近年来农村面貌变化的显著标志。但从以前的茅草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小洋楼,农村的房屋越变越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不少地方农户喜欢单门独院,图为一幢“长”在田里的房屋。

  镜头一:村庄规模小,分布乱。走在农村,稍一留心就会发现,现在的村庄布局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杂乱无章。有的村庄以道路、河流为主线,逐水而居、沿路而建,呈“一字长蛇阵”排开;有的村庄以历史形成的原宅基为中心散落群居,房屋造型各异,布局横七竖八;也有的村庄以“朝向”、“风水”、“田地”等为标准,呈“天女散花”式分布。由于农民居住分散,也难聚集人气、启动消费。小村庄的农民认为小卖部或代销店的东西质量不好,要买些重要的日用品还得去镇里。这不仅不方便农民的生活消费,也成为启动农村消费潜力的一个“拦路虎”。 

  镜头二: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前有晾晒场,后有小菜园”是许多农村房屋的普遍盖法。皖中某村一农户房前房后的院子加起来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前院主要作为晾晒场,除了草垛和柴禾,基本都空着;后院开了两块地,种些时令蔬菜,另外搭着厕所、猪圈和鸡舍。像这样占地面积大的农房在农村并不鲜见,一些村镇的农户住宅面积达到户均400多平方米,少数住宅达近千平方米,群众戏言“前有广场,后有操场”,不仅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在农村引起了攀比之风。


由于缺乏规划,农村布局散乱。

  镜头三: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在皖南某山区,一个山头上散落着六户人家。没有公路,不通汽车,货物进出只能靠肩挑背扛;没有电话、没有有线电视,村民们信息不通,生活十分封闭。另外,由于卫生条件不配套,村民们几乎都学会了自己打针,有些小病小伤就自己对付着治。“没办法,你想找医生都找不到,即使找到也要花一两个小时才能来”,当地村民说。在许多农村,村内道路、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共享性差;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社区服务设施落后;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回收处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管道乱铺的现象随处可见。

  都是“规划滞后”惹的祸

  农村的许多村庄布局之所以存在上述这些突出的问题,成因比较复杂,但症结还在于“规划滞后”。在采访中,许多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很少听说过在农村盖房子还要进行规划,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盖房子,只知道只要不侵占别人的土地,自己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想盖成什么样就盖成什么样。 

  而基层规划部门对此表示,由于在村镇建设方面长期以来实行以乡(镇)为主,以县(市)为辅的管理体制,县(市)级政府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城市建设上,无力顾及点多面广的村庄建设。而很多县(市)级以下规划管理部门的技术力量薄弱,因此造成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出现无序混乱的现象。


安徽霍山县与儿街镇经过规划集中连片的新房。

  安徽省霍山县建设局负责人说,村庄规划按要求应该由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来做,但这些单位的设计费往往很高,而且一个乡镇100多平方公里,全让规划设计院来做也并不现实。所以规划工作往往只能由本地建设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基层乡镇的工作人员来做。而就该局来说,只有五、六个技术人员,要做全县的村镇规划人手非常紧张;而各乡镇也没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都是由村镇建设管理服务站的人员兼管,一般只有一两个人,而且技术素质也跟不上。此外,由于县以下没有专职的规划监察执法队伍,规划审批与监察严重分离,执法主体多头,也使得对广大农村地区违法建设的监管处于“真空状态”,从而导致乱搭乱建的现象比比皆是。

  安徽省建设厅村镇处负责人陈东明认为,一直以来,乡村规划存在着规划水平低、编制率低、实施效果不好的问题。一方面不少地方对农村规划建设重视不够,规划意识不强,从而造成重城轻镇、重镇轻村的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从事编制村庄规划的人员偏少,水平有限,造成了村庄规划严重滞后。即使有的村庄进行了规划,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而造成一些地方虽然经过了规划,但最后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 

  由于村庄建设规划和监管的缺位,不少农民在建房选址时主要是凭习惯、看“风水”。一些农民为了生活便利,习惯把临水、沿公路作为建房选址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或者为了就近耕作,选择在靠近农田的地方建房,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在农田中建房的现象。更有甚者,不少农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由于受传统风俗习惯影响,追求“单门独院”、“风水宝地”的意识浓厚,请风水先生“看门相、选宅基”,造成建房地地点更加混乱。

  吸引农民参与 搞好村庄规划

  为了根治农村“规划滞后病”带来的诸多问题,安徽省近年来加大了村庄整治和编制规划工作的力度,按照规模适度、有利发展、有利稳定和方便生活的要求,对全省村庄进行统一规划布点。村庄规划工作坚持征求农民意见、吸引农民参与的方针,使农民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安徽省霍山县与儿街镇位于安徽省西部,从2004年起,结合全县村级规模调整,对全镇所有自然村庄进行重新规划,将1834个原始自然村庄合并为670个,农户宅基地占地面积由户均460平方米调整为220平方米。待规划全部实施后,通过退宅还耕可新增耕地3300亩。


与儿街镇经过规划建设的新房,电力、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完善。

  为了使这项涉及全镇上万农民的庞大工程获得支持,避免规划脱离实际,造成“建一片,荒一片”的老问题,该镇在编制村庄规划时,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维护好农民的权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该镇在村庄规划中,以“五个结合”为基本原则,一是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依据“猪-沼-茶(栗、菜)”生物循环模式,结合改水改厕同步实施规划,合理布局农村康居点;二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依据当前镇域农业发展状况,努力使规划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将原来分散的农民住房合理集中,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三是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在农村耕地微调中预留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四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依托镇村主干道进行规划布点,将偏远村庄和山上村庄向交通方便处迁移,包括实施村庄的整体搬迁;五是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使农民住宅的设计具有地方特色,与镇内众多的人文、自然景观和周边省级风景名胜区交相辉映,力求在建筑风格上和谐统一,为旅游开发打下基础。 

  在规划编制之初,该镇通过村民代表会、群众座谈会、村广播会,利用宣传栏、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使每户农民了解村庄规划的意义,并征求村民对规划草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将修改完善后的各村规划草案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最后,将各村的规划编制方案汇总,提交镇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这种做法使村民对规划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提出修改意见;所有中心村的规划方案均由村民代表签字同意后执行。记者在该镇山五河村关于规划方案的决议书上看到,上面清楚地写着:同意30人,不同意0人,弃权2人,决议书上签满了村民代表的名字。该镇在规划过程中共召开群众座谈会86次,村民代表会11次,镇人代会1次。通过这样细致的工作,最后使规划方案既符合民意,又符合规划的技术要求。 


大量公共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与儿街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截至目前,全镇已经完成所有新村的规划布点,已经有175户依照规划新建了楼房,总建筑面积达25700平方米。这些建筑集中连片,样式美观,功能齐全,交通、电力、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令群众十分满意。一位刚从山上迁居下来的村民指着自己刚盖起来的新居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的规划早几年就应该搞了。” 

  与儿街镇党委书记高若愚说,通过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整合了农村有限的资源,使原先住在深山老林无法享受公共设施的农民,在搬进新村庄后享受到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原先杂乱无章的村庄也变得井然有序,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另外,统一集中的规划,打破了村民原本各自为政,“单门独院”的旧习俗,促进了村民间的交流,也使往日看“风水”、搞迷信等活动失去了市场。 

  安徽省建设厅村镇处处长陈东明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庄规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村庄规划中的任何决策都需要建立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听群众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使决策符合农民意愿,最终使农民受益、让农民满意。他说,霍山县与儿街镇的做法便充分说明,让农民参与、使农民得益是搞好村庄规划的根本。(完)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