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南昌城市色彩:是否要走进城市宪法

admin 2007-06-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建筑师为“反传统”,用刺眼的色彩涂抹在单体建筑上标榜自我,使欧洲的城市建筑也像今日的南昌一样花里胡哨,这股旋风也曾殃及日本。
  曾经看到一篇报道说,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建筑师为“反传统”,用刺眼的色彩涂抹在单体建筑上标榜自我,使欧洲的城市建筑也像今日的南昌一样花里胡哨,这股旋风也曾殃及日本。

  在北京召开的“2006年中国城市色彩论坛”上,日本著名的色彩规划家吉田慎悟的话给我们带来了启示。他说,走过滥用色彩的阶段以后,日本开始重视城市色彩的综合规划。

  他们通过规划立法和科学调研等手段,使每个城市都形成一个色彩搭配的原则或者潜规则,让大家默认或遵守。吉田慎悟说,日本以前的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安全、节约等因素。但随着要求城市个性化的呼声渐大,政府适时颁布了由色彩协会参与创制的“景观法”,以法律的手段对城市建设中不科学的色彩使用进行约束。例如对破坏景观的色彩垃圾进行经济处罚等。让吉田慎悟感到自豪的是,日本公民的守法意识比较强,一旦制定好规则,人们都会照此操作,“不会为了突出设计师的独创,而不惜破坏周围的颜色系统,制造色彩垃圾。”

  在选择城市色彩时,吉田慎悟说了这样几个例子:日本东京附近的某个乡村建筑,建筑师会考虑这个地区冬天积雪很大,为此屋顶的坡度要设计得很大,并采用灰色调。如此,淡灰的屋顶,斑驳的木质门窗和灰白的天际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色彩上实现了和谐;再比如东京河岸边的一个建筑群,一侧朝向河流,一侧朝向城市。按照色彩规划的原则,建成后的建筑群实际上会呈现两面风格——朝向河边的颜色明亮一些,朝向城市的则呈暗色。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建筑上应用的颜色,都是从周边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因此,吉田慎悟告诫所有的城市管理者、商人和居民:“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师法造化。”

  都说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宪法”。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不乏违背这部“宪法”的事例,甚至出现破坏性的规划。城市,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陷阱,我们跨过去时,左脚是地狱,右脚就是天堂。

  2007年,南昌正在快速地与世界交融,这座燃烧的城市将用怎样的色彩,让人们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

  即使南昌不能如美国的城市规划大师埃德蒙·培根赞叹北京旧城时所发出的“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作品”的震撼,起码也要让人为之生情。本期都市新观察,我们邀请了远在上海的专家葛剑雄、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豆罗、南昌市规划专家黄艳青、南昌东湖区步行街管委会副主任余雯以及学者宗九奇,谈南昌城市色彩是否要走进“城市宪法”。

  观察

  红色是南昌的政治还是南昌的自然?

  葛剑雄:色彩最高境界是和谐

  南昌像很多城市一样开始重视城市色彩,确实是一种进步,但现实问题是,我们还不能就此而轻易地作出一个很武断的决定。站在城市的高端,葛剑雄教授在另一个城市对熟悉的南昌提出了疑问:红色究竟是南昌的政治还是南昌的自然?

  《江南都市报》:很难设想,一个没有特色、没有个性、色彩杂乱的城市会是美丽的城市。在当今社会,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驾驭水平,成为评价一个人、一个族群甚至一个民族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现在城市整体的风格和颜色被轻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钢筋水泥、火柴盒式的建筑。您觉得目前我们应当如何纠正人们对城市颜色整体风格的观念,怎么样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的重视?

  葛剑雄:南昌重视城市颜色这是一种进步,城市主色调是由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它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特色,往往要经历数百年才可积淀而成。然而,城市与色调之间是否融汇相通,又属审美范畴的事,很难用对与错加以定论。可见,以行政方式确定城市主色调是困难的,难免会与客观要求相悖,需要不断调整、校正,不适宜在短时间内加以确定。现在要为城市选择一种颜色,主要的还是要尊重当地民众的意见。如果民众不接受,行动的推行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应该通过在当地发动公众来讨论,来发表意见。如果暂时不成熟,宁可慢一点,不要仓促地做,更不要根据长官意志或者某一个专家、学者的独行断言,应该重视多数人的意见。

  目前,色调规划大有一窝蜂倾向,北京、昆明、哈尔滨、成都、温州、武汉、南京、杭州、重庆、西安……都先后提出色调规划,让人想起上世纪末的广场改造和草坪建设,令人不无忧虑。

  城市规划的败笔,这些年并不少见。一条道路一座建筑的败笔,造成的是局部性的影响,但是城市色调规划如果成为败笔,影响的就是整个城市。

  《江南都市报》: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城市的文脉,历史和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而成。对于城市而言,她的见证就是把那些凝固的建筑以及自然的色彩作为这种历史的文字记录和影像。有2200多年历史的南昌,在色彩运用上应该如何把握?

  葛剑雄:我经常去南昌,也一直关注其发展及色彩变化。南昌建筑色彩给人的感觉,特别是南昌的老城区是很凌乱的,新城区也缺乏特色。把握“南昌色”是相当难的。其实,老、新城区的改建要把它们区别开来,对于老城区,如果可以保存的话,就应该尽量保存原样,一般国际上成功的经验都是老的城区不去动,这些老建筑都体现着每个时代不同的特色。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八一起义纪念馆,现在它的周围过于商业化,反而把它的价值、意义给降低了。所以,建议老的一些建筑应该保留完整性,真正的功夫应该花在新城区的建设当中,特别是为今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江南都市报》:色彩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全在于应用之妙。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对南昌的色调规划有怎样的建议?

  葛剑雄:南昌的气候比较热,植被也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就是城市本身的色彩和天然的环境比较适应。针对南昌而言,应该多增加一些浅的颜色,或者说是接近植物的一些颜色,在这些颜色中,再适当的加入一些跳跃的颜色。假如我是南昌的一个居民,我倾向于带绿的这样一种自然的色彩。色彩之美的最高境界必须是符合某种文化精神的和谐,这种和谐不应简单地理解为调和。

  红色主色调是否适合南昌这座城市?我认为,这里讲的红色是个概念,并不一定要真的都是红颜色。南昌的红色,究竟是根深蒂固的政治色彩还是历史人文或自然的色彩?我个人认为,只是简单地认为革命圣地一定要用红色来表达,这是符合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的阶段,但是红色作为城市唯一的颜色没有必要。另外,就是定了这个色彩,也不是说所有的都要使用红色,准确地说应该是要在关键的地方才使用这种色调。

  《江南都市报》:我们在建设上到底缺少什么?是专家还是资金?是规划还是决策?最缺乏的应是强大有力的民主和法制机制,是对人类和自然的尊重。那么,南昌是否需要用立法的形式来推行颜色的使用?

  葛剑雄:目前,日本是唯一通过立法进行色彩规划的国家。我认为,立法的基础应当是民意,这样做才是民主的,如果真是通过民主的办法定下来的,那么从法律上讲,不能违背上位法的规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加以扩大,比如说,公共的建筑可以通过这种办法实行,但私人的建筑就不一定可以实行这种规定等等。

  【葛剑雄档案】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历史学博士,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等著作。

  建筑的主色调就是城市的主色调

  黄艳青:政府要开设大众美学讲堂

  在如今的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城市已成为一种显学,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官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百姓都热衷谈论他。但城市不是一只可以统一上色的瓷碗,而是有灵魂有历史的人迹。在色彩上,城市从来不是也不需要仅仅一种色调,更需要一种格调。南昌市城乡规划局高级建筑师黄艳青说,培养大众的审美,政府要拿起那支教鞭。

  城市色彩实施是个难题

  《江南都市报》:威廉·克莱因曾说:“纽约是由五大元素构成的,即空气、土、水、火和美元。但美元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在建设城市中金钱的重要位置。以金钱为主导而不服从规划的事件是否发生过?

  黄艳青:应该说经济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城乡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实用、经济、美观。建筑是百年大计,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建筑外立面作为城市的外衣应有一定的档次和耐久性。建筑色彩与材质密切相关,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位于主次干道的建筑应尽量使用石材、金属板、玻璃、高档面砖作为外墙装饰材料,若建筑造型需要使用涂料,亦应该选用有一定质感的仿石漆或金属漆。

  我们在红谷滩实施色彩规划时还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有的建筑的外立面色彩过于招摇或配色不当,与红谷滩对城市色彩规划要求相违背,甚至是相冲突,当我们建议其进行修改时,有时得到的答案是:老板喜欢。建筑的审美行为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但个人的喜好不能凌驾于整体的规划和客观规律之上。我们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过于强调经济和主观随意性是规划制定后实施过程中的两大难题。

  应实施三个层面弹性管理

  《江南都市报》: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品牌,建筑就是他的LOGO,建筑的主色调就成了LOGO的主色调。但从建筑的单一色调里就企图绘出城市的个性恐怕是一种徒然。那么在实施规划中,如何在彰显南昌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性。

  黄艳青:是的,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建筑,都共同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即多样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但在形式处理上又由于审美观念的发展和变化而各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针对现阶段南昌市城市建设处于较低的水平,全社会的环境意识不够,建筑审美水平有待普及,城市规划管理既不能统得过死,造成过于单调,又不能任其杂乱无章。建议实施弹性管理原则,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允许、建议、不宜。

  建筑之个性犹如人之个性,无法强制执行固定的条文或者规定。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也应充分尊重个人之选择。所以首先是允许任何颜色作为建筑设计外装饰使用的色彩,这就是允许。允许仅仅针对色彩属性中的色相,具体选色要考虑建筑物在城市街道或街区中的位置,他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其次要考虑他本身的特点,如建筑的类型、功能、性格、规模、形式、朝向及内外之间的联系,确定立面色彩,在一定的位置、面积、体量上得到最佳的色彩表现力,对各部分色彩进行搭配与处理,控制彩度和明度,使整体色彩得到协调,并与周围环境色彩相协调。

  建议和不宜,是指现阶段管理应针对建筑色彩与城市色彩规划区域反差过大、对南昌地方特色表达不够的现状,将引导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进行城市环境色彩规划。然后在此基础上,选出某些强烈的色彩作为城市的主要色彩,形成重点色调,并考虑邻近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在色彩规划推荐彩度明度范围之外的,则列为建筑不宜色,若主色调彩度过高与实际周围环境色彩相冲突则要求整改。

  政府要拿起审美课堂的教鞭

  《江南都市报》:现在,城市已成一门显学,政府的政策和雄心、民间的智慧与热爱都围绕着他旋转;在这门学科里,有人乐意当学生,也有人乐意当老师,所有乐当研究者的人也乐当传播者。每个人心目中对城市的美都有不同的看法,色彩亦如是,因此必然会有很大的争议。如何真正使城市的色彩管理长期而有效,又符合民意?

  黄艳青:其实,建议与不宜都是近期色彩管理的一种过渡。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城市与人是相互塑造的。要真正使城市色彩成为全民的共识,首先需要呼吁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方方面面进行沟通,建议展开有关的学术研讨,让专家、市民各抒己见,以诱导全社会的美学意识,促使人们敏锐地观察客观的视觉环境。如果高度发展的城市艺术与具有艺术鉴赏力的市民一起进步,我们的城市将是使千百万居民享受日常生活欢乐的源泉。最美好的城市是人类改造自身的场所,那么对于群众直接或间接的教育也就成了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学习型城市最简单日常的内容。

  观点

  破与立之间的色彩样本

  色彩的滥用会使城市建筑变得恶俗。在貌似一致实则寻找审美规范的情形下,在立和破的矛盾和统一下,管理部门建立城市色彩批准机制,也许是一种值得摸索和学习的方法。

  李豆罗:绳金塔修建讲究自然色

  千年古迹绳金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坐落在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为异僧惟一所建。绳金塔经过几年的建设修缮,和象湖、滕王阁成为南昌市区的三大旅游亮点。经过修建,以绳金塔为核心的风景区选用古典色为主色调,还原了清末民初的景象,不失为典范之作。管理了7年城市,现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李豆罗回忆绳金塔文化的复兴已是百感交集。

  重新修建绳金塔的念头是2000年6月4日产生的。当时那是一块很小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塔基那么一点大,周围全是破房子。“脏乱差”加上“破烂旧”就是当时对绳金塔的第一印象。登上塔顶的时候,我感到很自豪,也感到很凄凉。

  当时是抱定修旧如旧的原则,因为绳金塔是古塔,就因保持古建筑的风格,透过这些建筑群和街巷可以发现原住民的思想,正确的意识是我们要保护。

  对于城市色彩,我主张不管是建筑,还是景点也好,追求的色彩应该自然,能让老百姓接受的就是最好颜色,绳金塔就是如此。

  余雯:批准机制是城市用色的保证

  街头没故事,城市也就没什么故事;街头没文化,城市也就没什么文化;街头没有时尚,城市也不会时尚到哪里去。南昌市胜利路步行街是一条新老交融、具有开放胸怀的街。多样和统一,使步行街成为南昌市城市颜色中比较优秀的样本之一。作为步行街的管理者,南昌东湖区步行街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余雯感悟太深。

  店家要入驻胜利路步行街进行装修前,都会被告知必须向步行街管委会提出申请,并提交效果图,管委会对其进行审批,符合规划要求的就给予审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议其修改后再次申报。对通过审批、符合规划的店面,减免装修时所要办理的手续和费用。这里所说的规划,就是当初建设步行街时上海设计专家所做的包括颜色在内的总体规划。

  政府和商户对街区的改造都有投入,政府投资了1800万元,商户投入了1000万元。其实每个店家都知道,按照规划来进行装修,可以提升整条街道的品位,对于其商业品牌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能把原本要交给政府的钱省出来用到装修上,还省去了跑房管、街办、城管、市容等各部门办手续的时间,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也有一些专业连锁店在装修时,其颜色或其他方面与规划有所冲突,双方经过协商也都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至今,胜利路步行街也没有一家不符合规划的装修。这样,街道的形象好了,品位高了,人流量大了,商家也发展了,对于政府而言,又不用花更多的钱用于整治形象,这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宗九奇: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城市

  作为江西省文史馆馆员、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宗九奇在矛盾重重的城市里就如孤独的行者,虽然言语中充满了失望,但另一头却是对南昌的火热挚爱。面对滕王阁景区——南昌城市颜色中不太理想的城市样本,宗九奇有话要说。

  古城应该有古城特色,新城有新城的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城市。一座城市有世界闻名的古建筑时,说明这个城市有着最华丽的印章。当古建筑的脸被不相干的其他建筑所遮挡时,于是公众的眼里便看不到古建筑的身影和他的撼人之美,千古名楼滕王阁的颜面尽失,让我们这座城市自然没有了抒发和玩味的空间。

  南昌让我爱并恨着,我很不想说,因为滕王阁的问题仍没引起政府重视,这只能说明缺乏远见。色调与环境相融合是一门城市科学,庐山上的别墅就是红顶,与周边的绿水青山非常相配,而滕王阁从宋代时就是红柱绿瓦。但对滕王阁而言,如今整治周边的环境才是第一位。

  现在其他省都很重视古建筑的保护,湖南就花大量的资金整治岳阳楼的周边环境,还脸于岳阳楼。滕王阁也应如此,其外面应该有保护区,再外侧还要有协调区,从而有景色的过渡。如果不这样做,只是在周边高大建筑上涂上一层颜色,就如同一件破衣服上缝了一个好扣子,但其本质还是一件破衣服。-文/记者郭宁 徐黎明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