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灾后重建加班加点 都江堰永久性住房规划启动

admin 2008-05-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按每户3人、最低70平方米的救助标准,能够满足约4万人居住需求   28日上午,在成都市规划局二楼一间办公室内,十几个人在电脑前忙碌着。这些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按每户3人、最低70平方米的救助标准,能够满足约4万人居住需求

  28日上午,在成都市规划局二楼一间办公室内,十几个人在电脑前忙碌着。这些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家先遣队正在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的永久性住房安置点设计规划方案,办公桌上的图纸被反复地推敲、修改。

  “我们这几天都是加班加点在工作,争取本周内能够拿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再和都江堰市、成都市规划局进行交流讨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黄建中说,“时间很紧,我们上周刚完成了临时性过渡房的规划设计方案,立刻就启动了这项新的规划。”

  临时帐篷—过渡性板房—永久性住房,这是汶川大地震后灾民安置工作的三个阶段。目前,四川省有关部门在积极做好受灾群众临时性、过渡性安置的同时,灾区永久性住房建设前期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夏南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来自同济大学的专家队伍,在完成实地考察之后,已经与都江堰市规划局联合启动了100万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安置规划工作。

  “27日我们又去了一次都江堰,确定最后的选址,在对灾区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之后,选出安全的安置点,这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黄建中说,“重建地区的选址,新址的潜在灾害性、是否处于地震带、地质结构等,都需要详细勘察。”

  黄建中介绍,目前,都江堰市已经确定的100万平方米的永久性住房安置点,主要选址分为四个区域,沿都江堰市二环路,途径蒲阳镇城区、经济开发区、幸福镇以及灌口镇一带的民丰路,将成为永久性安置房的选址范围。

  据介绍,都江堰市规划局划定的这四个永久性安置房区域,将依托地震之前已建设的60万平方米农村集中安置房,目前,这些区域将全部成为100万平方米永久性安置房的规划选址范围,按照每户3人、最低70平方米的救助标准,能够满足约4万人的居住需求。

  “我们还要考察基础设施,如周边的水电气、通讯、交通,这些都是永久性安置房屋的关键考察因素。”黄健中说,同时,对整体规划设计而言,不仅需要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更要全方位进行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规划。

  黄建中进一步表示,目前,都江堰市峨乡、聚源镇的灾后重建永久性住房规划方案也正在紧张研究、设计过程中。“农村的永久性安置规划更加复杂,既要考虑农业生产的特征,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方案综合设计,”黄建中说,“目前,我们是按照人均35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设计,但也要预留一定的可变空间。”

  四川省建设厅有关人士表示,按照要求,本月底之前要完成灾区城镇和乡村重建规划大纲,6月30日前要完成城镇重建的总体规划。随后,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将进行实地勘查设计,再进入施工阶段,直至竣工验收,整个灾后重建永久性安置工作预计需要1年至2年时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