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杭州市"无标底"招标构筑反腐壁

admin 2002-05-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截至2002年5月份,杭州市通过制度创新和规范运作等途径,特别是在建设项目中实行“无标底”招投标等一系列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建筑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保证了建筑市场的健康有
  截至2002年5月份,杭州市通过制度创新和规范运作等途径,特别是在建设项目中实行“无标底”招投标等一系列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建筑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保证了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前几年,由于建筑领域的市场运作不规范,相关法规及制度不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暗箱操作”,腐蚀了一批干部,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一些工程成了“双忧工程”。

  1997年,杭州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建设工程项目交易中心。几年来,中心在规范程序、强化监督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去年7月起,我市又在市区全面推出了“无标底”招标制度,对投标人入围方式、投标报价方式和评标方法等进行了大胆改革。根据这项改革,投标人入围方式是在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中,通过摇号等形式公平选择;投标报价方式是工程量清单报价。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也可采取施工图报价,做到“统一量、放开价、市场决定报价”;评标方法是由评标委员会计分评标,以得分最高或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为中标候选人。为了体现公正、公平,评标委员会由数百名评标专家库中即时随机抽取的专家组成。这项制度严格禁止行政管理、监督部门直接参与、干预招投标活动,为有效遏制招投标活动中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无标底”招投标实施后,杭州市建筑市场发生了四个明显变化:一是市场竞争趋于制度化。杜绝了在标底上产生腐败的现象。二是企业行为逐步规范化。“无标底”招标以投标报价为主要中标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法转包这个“老大难”问题。三是招投标操作更加公开、透明,使“暗箱操作”行径得到遏制;四是有效制止“阴阳合同”。如今,私下承诺的情况大大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全市实施“无标底”招投标的项目,中标合同价平均比预算定额价降低了15%至20%。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