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中的唯一

admin 2008-11-13 来源:景观中国网
继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广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又获成功,为广州打造宜居城市又增添了一笔雄厚的资本。同时,这也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记者从广州市林业局获悉,广州获得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承办权,届时广州将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我国第八个“国家森林城市”。
  打造宜居城市 广州迈出重要一步  
  
  继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广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又获成功,为广州打造宜居城市又增添了一笔雄厚的资本。同时,这也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记者从广州市林业局获悉,广州获得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承办权,届时广州将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我国第八个“国家森林城市”。 

  记者从广州市林业局获悉,10月16日,国家林业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经济日报社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广州将于11月17日至18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承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按往届惯例,只有国家森林城市才有资格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广州获得论坛的承办权,意味着广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绿色大比拼”中顺利冲线夺魁。届时,国内53个城市的代表、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国外城市市长等600位嘉宾将齐聚广州,广泛交流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并见证广州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辉煌一刻。 

  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打造宜居城乡为载体,建设美好家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宜居广东,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州要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 

  广州城市森林建设成效显著 

  青山、绿地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志。在评选国家森林城市的38项评价指标中,广州全部达到标准。经过多年的建设,广州森林覆盖率达到38.2%,林木绿化率44.4%。建城区绿地率33.52%,绿化覆盖率36.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62m2/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50个。绿色的城市环境使广州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 

  青山藏不住,翠色满羊城 

  今年5月,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评审专家组考察广州时,感叹广州“青山藏不住,翠色满羊城”、“满城山色珠江绕,居家园林寿星多”。 

  据介绍,广州在城市外围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构建了面积达449万亩的森林生态屏障;在城市中心区,利用青山进城的特点,保留巨型绿地,建设城市公园和生态绿地,形成了六成是城市、四成是森林的城市景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保护建设3.3万亩的“北肺”白云山、越秀山,1.8万亩的“南肺”海珠生态果园,1.8万亩的大夫山森林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形成了城外青山延百里、城内青山半入城的景观格局。森林对于市民不再遥远,触手可及。 

  出门见绿,500米见游园 

  在城市中心区,广州已建成191个城市公园;1000多个城市绿岛、绿化广场;739个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单位,585个花园式小区和园林式小区;同时,在城市中心区保留巨型绿地。多层次、多类型、多色彩的40万亩的中心城区绿化体系基本实现了市民出门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立体绿化美不胜收 

  大力推行立体绿化是广州的一道城市风景。完成了100多座天桥、立交桥绿化,形成了总长度100多公里的空中花廊。艳丽的红花、紫花勒杜鹃,黄花、紫花马缨丹争奇斗艳,把天桥装扮成三季开花、四季常青的城市空中花廊和绿廊。与阳台、天台、立交桥等绿化共同构成城市立体绿化新景观。 

  道路林带形成市民健康走廊 

  在道路林带建设上,广州以植物群落理念为指导,朝着生态化、乡土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以乡土树种为主的、长640公里、总面积4.63万亩的19条群落式森林大道。近两年,林带建设更是与市民休闲、体育运动相结合,在宽阔的主干道林带设置人行步道和简易的体育设施,串联沿路的小游园、乡村公园,形成市民健康走廊。 

  森林公园改变市民生活方式 

  节假日,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与自然交流沟通的首选之地,森林旅游正在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2007年森林旅游人数达3100万人次,旅游收入3.1亿元。目前全市已批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5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总面积112.5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1%。白云帽峰山、番禺大夫山、增城蕉石岭、从化流溪河等17个森林公园逐渐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结合森林公园片区规划,打造精品森林生态旅游线路使森林公园、生态休闲直接走进人们的生活。 

  “水上森林”郁郁葱葱 

  广州的海岸线长150公里,在南部珠江出海口的番禺和南沙的浅海滩涂保留和种植了1万多亩的红树林,形成水上森林。这里蕴藏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高等植物有318种,以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海桑、秋茄为主的红树林植物16种,已成为候鸟东亚路线的迁徙地。海岸湿地鸟类有95种,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在此越冬或停息。每到黄昏,万鸟投林,白鹭飞翔,海鸟、浅滩、红树林,构成广州独特的滨海城市森林景观。 

  工业防护林环抱产业园 

  据介绍,为配合广州工业发展与环境治理同步协调发展的思路,采用了“生物治污”的方法,在大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工业园区,根据其地形地貌、规模和污染源类型,选择适宜的抗污染树种,营造抗污、降噪、净水土、生态防护型的防护林2万多亩。在工业园区周围形成一个作为缓冲区域的林水结合的森林绿环,构筑工业园区外的第一道生态保护屏障。 

  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 

449万亩的林地面积,11.6万亩的湿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育环境。根据2004至2008年历时四年多的全市首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结果,广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372种,维管植物3332种,野生动植物种类占全省种类的近一半。近年来,野生动物“回归”城区数量上升,特别是鸟类和中小型兽类呈现增加趋势,城区公园里鸟类从原有的27种增加到43种,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