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沈阳立法保护古城

admin 2008-1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沈阳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文物古迹1100余处。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新乐遗址、张氏帅府等129处已被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世界文化遗产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另有一些建筑已被确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富有特色的建筑留存了城市的记忆。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将纳入法制化管理。 

  10月31日,“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考古工作推动了沈阳地下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工作。考古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通过文物了解城市历史。 

  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人类居住史追溯到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现代化的城市应当重视保护文脉,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 

  ——沈阳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文物古迹1100余处。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新乐遗址、张氏帅府等129处已被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世界文化遗产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另有一些建筑已被确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化大都市,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建设的关系是一道课题,对沈阳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等方面有必要提高。 

  ——从2004年开始,沈阳市相关部门着手起草《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组织有关专家几经论证,几易草稿,今年10月,《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面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首次以立法形式开出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名录,提出了包括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等工作。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的内涵如何界定?如何保护城市的整体文化环境?《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与关注。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早在2004年,沈阳市相关部门就着手起草《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并组织专家几经论证。 2007年,又参照当时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务院拟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内容,对草稿进行了再次修改,形成了《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同年9月向沈阳市人大汇报了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立法情况。 2008年4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公布后,《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稿)》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邀请专家再次论证。 

  几经论证,几易草稿,今年10月23日,沈阳市政府法制办网站公布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指出,“为了加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名城,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 

  不同于单体建筑的保护,《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明确了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多层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提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遵循历史真实性保护原则、动态发展的保护原则和系统整体的保护原则,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对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进行分层次保护。对在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内进行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控制建筑规模和开发强度,科学处理名城保护与名城有机更新的关系,维护名城格局、风貌的完整、协调和统一。 ” 

  沈阳市文物部门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现代化大都市,处理好保护和建设的关系有较大的难度。对沈阳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意识等方面有必要提高。 ”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远比单体文物建筑保护困难。沈阳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难题,“以房地产开发带动危改的方式,使部分危改地区的传统风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新建筑的体量、形式、高度、色彩与传统建筑不协调。特别是在旧城的改造中,对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等破坏较为严重,城内建筑高度失控、建筑密度加大,相当一部分建筑物的造型、体量、风格和色彩与古城传统风貌不相协调;城内功能过多,居住人口稠密,交通受阻,增加了古城保护的困难;对单体文物建筑进行抢救和修缮较多,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不够。 ” 

  “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尽快制定《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使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切实纳入法制化管理。 ”沈阳市文物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NextPage]

  细读保护名录 

  《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首次以立法形式开出了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名录,提出了包括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等工作。 

  《草案》提出,历史城区包括明清时期形成的盛京城和民国时期形成的满铁附属地。盛京城规划保护范围是清朝时期沈阳城外城 (八关)以内的区域,位于今惠工街、联合路、东边城路、南关路、青年大街以内。重点保护由“内城、外郭、四塔”组成的“坛城”格局及“井字街”道路格局;保护内城城墙、外城边墙边界景观和八个边门、九个城门及钟鼓楼景观节点;规划控制方城、慈恩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回回营地区的宗教建筑群和回族文化景观;保护古树名木,南运河及万泉公园自然景观;保护小河沿、八王寺、万寿寺路、大十字街等传统地名。满铁附属地规划保护范围是满铁附属地发展的核心区,东至和平大街,西至长大铁路,南至南五马路,北至北七马路。重点保护由三条放射状道路和三个广场共同组成的 “巴洛克式”城市空间格局;保护东侧和平大街绿化边界景观;保护中山广场、沈阳站景观节点和周围建筑群;保护中山路历史景观轴线;保护方格网道路格局及尺度;保护古树名木,中山公园的自然景观;规划控制沈阳站——中山路——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 

  而被划进历史风貌区的有铁西工业区、大东工业区以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商埠地。 

  铁西工业区规划保护范围是铁西工业区的核心部分,北至沈山铁路,东至长大铁路,南、西至沈山联络线。重点保护“南宅北厂”的功能布局和方格网道路格局,沈阳铸造厂、啤酒厂等部分工业生产空间和铁路专用线布局形态。大东工业区规划保护范围是大东工业区的核心部分,包括奉海地区和东塔兵工工业区。奉海地区以奉海站(东站)为中心,东塔兵工工业区以奉天军械厂(黎明)等大型兵工工业厂区为中心。重点保护奉海站的端景景观和以奉天军械厂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空间。 

  商埠地规划保护范围北至哈尔滨路、东至北京街和青年大街、南至南运河、西至和平大街和北七马路。重点保护北市场和商埠地正界的建筑群;保护西塔地区朝鲜族文化景观;保护由经、纬构成的路网布局和南市场“八卦街”道路格局;保护和平广场节点景观;保护市府大路、十一纬路、光荣街三条历史道路及内部支路;保护经、纬的道路命名方式和马路湾等传统地名;保护古树名木,八一公园及周边领事馆的国际化景观;规划控制和平广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方城、沈阳站——中山路——中山广场、慈恩寺、铁西工人村、大东和睦路等。 

  现有文物古迹1100余处 

  2004年,一段城墙残址惊现沈阳闹市区。据专家鉴定,这段城墙始建于明代,当时为防范女真人而修建。由于风雨剥蚀,这段城墙只留下青砖斑驳的三十多米长“残骸”,沦为一片居民区里的一个棚厦的山墙,保留下来的基本上是城墙内侧明代的城砖。不久,人们又在其附近发现了一段长达100米的旧城墙遗址,距离先前发现的古城墙直线距离不到300米。专家认为,这极有可能就是当年的旧城墙遗址。两处城墙的发现唤回了人们对沈阳古城的记忆,专家希望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古城墙保护工作,将其建设为古城墙公园,把这一宝贵历史留存妥善保护起来。因为,它是沈阳的宝贵财富,是沈阳城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沈阳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在《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2008年10月31日,“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系列学术活动也陆续展开。活动中,不仅集中展示了沈阳60年来的考古发现成果,“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也在沈阳市考古研究所揭牌成立。 

  沈阳历史悠久。上世纪70年代新乐遗址的考古发掘,将沈阳人类居住史追溯到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世纪90年代中街老城区宫后里考古发掘,以翔实的考古资料确定和证实了沈阳具有2300年的建城史。 

  早在1986年,沈阳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4年,沈阳“一宫两陵”和新宾永陵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沈阳市文物部门的统计,目前沈阳市已发现文物古迹1100余处。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新乐遗址、张氏帅府等129处已被列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另有一些建筑已被确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伯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城市是活的史书。千百年来,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名震中外的帝相英杰、那些曾使这座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间众生虽已陆续驾鹤西去,但是,他们曾常年在其中生活起居、做出过重要历史决断的建筑犹存;曾经热闹非常、留下许多令人难忘记忆的街院市井仍在;曾经伴随和目睹他们浪漫生迹而至今仍延续着当年呼吸的一草一木依然作为今天我们这座城市的重要成员……他们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太多的骄傲、太多的辛酸、太多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怀。 ” 

  在陈伯超看来,城市是历史的积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共同构筑着城市的空间、机理、形态,它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因此,城市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有生命的,这正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今日沈阳,高楼林立,街路纵横,尽显现代大都市景象,但它的许多街巷却蕴藏着诱人的古迹和美丽的传说,留存着城市丰厚的历史记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什么? 

  清初沈阳城—— 

  中国都城规划史上最后一笔 

  在专家看来,“现代化的都市,并不意味着城市中的建筑都是当代的成果,恰恰相反,传统与当代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与性格。 ”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省文物保护专家组组长郭大顺研究员向记者介绍,沈阳内方城外圆城,四塔是一个整体,反映了吸收汉族文化的满族特点,清初沈阳城是中国都城规划史上最后一笔,也是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最大特点。此外,沈阳城八门八关,以放射状连接,外城街道与内城正方形的井字街道呈钝角状相连,并向外城以斜方向的直线延伸。清初沈阳城及街道网络的这一基本格局,对此后沈阳城市的发展和街道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郭大顺认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应该结合起来,使城市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既现代化,又有历史内涵。 ” 

  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佟悦看来,“1986年国家批准沈阳为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城市的发展,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形势与面临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界定应遵循两个原则:内涵的确定应体现沈阳的个性,体现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特点;内涵应与保护工作密切结合,将内涵加以扩展,就可涵盖全市的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和单体文物,通过现存的历史建筑风貌来体现名城内涵。 

  佟悦认为,“和谐社会不仅包括人与环境的协调,也应包括历史与现实的协调。 ”  [NextPage]

  应该是对城市整体意义上的保护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伯超则更多地从建筑角度讲述了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城市整体意义上的保护。 ” 

  他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沈阳的特点: 

  一、特色鲜明的沈阳城。沈阳城是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相融合的一座城,这种融合,不是两种文化的简单叠拼,而是体现着各自鲜明的建城特点和典型文化特征的融合。沈阳的老城具有汉文化的典型特征,与《考工记》、《王城图》上的记载非常吻合,应该说沈阳的老城格局在全国来说也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沈阳老城又反映着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 “沈阳坛城”内城外郭,内方外圆,以关卫城;宫殿居中,大殿与汗宫分离,按八旗方位驻守和安排城市的功能空间,充分体现着由女真古城演化而来的满族建城思想。再加上由东南西北四塔四寺四方镇位所构成的“坛城”格局,与典型的“曼陀罗”城市构图十分贴切。所以说,沈阳城是汉族文化特点和满族文化特点都非常突出的一座城,对它的空间结构的保护和适当的强调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东传统文化的载体。东北是一个地域特点非常鲜明的地区,东北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关东建筑文化特点。沈阳古城建筑明显区别于关内。如沈阳故宫就与北京故宫大不相同,沈阳故宫的东路建筑群采用了与中国其他宫殿建筑呈院落递进式布局不相同的城市广场式的布局方式,而中路布局又呈现为“宫高殿低”的满族王府式四合院。辽沈地区建筑的构造做法、营造技术、建筑形式也与中原的制式做法有所区别。 

  三、中西文化融合的近代建筑。沈阳的近代建筑在城市中占有相当比例,这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沈阳近代建筑受国外势力和本土奉系势力两个强势的共同作用,更多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体现着外来影响本土化的过程与结果,特别在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和内部结构上更反映出本土文化的突出作用和特点,属于引进型的创造。从这个角度上说,沈阳的近代建筑更具特色和价值。 

  四、闻名中外的工业城。沈阳的工业文明也是构成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特点之一。拥有近百年工业发展史的沈阳,曾经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诞生过数百个共和国第一,蕴藏着丰富的工业文物资源。工业文明对沈阳城市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在,中国和世界都进入了工业转型期,工业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厂区搬迁,老工业环境与设施面临拆与留的抉择。这个历史瞬间是短暂的,这种抉择又往往具有历史性的后果和不可逆向发展的性质。所以在界定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时,应把对沈阳工业遗产的保护列为重要内容之一。 

  做好规划 杜绝“另类保护” 

  专家认为,城市是高层次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产物,一座城市仅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不够的,和谐的文化环境才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现代化城市,不是当代化城市,它应该是一个积累式的城市。 ”采访中,相关专家表示,“从城市的整体出发,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对重点的历史街区、文物建筑的历史环境以及城市中重要的历史建筑明确地加以界定,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做好保护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做到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 ” 

  有关人士建议,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不仅要政府介入,还应该征求专家、市民的意见,集思广益,具体规划。 

  国内外一些“另类保护”的案例已经给了前车之鉴。曾几何时城市热衷仿古,甲地“仿古一条街”,乙地就来一座“古城”,更有甚者,对货真价实的老街拆旧建新。历史文化名城贵在历史遗迹的真实性,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拆除了,其历史信息也随之丧失。破坏性建设和建设性破坏都会给古城保护造成损失。 

  有专家指出,以文化之心对待文化,以历史眼光看待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必须解决的立场问题。国内外的经验也已经表明,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重视保护其文脉,越是文脉深的城市越有魅力,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就是一张最靓的名片。 

  专家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并非矛盾,良好的文物保护工作成果会带动城市相关的旅游业,改善这个城市对外的文化形象,提高城市的魅力。一个城市只要形成长远的规划和战略指导思想,矛盾是可以化解的。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