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映秀镇中心或建纪念广场

admin 2008-11-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5·12”汶川大地震,令处于震中的映秀小镇几乎夷为平地。重建后的映秀镇将以何种面貌重新亮相,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温家宝总理指示,要把映秀镇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也提出,要把映秀镇建设成为“广东援建典范”。

  “5·12”汶川大地震,令处于震中的映秀小镇几乎夷为平地。重建后的映秀镇将以何种面貌重新亮相,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温家宝总理指示,要把映秀镇建设成为“全国灾后恢复重建样板”,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也提出,要把映秀镇建设成为“广东援建典范”。  

  因此也不难理解,这个建设用地面积剩下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镇,用四川业界人士的话来说,“请乙级规划设计院都绰绰有余”的重建规划,却云集了全国规划设计界的顶尖名流。 

  昨日下午,由广东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协会和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共同主办的《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市设计》专家评审会在成都举行。清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五家单位,进行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角逐”。 

  最后,经过由13名分别来自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各高校及四川省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讨论、打分,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天使广场”方案以其强烈的创意风格脱颖而出,成为专家组评审出的优胜方案。 

  据了解,参与评审的五个方案将分别在广东和四川省建设厅网站上进行公示,下个月在映秀镇还将举行灾后重建城乡规划展览,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上报四川省常务会议讨论。 



  建筑设计均采用八级抗震标准 

  会上,专家组观看了五个参评方案的多媒体演示,对于各家规划单位在短时间内拿出如此高水平的设计方案,专家组均表示赞赏。而五个方案也是各有千秋。 

  如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的方案侧重于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整体展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风格则趋向于朴实,强调节约性原则,清华大学规划院的思路是以人为本,打造精品小镇和羌族生态休闲村,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更强调环保理念。 

  安全性原则不约而同地成为各设计方案的重点。如建筑抗震设计严格控制,采用烈度8级抗震标准,在镇区总体空间布局中,利用道路、河川,规划建设“城市防灾轴”,满足城市居民避难、疏散和救援的需求,建筑高度以3到4层为主,少建地下室。 

  映秀镇中心广场或矗立纪念雕像   

  胜出的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选取了“中心”与“波形”两大图示符号,以中心意象表达映秀镇作为汶川地震震中以及抗震救灾现场指挥中心的特殊意义,以波形意象表达地震波的扩散,也寓意着全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精神力量的传递。 

  “中心”是渔子溪台地上的中心广场,中间矗立着60米高的天使主题雕像,底座雕刻着汶川地震中丧生的儿童的姓名。广场周边由柱廊围合,人们站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小镇。 

  此外,设立纪念片区、遗址公园片区、爱河两岸生活服务片区、交通旅游服务片区和工业片区六大片区,其中居住用地的总面积为20.76公顷,占镇区总建设用地的21.25%,安置人口1.02万人。 

  链接 

  广州昨献汶川 

  十民生“大礼包” 

  昨日,汶川县城威州镇的人们惊喜地盼来了千里之外的厚礼,广州献上对口援建的十项民生“大礼包”,“广州速度”再次大显身手。 

  广州市对口援建十项民生工程包括:汶川县第一小学、汶川县第二小学、汶川县第一幼儿园、汶川县羌族骨伤科医院、汶川县新建水厂工程、农村恢复重建通水工程(含灌溉设施)、通村公路工程、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工程、城镇居民安居房一期工程、威州市场等,涉及总投资约4.5亿元,上述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广州市对口支援汶川县威州镇(县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展开,这是目前广东省首批启动项目中涉及面最广、启动项目最多和涉及投资最大的。 

  目前,广州正全力协助做好暖冬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98545件、总价值1300多万元过冬物资的组织、发放和统计工作。 

  此次首期十项民生工程正式开工,加上10月26日启动的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以及穗威青年文化广场正式启动,广州市已启动了12项重要民生工程建设。 

  争议焦点 

  先满足生活需求,还是强调纪念性意义? 

  在昨日下午的专家讨论过程中,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天使广场”为中心的规划设计方案,成为争论焦点。 

  质疑 

  对当地居民心理干扰太大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袁奇峰直言,“这个方案有点过分了,我们的文化里有天使吗?这是外来文化的概念。”他认为,映秀重建首先应该恢复地震前的城镇功能。“旅游是有生命周期的,兴奋一段时间而已。先有生活性的城镇,才有纪念性的城镇。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怎么恢复城镇基本功能,赋予其更好的活力与魅力,探寻民族特色,然后才是与地震有关的纪念意义。” 

  汶川县委常委邓国基是今年7月份从广东到汶川挂职的,他结合自身经历,颇有感慨地说,当地居民如果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灾难,会乐于谈论地震,但如果家里有变故的,一般不愿谈。“给我的感受是,这像一个伤痛,谁都不愿意经常面对,只想尽快回复正常生活。” 

  他说,“这个方案对居民生活打扰太大了。在广州或成都这样做没问题,但如果在映秀生活的人都要服从这么一个纪念意义,我想很多人会离开这个伤心地,这对人的心理干扰太大了,生活在这种氛围里面,长期受不受得了?有些东西要纪念,在特定日子想起就算了,比如清明扫墓,但平常就该恢复日常生活。我比较赞同,生活能如常继续,是最好的重建典范。”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之凌说,如果把小镇做成一个大的纪念碑,是缺乏关联性的。“我们的确面临一个问题,中华民族在全世界注目下做了前所未有的救灾之后,我们所激发的民族精神需要一个载体,但我觉得把映秀镇当纪念地来用,有点‘做重了’。这些方案普遍有做大的冲动,充满城市化和现代气息,但对这样一个小镇来讲,承载过多内容不适合发展。” 

  VС 

  震中典范意义不可取代 

  “作为设计和规划,定位最重要。关于重建的典范,到底是纪念性强还是居住性重要?我觉得不管承不承认,愿不愿意,映秀肯定是世界瞩目的,映秀已经不是映秀人的映秀了。人们过来旅游,一定会提到地震,做不做都一样。”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梁彦彬说。 

  省建设厅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李永洁说:“如果映秀不是震中,就不会征集设计方案,也不用送到省里或国务院讨论。在汶川,体现旅游小镇、风情小镇、历史文化的都可以找得到,但在映秀最突出的就是震中地位,以及因为震中而重新挖掘出来的国际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仁根同时也是此次专家组组长。他认为,该方案的优点是充满激情,令人震撼,布局有特点。“这种构思在别的地方找不到,只有在这个地方,规划和设计有特色。至于是不是叫天使广场?还可以考虑。” 

  广东省对口援川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协调部部长邱衍庆也认为,该方案非常具有震撼力。“从制高点的位置,以最鲜明的体量和最大的建筑形象表现出来,首先控制了整个映秀纪念镇的特型,浑然天成为一个纪念馆。这也符合映秀作为震中的纪念性,一到镇口就看到了天使广场,很巧妙。当然建筑形态可以改变,比如不要采用欧式栏廊,改为羌族风格。” 

  四川省建设厅城乡规划处总规划师邱建建议:“从地震遗址来看,震中映秀肯定是个不可替代性的元素。这个方案放在正常情况下的确不适宜,但作为标志性,如果说打造一个公共空间的话,可以用软质景观把广场和居住区隔开,比如用参天大树营造比较幽深的感觉,就不会显得冲突太强烈。”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