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都江堰:重建新城乡

admin 2009-05-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市在5.12大地震中的损失,就伤亡人员而言,要低于汶川、北川等重灾区。但都江堰是10个极重灾区之中,城镇受灾面积最大的地区,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近90%的房屋受损,重建恢复的难度也更大。那么地震一年后,这里的重建进行的如何?他们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呢?
  2009年5月9日播出节目《都江堰:重建新城乡》

  内容介绍: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市在5.12大地震中的损失,就伤亡人员而言,要低于汶川、北川等重灾区。但都江堰是10个极重灾区之中,城镇受灾面积最大的地区,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近90%的房屋受损,重建恢复的难度也更大。那么地震一年后,这里的重建进行的如何?他们又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呢?

  解说:当记者来到都江堰的时候,这里的灾后重建已经进行了10个多月。地震后,都江堰提出了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口号。在5.12大地震中,都江堰的城市和乡村有22万户房屋被严重损坏,40多万人无家可归,那么震后的都江堰如何重建失去的家园呢?

  记者:那么要重建的话,它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它的艰巨性,复杂性,是我们在灾后重建面临的,第一重大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城市,我们在城市的受灾家庭,它的这种房产的资源价值,它的贫富的差距,房产本身的地段不同、位置不同等等。它的利益格局,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任何一个群众的诉求,都可能是整体性的,都可能引发相关联的、一连串的问题,这个是非常艰难复杂的。

  解说:针对灾后重建中出现的各种诉求,从年5月底,成都市相继出台了城镇住房重建的相关政策。按照规定,房屋的重建有七种模式可以选择,最主要的一种是:每户可以用自己原来的土地和房屋所有权置换70平方米的救助安置房或者领取14万元的货币救助,另外还有原址自建,维修加固,异地重建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面对多种可能,同一栋楼的居民最终的选择却大不相同。

  原住民(幸福社区):他们在等政府的救助。

  外来购房户(幸福社区):你说这个话我有点反对。

  原住民(幸福社区):为什么反对?

  外来购房户(幸福社区):是,你说的话专门针对购房户,你只能说你没条件,你怎么能说针对购房户,购房户现在没说啥。

  原住民(幸福社区):我们还是想快点把它修好。

  解说:幸福社区是都江堰市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有2000多户居民,39栋房屋。这些房屋都是农转非居民在自家宅基地上盖起来的自建房,住户中有原住民1100多户,另外还有900多外来购房户。大地震使这里的34栋房屋夷为平地。去年8月,这里被都江堰确立为城市住房重建的第一个试点社区。但是重建一启动,各种利益诉求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出现。

  外来购房户(幸福社区):我们愿意原地重建,因为我们是失地农民,这个是我们生活口粮。

  外来购房户(幸福社区):我们是购房户,购房户,我们就要中央的政策和四川省的政策,该咋搞我们就咋搞。

  解说:在幸福社区,原住居民靠自建的商铺和房屋出租有着不错的收入,他们更愿意选择原址自建,重修房屋和商铺,以保证今后的收入来源。但是购房户们则更希望选择置换70平方米的安居房或14万元的货币救助。

  外来购房户(幸福社区):他们就说要不就重建,有的就说重建不好,不给钱,我们又加固。但是后来,反正这个思想都很波动,不稳定。

  文作夫(都江堰市幸福社区重建工作负责人):有的老百姓希望自己的房子,尽快地把它拆除了,重建,自己在里头先搞,把房子还故意地搭起来了。有的为了保住自己的房子,千方百计地都不愿意拆。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重建的时候,原住民就有一些人,不是多数。有些人就冒出一个想法,我原来卖给你便宜了,你走人吧,你就找政府去,政府给你安置。我的房子自己坏了我自己重建,我把你的也重新建,建了我再卖一次。

  文作夫:当初市委政府给我们设想得好,那就是商住分开。商住分开了之后,商场可以发展起来,居住也可以更加美好。当时政府还想把上海的超市给他们引进来,但是最后方案拿出来之后,跟老百姓一见面,老百姓立刻就把它否了。

  解说:当时都江堰依照灾后重建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对幸福社区的功能和布局进行重新规划,消息传来,引起了部分居民的猜疑。

  村民:究竟政府把我们转到哪去,当时大家心里都是犹豫的。

  记者:有什么问题?

  村民:当时呢,好像听到说,我们这个地方,都江堰市要总体规划,就是说整个房子要由政府来规划,规划不能修六楼了,只能两楼、三楼,都江堰是旅游区 就是这样子。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群众的利益诉求,相互之间是差异很大的。但是从总体上,对于政府所做的工作,从规划、政策制订、安置方式,一系列的工作,群众作为一个整体觉得他们要监督,政府是不是在损害我的利益,这是总体上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呢,真正作为群众之间的诉求,需要,又是千差万别的。

  解说: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幸福社区的农转非居民在宅基地上盖的房子并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而外来的购房户们则更担心自己当初买的房产是否能被承认,能否和当地居民一样获得相应的救助补偿。

  外来购房户:在那一段时间,没有听到政府的政策的时候,心里面乱得很,好像是神经都有点有问题一样的,就怕待遇不一样。有些事情怎么说呢,平民百姓为一些小事情不沟通,大家都不去沟通,就认为是这一种矛盾。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一栋楼里面,楼上楼下的,左面右面的关系,很复杂。那么我们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去解决,越要去面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面对群众,就是沟通。

  解说:为了解决两类住户之间的诉求与矛盾,市委书记刘俊林多次来到幸福社区听取大家的意见。

  村民:现在有80%的人都愿意重建,现在还有部分,还要享受14万(救助款)。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大家如果同意的事我们做,不同意的事我们绝不做,大家接受不接受?

  村民们:接受。

  记者:面对这种千差万别的利益诉求,然后又争得不停,当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我绝不强迫你们干任何事情,你们不答应的事情都可以不干,但是前提,要实现这么大一个区域的重建,必须是你们达成一致,今天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但是希望你们再商量,再想办法。但是我要求的就是符合规划,符合社会稳定和谐。

  解说:在那段时间,都江堰各级政府干部与住户们面对面的交流会经常在幸福社区出现。

  记者:你大概去了多少次?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前前后后那就说不清楚,大概二十次,三十次都有。类似的争论交流,类似的这种过程,通过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多次的努力磨合,最后达成一致,接受规划方案,然后达成协议,共同建设。

 解说: 经过数十次的开会沟通,都江堰房管局和幸福社区又针对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协调,并及时调整了相关的措施。最后60%的住户选择了原址自建,其他选择了置换安居房和货币救助。

  村民:我们登记的时候房产局确定了,给我们登记了,心里面就有点踏实了。

  记者:那后来到底待遇一样不一样?

  村民:现在待遇是一样的,因为我有一套住房户,有一间门面,现在我这次自建,还是一间门面和一套住房。

  记者:比如说你那一栋楼里的,大概大部分人是什么反应?

  村民:都非常高兴,政府要救助我们每户二万五,还每户可以贷六万块钱的款。

  记者:这两笔钱够不够?

  村民:不够,自己要出个两万多

  记者:自己要出两万多。一般家庭,比如说像你们家,拿得出来吗?

  村民:基本上差不多。

  解说:按照国家规定,城镇的住房重建每一户到可以得到平均2.5万元的救助,农村每户得到2万元的救助。在城镇,每一户还可以用房屋土地作为抵押申请贷款。

  记者:这个利息是多少,几年还清?

  村民:三年期4厘5,五年期4厘8,有愿意贷两年的,有愿意贷三年的。

  记者:你贷的是几年的?

  村民:我准备贷三年期的。

  记者:这个贷款利息对你来说,能承担得起吗?

  村民:能够承担得起。

  村民:如果我要贷还是贷六万,三年还清,基本上没有问题。我要么打工嘛,要么做点小生意,还是没有问题的。

  村民:原址重建第一栋房子,现在开工,放炮!

  解说:2009年2月17号,都江堰幸福社区的第一栋自建楼房终于正式开工。作为城镇房屋重建的试点,幸福社区的重建仅仅是都江堰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利益诉求,类似的矛盾是都江堰的干部们每天都要面对的。

  记者:面对这么多的困难,这么多的矛盾,作为您个人来讲,这个工作的心理压力大不大?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我们应该说这么一年的时间,极端情况下走过来,是经历了这个考验的。全市我们对干部的要求是这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停车,可以面对任何问题,但是都有一条,有问题不怕,但要说得清楚,有问题不怕,但必须要解决。

  解说:预计到今年年底之前,除了一些高层建筑之外,整个都江堰城区的安居房工程都将完工。那么在地震受损范围更广的农村,都江堰的重建存在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解决呢?

  解说:向峨乡是都江堰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死伤两千多人,95%的房屋发生垮塌。地震发生后,新闻调查的记者曾多次来到这里进行采访。地震后一年,新闻调查的记者再次来到向峨乡,在通往乡镇的道路两旁,一幢幢新建的住宅楼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向峨乡老百姓灾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是否都能搬进新居呢?我们首先找到了在向峨乡场镇旁居住的唐凤。

  记者:看到学校垮了吗?

  唐凤:看到了。很响那种声音,轰隆轰隆,像爆炸的声音一样。

  记者:第一反应是什么?

  唐凤:第一反应跑去救娃娃。

  解说:唐凤亲眼目睹了地震时向峨乡中学的垮塌,她在向峨乡中学读书的儿子在地震中遇难。

  记者:你好。

  唐凤:坐吧。

  记者:大姐,你好,洗衣服是吗?上次我们来的时候,你不是说自己盖房子吗,这都盖起来了。什么时候盖的?

  唐凤:八九月份,又去买的树枝把它栽的,搞搞绿化。

  记者:这些树都是你们后来自己栽的?

  唐凤:对。

  解说: 唐凤家的房屋在地震中全部垮塌,唯一留下的是家里的灶台,当时她们就在灶台旁边,搭起了棚子,开始震后的生活。

  记者:当时我们第二次来的时候,在这儿吃的饭吧,是不是

  唐凤:对。

  记者:这个锅台还是以前的锅台?现在做饭还是用这个?

  唐凤:对,还是用这个。

  记者:那我看我们刚才过来的时候,有好多人都搬到新楼里面去了,你们怎么没搬啊?

  唐凤:我们这个地方的安置点,你说永久性的安置房吗?

  记者:对,就是那个新的安置房。

  唐凤:那个我们的(房)还没有修完,听说是下个月,好像下个月吧。

  记者:下个月就搬进去了。

  解说:住在向峨乡海虹村的任龙富,在当地被称为任木匠,是百姓心目中的抗震救灾英雄。5.12大地震中,他现场自制了两台吊车,组织救援人员救出了五十多名学生,但他自己的女儿不幸遇难。

  记者:像你们家能够告诉你们,什么时候搬家?

  任木匠:估计八月份应该搬过去。

  记者:像你们家,要是给了你们这个房子以后,你们这个地方怎么办呢?

  任木匠:这个地方还给国土部门,种庄稼,虽然现在不好种庄稼,就栽树子,栽树子和竹子,就还耕了。

  记者:这块宅基地就还给政府?

  任木匠:还给政府,还给国土局。

  记者:那要交钱吗,搬进这个新家?

  任木匠:搬进新家不交钱,你又不出钱,国家给你修好 你光搬进去住,统规统建。

  记者:这个标准是怎么定?

  任木匠:每个人35平米,我们家里面四个人,140个平米吧。

  解说:在向峨乡,正在建设的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共有十六个。春节前,其中的三个安置小区已经建成,八百多户农民搬进了新居。

  记者:什么时候搬进来的?

  村民:去年腊月二十七。

  记者:生活几个月了,感觉怎么样?

  村民:好。

  记者:怎么好?

  村民:我们房子倒塌了,把房子修好了,就是好嘛。

记者:如果政府不给你们盖这种房子,让你们自己盖的话,盖得起来吗?

  村民:盖不起来,哪里盖得起来。

  记者:盖一个房子大概要多少钱?

  村民:一家人随便一二十万。

  解说:遭受地震重创的向峨乡有3300多户农民的房屋需要重建,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安置房的建设成本平均是每平方米1300元,向峨乡就需要资金8亿多元。那么对于震前经济落后的向峨乡来说,这笔资金能拿得出来吗?

  付岷涛(向峨乡党委书记):当时破坏面很大,95%的房屋都垮了,那么最迫切的就是要给他建房子。确实,建设的一些资金用量也很大,那么怎样来找钱,其实当时我们也是在困境中。那么后来就是结合到土地整理,还有包括(土地)指标的挂钩,那么这样来找钱。

  解说:土地整理就是通过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出大量的宅基地,并重新变为耕地,再用这些新增的耕地,去置换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并获得相应的资金,这是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各项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

  罗朝鹏(都江堰市统筹城乡工作局局长):整个灾后重建,应该都是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推进灾后重建。

  记者:那统筹城乡跟以前的思路,到底不同在什么地方?

  罗朝鹏:把农村的资源,以前是不能流动的资源,不能融资的资源,变成能够融资,能够变成资金的资本,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不同。

  解说: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打破持续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推进城乡统筹的各项改革。2007年,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久,成都就推出了城乡统筹的一项重大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08年2月,这项改革首先在都江堰启动试点。

  罗朝鹏:第一大步做什么,就是确权颁证,让老百姓把土地、房屋、林权给确权,权属搞清楚,然后登记,颁证。就好像每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也是一个人,你不发身份证还是一个人,我们做这个事,相当于就是发一个身份证,让他能够如果条件具备的时候,可以流转,让它发挥作用。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群众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把这样的资源转化为资本。

  记者:怎么转化呢?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实现它的资金的引入。那么它的转化方式就是,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节约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实施挂钩。

  解说:这种做法的依据来源于我国《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项耕地保护制度,这就是占补平衡,占补平衡是为了保障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城市建设征用多少耕地,就要在农村补充相应数量的耕地,以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这种情况下,那么城市用地的增加,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就可以实现一个平衡,同时也可以实现一个资金的流动。你城市建设用地,你要创造新的土地,你要付成本,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实现了资源转化为资金,这是个大头。

  记者:这个具体怎么转化的?比如说农村节约出来了一亩土地,那么他把这个土地指标,拿到城市去。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 大体上目前的水平是15万到20万。

  解说:向峨乡通过土地整理,节约宅基地2800多亩,土地指标置换资金达4亿多元,成为安置房重建的主要资金来源。

  那么向峨乡新建的安置房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春节前,唐凤的母亲在向峨乡棋盘新村分到了一套安置房,记者随唐凤来到这里。

  记者:几楼啊?

  唐凤:三楼

  记者:他们一共是几口人啊?

  唐凤:四口人?

  记者:那分了多大的房子?

  唐凤:每个人35平米,四个人四三一百二,五四二十,就一百四十。

  记者:一百四十个平方,上下两层都是吗?

  唐凤:是的。

  记者:当时这个房子是是怎么分配的?

  唐凤:抓阄嘛,一个队里面的人都来抓那个号,房号早就编出来了嘛,抓到底楼就是底楼,抓到楼上就楼上。这是厨房。

  记者:这个地方已经通煤气了,是吗?

  唐凤:通了,年前都通了。

  记者:你们以前的时候不用煤气,现在用煤气习惯吗?

  唐凤:不习惯,这个火跟和烧柴不大一样,不大用得惯,慢慢习惯吧。

  记者:你妈她自己有没有来看过这个房子?

  唐凤:来过,看过。

  记者:她觉得怎么样?

  唐凤:她觉得房子还是好。

  记者:那你愿意搬吗?

  任龙富:愿意搬。

  记者:为什么呢?

  任龙富:从农村转到小区里去,整栋楼就跟一个生产队一样,那肯定热闹一点。但具体不知道,没有住过这个小区,我相信住到里面生活会有所改变。

  记者:因为什么呢?

  任龙富:第一天,天然气给你牵过去了,你像我住在这,可能把天然气给我牵过来吗?不可能的事。

  解说:向峨乡这种按照规划集中建房的方式,被称为统规统建。在整个都江堰有4万多户农村房屋需要重建。除了统规统建之外,还有原址自建,联建等六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中联建也是一种解决资金难题的典型模式,记者来到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进行调查。

  记者:你们这儿茶坪村总共有多少户?

  刘明福(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村委会主任):我们这个茶坪村有153户。

  记者:需要重建的是多少户?

  刘明福:需要重建的大致就是97,98户

  记者:那这些户都选择什么方式来重建?

  刘明福:有少数选择自建,但是95%的都是联建,联建就是社会投入资金,农户出宅基地,然后共同搞灾后重建。

  解说:联建和统规统建一样,也是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之后,农村重建房屋的一项制度创新。改革之后,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交易转让,农户就可以将一部分宅基地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让给企业和个体投资者,由他们出钱给农民盖房子。

  记者:双方联建了以后,原来这个土地的使用权是怎么划分的?

刘明福:就是说老百姓原来的宅基地,同样还是他的宅基地,他剩余的宅基地流转给集体,集体就是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通过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给建设方、投资方,投资方拿到本本,有两个本本。说穿了就是拿我们剩余的宅基地换人家的房子。

  记者:说白了等于是农民拿土地换房子?

  刘明福:宅基地,宅基地换房子。

  记者:宅基地换房子。

  刘明福:就是,就是。

  解说:按照成都市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在联建中,农户已经确权的宅基地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让给联建投资方,联建方拥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期限为40年。

  联建方式中,也有多种形式可供农民选择,一家一户可以引入联建方,多个农户也可以把宅基地合在一起转让、引入联建投资。

  记者:当时你听到这个联建政策的时候,说把你自己的宅基地拿出来,你愿意吗?

  村民:还是愿意

  记者:为什么愿意?

  村民:因为自己没钱修,互相都有好处,比如说你们来联建,双方都有好处,你自己没有钱,你们来修房又找不到地,一举两得大家都有好处。

  解说:王全是茶坪村的一个联建户,他们家的宅基地面积共400多平方米,其中的223平方米流转给了一位想做乡村酒店的个体投资者,现在由这位联建方投资50万修建的两栋二层小楼已经建成,其中的一栋是王全家的。

  记者:以前有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自己没有出钱,别人把房子给你盖好了?

  王全(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村民):以前没有想过,因为政策不允许,没有想这个问题,现在政策允许了,我才有这种想法。比如说先前我想自建,地震前,那么地震后不用我出钱了,何乐而不为呢?我是这样想的,虽然地震房屋倒塌了,看到损失了,实际上后来我是赚了很多的钱。

  记者:这话怎么讲?

  王全:就是当时房屋倒塌了,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后来经过灾后重建的政策出台,参与联建了以后,我倒赚了很多的钱。

  记者:你算过这个账吗?现在倒赚回多少?

  王全:单一地从房屋方面来看,我起码赚二十万没有问题吧。

  解说:目前,都江堰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基本解决了农村房屋重建的资金难题,到今年年底之前,所有的农民都将搬入自己的新家。

  解说:在都江堰受灾最为严重的向峨乡,学校、医院、道路等大量基础设施都被破坏,目前这些公共设施正在重建之中。我们找到了曾经采访过的向峨乡小学六年级学生苟子幸,目前她正在蒲阳镇的板房学校上学。

  记者:你现在学习成绩是什么样的?在你们班里或者是年级里?

  苟子幸:我们年级只有一个班,在班上应该算得上前三名吧。

  解说:去年6月,新闻调查关于5.12大地震的节目《向峨乡纪事》播出后,不少观众被苟子幸的坚强所打动,一位成功的商人主动提出资助她今后的学业,后来一位上海的李阿姨也提出要资助她。

  苟子幸:她就是说想帮助我,然后说我这边已经有人在帮助我了,然后我就拒绝了。因为我觉得,我就说把她这份爱心去献给别的人。

  记者:那你有更多的帮助不好吗?

  苟子幸:但是我想我已经有一份帮助了,我觉得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我为什么不把这份帮助献给其他的人呢?

  记者:那你现在上学的时候,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会回向峨乡吗?

  苟子幸:有时候会回。

  记者:回向峨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你以前的小学有什么变化啊?

  苟子幸:以前的小学已经被推掉了,现在的小学很漂亮。

  记者:你看到了吗?

  苟子幸:看到了,学校很宽,然后全部的结构全是用木头做的,而且结构样式都是十分的好。而且我看到那里的示意图,看到特别的漂亮,

  记者:你有没有想到,向峨乡小学以后会是这样的?

  苟子幸:没有,没有想到。我想,以后可能我们的学校就会办不起来了。

  记者:你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办不起来了呢?

  苟子幸:因为当时地震过后,没多久,然后到处都是一片的狼藉,根本没有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会建得这么的美丽。

  解说:未来的向峨乡小学正在加紧施工,这所全木质结构的小学由加拿大捐赠木材,由上海援建。作为对口援建城市,上海将在未来三年里投资80亿元,为都江堰兴建所有的学校、医院等各种公共设施。

  唐凤:地震后出去打工不好打工,走远了,家里需要人照顾,我有一个老父亲。

  记者:你觉得你希望政府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条件或者帮助?比如说在挣钱收入方面。

  唐凤:工作的问题肯定办不到,这么宽的面积,这么多灾民,不可能说针对每一个人。我们现在只能慢慢找零活做,能够做点小生意就做点小生意,你不可能什么都去找政府。

  解说:未来新的家园已经无需担心,安居之后要考虑的是如何乐业。唐凤和丈夫发现村民们陆续搬进新居,装修房屋就需要各种建材,于是他们在棋盘新村租了一间小店,卖起了卫浴洁具。

  记者:你在那个地方做生意,是第一次做生意吗?

  唐凤:是,第一次。

  记者:你心里能适应吗?

  唐凤:当时我是看到别人,我就跟着学嘛,学着做生意。我说以后安置房修更多,比如水龙头坏了,卖点小零小碎的,我就想肯定还是可以。

  记者: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唐凤:看生意,生意好了能赚个七八百,生意不好就两三百。

  记者:够你们平常生活用吗?

  唐凤:肯定不够。

  记者:那怎么办呢?

  唐凤:节约嘛,钱多了就多用,钱少了就少用。反正节约嘛,实在是用钱不够就借点。

  解说:由于任木匠懂得专业的机械制造技术,现在,每天都在忙于各种工作。

  任木匠:有人喊我去工作什么我都去,不管你是从事哪项,土木工程或机械工程我都做,不管你是谁的朋友我都帮,我现在手头至少有三个工程。因为他们使用我的技术,他们每个月管我的工资。

  记者:像你这个是有技术有能力,活都干不完,那别人呢?一个技术要稍微差点,或者是没有技术的人,他们挣钱怎么挣啊?

任木匠:没有技术的人,国家有培训过两批人才,培训的焊工,现在我手上都用了,两个才培训的焊工,有技术的帮着带一下。

  记者:是地震以后培训的是吗?

  任木匠:地震以后国家办的,国家搞的培训。

  记者:你们村里面参加培训的有多少人?

  任木匠:我们村这个里面有十几个人。

  解说:地震之后,不少砖厂、砂石厂都找到任木匠,让他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这时候,任木匠总不忘给周围的村民们介绍工作,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人跟着他一起干活。另外,向峨乡政府也开办了各类技术的免费培训班。

  记者:你是跟任木匠一块干活的是吧?

  向峨乡村民:是的,是的。

  记者:你是参加过培训,是吧?

  向峨乡村民:是地震过后培训的。

  记者:你原来干什么的?

  向峨乡村民:原来在家务农的。

  记者:怎么想到去培训呢?

  向峨乡村民:政府让我们创业,地震后怎么维持生计,就叫我们去镇里进行电焊工培训。

  记者:跟你们一块参加培训的人多不多?

  向峨乡村民:我们那一次八十多个人吧,向峨乡的八十多个人。

  记者:那你培训完了之后,他们负责介绍活吗?

  向峨乡村民:介绍活,有些地方远没有去,我就在当地,我跟任木匠联系在他这儿做点活。

  记者:在这儿一个月能有多少钱?

  向峨乡村民:他们这儿五十块钱一天。

  记者:五十块钱一天,那你这个钱够生活用的吗?

  向峨乡村民:应该说够了,够了。

  解说: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城市,灾后重建不仅仅意味着当下房屋的重建,更意味着发展和未来的希望。那么都江堰对于自己的未来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记者:在这个规划当中,都江堰未来的发展规划蓝图是什么样的?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这个(规划)大体上表达出了我们城市的一个性质,就是在灾后重建的城市发展的方向,是以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

  解说:都江堰汇聚了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旅游业一直是都江堰的支柱产业。5.12大地震之后,都江堰提出了发展型重建的模式,计划通过灾后重建实现跨越式发展,把都江堰建成为一个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为此都江堰按照成都统筹城乡的思路,对未来几年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布局进行了科学的规划,甚至把乡村的各种旅游资源也纳入了整体规划。

  罗朝鹏:就是我们整个规划是全域都江堰的规划,不仅仅考虑城市建设规划,我们从城镇、城市、村庄、农民居住地建设的规划。

  记者:那么具体到乡村,会规划到哪一级,比如镇、乡还是村?

  罗朝鹏:村,农民的房子建好以后,每建一个地方,我们就要建成一个景区,每建一个地方就要建成一个景点,就要和我们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结合起来。一些企业就可以来给农民,把房子建好以后,把宅基地、把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做酒店,做体育运动休闲中心,做一些休闲度假服务产业。

  解说:茶坪村在地震前就有一些农家乐,和一些旅游项目,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联建方式为这里的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你们家的房子会做成客栈吗?

  王全:就是拿来做客栈,准备做客栈,这些都在建,就是这个老板他要把它做成客栈,他要搞客栈,我也搞客栈。

  记者:你这个房子也做客栈?

  王全:对,楼上搞客栈,楼下我自己住。

  记者:楼上有几间房?

  王全:楼上有四间。

  记者:你有没有估计做客栈的话,一个月能有多少钱收入?

  王全:目前应该说是一种新兴的乡村连锁客栈,是新生产物。以后的收益,一个月应该几千块钱不成问题。

  培训老师:不管是搞农家乐也好,还是在我们酒店的餐饮问题上,如果说我们发现菜品有蚊子或者是有异物的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处理呢?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解说: 为了发展好未来的乡村旅游,都江堰大观镇政府还专门为茶坪村村民们提供了厨师、酒店服务等旅游项目的免费培训。

  刘明福(茶坪村主任):老百姓收入增加了,他的生产生活才能提高,没有钱怎么行,最终老百姓包包里要有钱。

  解说:地震一年后,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等景区的旅游得到了初步的恢复,游客数量已经达到地震前80%的水平。城市的街道店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气。都江堰这座被灾难重创的城市正在慢慢地恢复着往日的生机。

  解说:现在,苟子幸在蒲阳镇的板房学校寄宿学习,今年9月就要升入初中。为了照顾她的生活,妈妈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记者:我记得上次采访你的时候,你说妈妈那个时候心情不好?

  苟子幸:嗯,是的。

  记者:她现在怎么样了?

  苟子幸:妈妈现在好多了。

  记者:这段时间里边她哭过吗?

  苟子幸:哭,也哭过,但是没有以前那么伤心了,平常一般不会哭的。

  记者:那你还会去安慰她吗?

  苟子幸:还会啊,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回去,妈妈也哭了。

  记者:你呢?

  苟子幸:我有点想哭,但是还没有哭出来。

  记者:为什么呀?

  苟子幸:因为看到妈妈哭,我觉得我不能再哭了,妈妈已经很伤心了,我不能再让她伤心了。

  记者:你当时去安慰她了吗?

  苟子幸: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妈妈还是在哭,我就只有在边上让她哭,我想哭也是她一种发泄的方法吧。

  记者: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

  苟子幸:是我自己想的。

  苟子幸的母亲:地震之前就觉得她还是一个很会撒娇,很娇气的孩子,但是自从这次地震过后,她在这方面已经完全看不到了,有那种独立,而且有那种坚强的那种味道。

  记者:她现在还会跟你撒娇吗?

  苟子幸的母亲:不会了,再也不会了。因为我觉得如果是每当我自己有时心情烦闷的时候,如说在某种事情上有一种埋怨,就觉得一个人好累哦,她就会你旁边,她说妈妈,怎么会是你一个人呢?还有我呢,她都会说这种话,怎么会是你一个人呢。

  任木匠:我不断地去接触新生事物,不断地接这些活路来做,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死难者,我们惦记他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我们要好好过下去。

  刘俊林(都江堰市委书记):经历了地震的考验,经历了最艰难的时期,都江堰的山山水水在总体上也在经受了考验之后,也恢复了新一年的生机,尤其是都江堰的人民,以他们面对灾难面对困难之后的表现,是令我尊敬的,所以我觉得有了这样一个好的自然、人文和群众的基础,都江堰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