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威海城市森林建设堪称典范 城市归于自然

admin 2009-05-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走遍四海,还是威海。”近期央视的一句广告词这样说。威海为什么好?“威海最好的原因是威海森林城市建设得好,环境建设得好。”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山东威海市市长孙述涛如此阐释。   
  “走遍四海,还是威海。”近期央视的一句广告词这样说。威海为什么好?“威海最好的原因是威海森林城市建设得好,环境建设得好。”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山东威海市市长孙述涛如此阐释。

  中国园林网5月19日消息:“走遍四海,还是威海。”近期央视的一句广告词这样说。威海为什么好?“威海最好的原因是威海森林城市建设得好,环境建设得好。”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山东威海市市长孙述涛如此阐释。

  多年来,威海市始终把生态绿化放在首要位置,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工程、作为建设幸福人居城市的基础工程、作为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利民工程来抓,按照“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原则,将建设城市森林与优化人居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变“在城市中建森林”为“在森林中建城市”,形成了“林海相依、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的生态格局。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9%,城市绿地率达到41.7%,人均公园绿地达到24.1平方米。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威海强化“没有生态化就没有现代化”的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出台了《威海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将造林绿化与城乡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等衔接,着力构建一个多层面的规划体系。

  根据规划,在城市空间拓展上,威海充分考虑到保护林地、发展林地的需要,摒弃了稳定蔓延型的传统形态,规划了“1个中心城市、4个次中心城市、12个中心镇”的组合型城市集群,避免城市过于集中而带来生态压力,也避免城市拓展损毁林地。在编制《威海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时,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自然环境特点,细化了全市范围内的生态分区规划,明确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并出台了绿地系统、湿地资源、饮用水源地等方面的一系列专项规划。威海还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在不断增加绿色储蓄的同时,本着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规划发展特色林业、林果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三大产业”,着力探索“治山、养山、绿山、富山”的发展道路。

  威海地形属于丘陵地带,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积的68%。市区依山傍海、层峦叠嶂,具有“城在海中、山在城中、楼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独特景观。有人提出,与城市紧密相连的青山完全可以满足城市的“绿肺”功能,没有必要再花代价搞造林绿化。但威海坚持生态环境不能只保护、不建设,要通过当前的积极行动,把过去开荒造田毁掉的林地恢复起来,把应该成为林地的区域发展起来。

  为此,该市提出每年植树2000万棵、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的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实施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通道林、沿海防护林、城乡园林“五林工程”。因为坚持保护林地与发展林地并重,威海逐渐形成了联动推进的造林绿化格局。

  造林绿化、建设森林城市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威海始终注重从制度机制建设入手,努力建设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去年以来,该市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绿色文明,开展了绿化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激发了全市上下“热爱家园、绿化家园”的积极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该市引入了承包机制,在市直部门、驻威单位和市属企业实行包山头绿化,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一包几年不变;完善了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完善了资源管护机制,通过出台《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封山育林管理办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设城市森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后,威海将继续为创造优美、清新、安全、舒适的生态环境而努力,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目标,从而为广告词“走遍四海、还是威海”不断增添新内涵。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