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现代田园城市 造“亲水活水”成都

admin 2010-03-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10年,成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勾勒了一幅“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美好画面,丰富的山、水、田、林自然资源,就是这幅图画的生态本底。

  2010年,成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勾勒了一幅“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美好画面,丰富的山、水、田、林自然资源,就是这幅图画的生态本底。 
 
  对成都这座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而言,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城市的灵魂,已熔铸成为城市文明、城市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如何做好水文章?如何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市水域环境,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处?作为主管全市“有关水的事务”的行政管理部门,市水务局在考察学习、专家座谈、征求市民意见后,形成了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在第18届“世界水日”、第23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我们走访了市水务局,对具体措施进行细致解读。突出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着力构建“水旱从人、人水和谐”的水资源水环境,打造“水清、无味、有鱼”的水域生态,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全国一流”的水利设施,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科学管理的抗灾减灾体系,智能有效的水务管理体制……一副亲水活水型城市的优美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水规划 

  科学规划 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核心提示:对正在编制的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对全域成都千年水网恢复进行论证,调整河道水功能区划,提出田园城市亲水、活水规划方案。 

  “连通有关渠道,恢复成都市的‘水网’。”年初,市水务局开设网络平台,就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涉水事务向广大市民“借智”时,就有市民提出这样的意见。不约而同,3月初,我国著名水资源专家、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浩应邀来蓉做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专题讲座时,也提出“疏通城市河网水系,构建大水网”的建议。 

  众所周知,成都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广袤的成都平原上,若干条曲折蜿蜒的河流肆意流淌,倒映着城市、城镇发展的身影,成为道道流动的风景线。但这样一个现实不容忽视: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河流开发程度过高……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多重水问题。据了解,成都平原的上游——岷江来水以及成都本地降雨径流逐渐衰减,来水量正逐年减少;人口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让水资源供给和保护压力加大,成都市的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全省平均。“在全国667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420个,成都位列其中。”也正因为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河流消失或湮灭在了地下。 

  水资源有限,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充分掌握成都市水资源现状,让水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我市启动了“水资源综合规划”,邀请拥有庞大专家团队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来进行这一项课题研究。专家们通过对成都市水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我市拥有的天然水源、可控水源、可用水源的情况,专题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配置机制,让来自都江堰的同一方水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提高单方水的重复利用率。该规划预计明年完成,将成为指导成都市今年一段时间水资源管理的“纲要”。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自然,而是一种强调在保持生活质量的同时使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形态。根据“综合规划”,我市将研究确定流域水资源在总体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中的地区和行业配置方案;统筹提出河道生态用水量方案和成都平原水系街道、水网社区规划方案;对新建水库、湖泊和塘堰等备用水源工程、“全国一流”水利基础设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工程等规划进行完善。 

  成都市污水处理回用规划、成都市水务信息化规划、小型水库建设规划、县级水资源规划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今年,一批涉水事务规划将启动。同时,市水务局将开展锦江下游—生态河道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研究南河流域灌区整合、着力东风水库扩建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水资源开发利用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需求,经济社会发展要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这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理念。可以想象,通过科学的前期规划,天府大地将形成“水旱从人、人水和谐”的美好画面。 

  水生态 

  治理河流 营造生态优美的水域环境
  

  核心提示:高品位整理河道水系,满覆盖建成排水收集处理系统,打造“水清、无味、有鱼”的水域生态。 

  春光明媚,白河下游的凤舞湖碧波荡漾,植被丰盈。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生长着美人蕉、芦苇、水花生等水上植物,时而还有白鹭飞过。许多市民坐在岸边,撑伞垂钓,悠然自得。看着这美好的一幕,谁能想到,早在两年前,这一河段还是颜色深污、气味刺鼻的劣五类水质。 

  白河是双流县城唯一骨干排洪通道,曾经因污染而水质差、沟渠不畅。被确定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流后,当地政府对白河分四期工程进行综合整治,工程设计以防洪为主,兼顾生态、景观功能。走进白河,生态治理的美景处处可见:静谧的水面上,飘摇着一座座鲜花盛开的花床,这是移动的人工湿地,可吸收水中杂质,保持水流清澈;人工湖泊处,随时可见一辆小船穿行在宽阔的湖面上,这是被称作“移动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净化船,可对水下10米深处的水质进行净化…… 

  如今,白河已从昔日一条不大的排洪河,摇身一变,成为水面宽广、拥有多个人工湖泊的生态河、景观河,成为当地居民休憩、散步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戏水、玩水,与水亲密接触。 

  近年来,在成都平原上,一条又一条曾被污染的河流正在恢复清流。从2006年起,我市拉开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序幕,以城郊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污染严重的河流、沟渠为重点,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双管齐下,严格控制污染源,同时截污、治污,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去年,在完成了岷江内江流域污染最为严重、对全市水环境影响最大的42条河流的综合治理后,又启动了岷江外江流域、沱江流域污染严重的20条河流的综合治理。清除河道淤积物,清运垃圾,整治和关闭排污企业、养殖场、农家乐、屠宰场,拆除和改造直排厕所,建截污堰,建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生态湿地……一系列“组合拳”打出后,河流水质不断完善,河流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 

  去年,市里还启动了中心城区河道治理专项行动,对绕城高速公路以内的139条、800余公里长的河道实施专项治理,通过河道乱污治理和排水治理,努力实现污水不下河,并预计用一年多的时间,对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的河道实施重点治理。目前,首批“挂牌督办”河道中的摸底河已经碧波荡漾,相关部门还对摸底河进行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河道垃圾、两岸环境卫生、树木绿化等都常管常清常维护。 

  河流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城市河流更是居民休闲的最佳场所,市民生动的日常生活的界面,以及人与自然、与社会的交流场所。“对河流的治理,‘水清无味’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逐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实现‘水清、无味、有鱼’,才是我市追求的最终目标。”据了解,在河流治理中,我市将同时高品位整理河道水系,全面实施河道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堤防岸线生态、亲水型改造,实施成都平原人工湖泊和人工湿地建设、千年水网和原生态水岸线恢复,统筹安排“充足基流、清澈水质”的生态环境用水,通过实施水网联通、引水入城、引水上街,增加水的流程和活性,打造水系特色街道、水网特色街区、水脉特色城市等水文化特色区,创建活水、亲水型的优美宜居城乡水域环境。 

    让河流恢复清流的同时,是截留污水,管住污水不下河。近年来,我市大力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在中心城区、郊区县城、郊区乡镇、农民集中居住区,一座座污水处理厂、一处处污水处理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最终,实现全市满覆盖建成排水收集处理系统,以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50户以上农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农户小型治污湿地建设为重点,统筹构建大中小微结合,多形态、多层次、多工艺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体系。”据了解,市政府定下了目标图:今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2015年,实现50户以上农村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锦江河道生态湿地综合示范工程,解决中心城区管网错接和带压运行问题,实现中心城区排水系统在线监测和调控运行、污水收集处理率基本达到100%,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80%以上。 

  水资源 

  节约集中 让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核心提示:构建覆盖城乡的供水保障体系,建设全国一流的水利设施,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经过整理连成片的土地上,盛开着五彩斑斓的鲜花,纵横交错的沥青路交织其中,路旁是水泥砌成的沟渠,渠里的清水正欢快地流淌,一根根节水型喷杆立于地中,突然间同时喷洒浇灌,将基地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水雾之中,沾了雨露的花朵在阳光照射下分外靓丽……走进郫县新民场镇鲜盆花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交错纵横在土地上的现代化水利沟渠清流潺潺,让基地生气勃勃、美景常新。 

  成都要建设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既表现自然之美,也体现城乡一体,在这里,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交相辉映,来到农村,入目所及是成规模种植的现代农业,这些树、瓜、果、花形成园林化的风景,成为最自然、最美丽的景观。农业要发展,水利是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市提出“产业到哪里,农田水利跟到哪里”,统筹考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业产业布局,优先将水利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和拆院并院项目等进行整合和集中,集成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目标,市水务局再次响亮地提出,实施干支输水渠道的全面整治,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重点,集中成片建设全国一流水利基础设施;抓好河渠库塘堰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完善和挖掘,提升丘陵易旱区微水治旱、集雨节灌工程建管水平,提高渠道节水改造率和农田灌溉保证率,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到2015年,大中型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8%以上,小型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0%,丘陵山区灌溉面积达到80%以上。

 

  在集中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节约”利用好水资源。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契机,我市将广泛实施节水改造、集雨节灌,推行喷、滴灌技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全面提升全社会的节水水平。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管理也将通过,并将逐步推行水功能区数字化监管,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城乡再生水回用、城乡雨水收集利用,将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工业、洗车、市政道路清扫、园林绿化浇灌等都将推广、引导使用再生水和雨水。

 

  未来的成都,饮用水安全标准将更高。市水务局表示,将积极开展城市应急水源和城乡供水备用水源建设,到2015年,建立覆盖全域成都的安全、稳定、集约、节约的多水源、多水厂的供水保障体系,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