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调查

admin 2010-03-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规划》认为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2009年12月,国务院公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 ,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
 
    《规划》认为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3月的鄱阳湖,蒿草连天。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不仅养育了江西4400万人民,也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没有遭受严重污染的大型湖泊。 

  为了永保“一湖清水”,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是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二是着眼于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三是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 

  渔民王运必的困惑:干旱多了,鱼少了 

  “水位上不来,已经连续旱了六七年了。”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乐湖村,60岁的王运必眉头紧锁。鄱阳湖连续的干旱,意味着渔船要加更多的柴油,要走更远的路,但捕上来的鱼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20年前,每次出船至少能捞上来三四条上百斤的大鱼,现在你看看,没筷子大的鱼,大家都在捞。”王运必说。 

  乐湖村,曾是鄱阳湖上小有名气的渔业专业村。全村430户人家,祖祖辈辈都在鄱阳湖的风浪里谋生活。由于长年累月的过度捕捞,以及沿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水污染问题,如今乐湖村真正靠捕鱼为生的家庭只有4户。 

  对于湖区面积达5300平方公里的鄱阳湖来说,王运必的困惑不是个案。在星子县南康镇蓼池村,渔民张乙林自2004年以来收入逐年锐降,入不敷出,特别是每年春季禁渔的3个月,完全要靠民政部门的接济才能维持生活。虽然政府推广了农村合作医疗,部分困难群众享受到了低保,但他们更希望有类似养老保险等政策出台,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湿地保护与群众致富,如何双赢 

  鄱阳湖既是举世公认的重要湿地、“珍禽王国”,也是湖区人民的衣食父母、财富源泉。这就决定了湖区社会的特殊性和各类矛盾交织的复杂性——人、水争地,人、鸟争食,不同行政区域的渔民争夺渔业资源。近年来,水位降低之后,又新出现了湿地、滩涂资源的使用与保护问题。 

  前不久,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永修县吴城镇政府签署了租赁朱市湖、常湖池、象湖的合同,租期20年,一次性付清租金200余万元。之前,这三个总面积1300公顷的湖泊,由当地老百姓根据多年约定俗成的规则粗放经营渔业。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罗盛金在地图上指着三处湖泊对记者说,租赁由老百姓开发的湖泊,是生态补偿的有益尝试,他们试图找到一条保护湿地和候鸟、同时又保护当地老百姓利益双赢的路子。 

  罗盛金坦言,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湖区群众对湿地的依赖依然存在,建议国家在这里先行试点湿地生态补偿,让湖区老百姓得到应有补偿,从而引导他们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他同时认为,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势在必行,鄱阳湖虽未出现富营养化,但局部地区的中度富营养化令人担忧,形势并不乐观。同时,目前只有对五大河系的水质监测,而没有对湿地的监测,特别是没有湿地承载度的精确数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只用了21个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酝酿和规划,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被诸如此类的矛盾“逼”出来的。 

  绿色生态,一向是最让江西人自豪的“第一品牌”: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0.05%,居全国第二;一至三类水质占全省总流量的76.8%。 

  但这个“第一品牌”,基本上是在工业经济尚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新世纪以来,鄱阳湖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水少了,水脏了,湿地滩涂变硬了。2007年,由于干旱和长江上游来水减少,鄱阳湖水位跌到了历史最低点——湖面还不到50平方公里,只有其水位最高时的1%。 

  环湖42个县市、2000多万人口的生存需求和发展冲动,也导致各种无序利用鄱阳湖的问题:你种树、他挖沙、我围湖,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的完整性和自然性。 

  被发展“逼”出来的问题,必须用发展来解决。如何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统筹环鄱阳湖地区的发展?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江西不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但如果不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江西就可能失去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已有的生态优势。”江西省长吴新雄说。 

  为从根本上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2008年3月8日江西省启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21个月后,江西省的这一战略构想变成了国家战略。 

  南矶岛如今有了新使命——“让好空气能当饭吃” 

  将“生态”与“经济”统筹起来,是一种大胆创新。 

  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来说,在实践中如何彻底改变千百年来沿湖群众简单的“靠山吃山,靠湖吃湖”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湖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 

  据评估,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每年达1381亿元。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区划中,地处鄱阳湖湿地核心区的新建县南矶乡,由此承担着特殊的使命——“让好空气能当饭吃”,探索在环境友好中建立良性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南矶乡是由南山和矶山两个岛组成的弹丸之地,湿地和湖面面积却达300平方公里。14年来的自然保护区建设,让南矶乡至今保持着世外桃源般的清静。34万亩的湖汊水面,至今仍是水生动物、候鸟不受人类干扰的天堂。 

  但是,近年来,在城市化浪潮中土地日益稀缺、各类资源被高强度利用的情况下,两个小岛上让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经济优势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严防生态破坏和污染,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南矶乡党委书记万长柳说,“很早就有人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湖汊资源和芦苇,先是有人想在这里开发水面建养殖场,后来有不少人想投资建造纸厂。但我们都没有答应,因为我们有自然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这两把‘尚方宝剑’。” 

  目前“当饭吃”最简单的方式是发展生态旅游。 

  南矶山的候鸟资源在全球具有独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鸟者和鸟类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到南矶乡观鸟的人数超过2万人。近年来,南矶乡已有十几家农家旅馆和饭店。政府给予这些旅游接待点一次性补贴2000元。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能遮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被誉为“珍禽王国”、“候鸟乐园”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为改变简单靠湖为生的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旅游在滨湖其他地区也悄然兴起。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